尽管远隔万里,消息传送不及,但他还是非常敏锐地做出了一个判断:赫思佳坦利所领导的突厥联军,根本无法抵御波斯大军的全面侵袭。
至少在战争初期,虚弱不堪的突厥人,是没办法、也没本钱跟多年来一直隔岸观火、养精蓄锐的波斯人正面抗衡的。
从李江遥的角度看,波斯军队的真实水准,即便不如强盛时期的突厥兵马,但是应该也相差不太多。否则,他们恐怕早就被阿史那支斤先一步干掉了,绝不可能消消停停地跟西大陆霸主做了那么久的邻居。
更何况,在西疆平叛的八年时间里,镇疆军曾向波斯购买了大量的武器和甲胄,波斯的军事装备属于什么档次,李江遥再清楚不过。
刀枪锋利、盔甲精良,战马也都是名种神驹,只要波斯人打仗不是特别拉胯,完全能够称得上是精锐之师,足堪比肩突厥帝国和圣唐皇朝。
像这样的力量,又隐忍多年,当然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因此,摆在突厥人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一味蛮干,坐等亡国灭族的悲惨结局;要么,扬长避短,用自己最熟悉的作战方式应对入侵,拖延局势,直至转机来临。
而所谓最熟悉的作战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突厥军队来去如风的运动战。
放弃对国土的依存,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哪怕牺牲大片的土地和人口,也要优先保存宝贵战力,然后再利用骑兵的高机动性,在广阔疆界中与敌人游走缠斗,甚至是把战火引入波斯境内,烧杀劫掠、以战养战,无所不用其极。
唯有如此,才有希望。
李江遥相信,即便赫思佳想不到这一点,坦利、格玛、云千雪他们也一定能想到。而西疆鬼漠边境地区忽然出现大批突厥难民,也恰恰是这种游击战略的一个佐证或前兆。
让民众先躲到镇疆军的地盘上,暂时得以安身保存,不至于全被波斯人屠杀或掠走,这样一来,那些留在帝国故土的突厥军队就可以彻底放开手脚,一边实施坚壁清野,一边游走抵抗、四面出击。
不过,策略虽然没错,但由于双方力量太过悬殊,突厥人肯定免不了要付出巨大的损失,才有机会稳住整个战局。
这个损失,既包括了军队的伤亡,也包括了国土和资源的沦丧,更代表着突厥的帝国荣耀,将遭遇血洗和蒙尘。
而让李江遥更担心的,是接下来西疆的安危。
波斯的意志,显然不仅仅是征服突厥那么简单。经年累月的战祸,同样已经把圣唐拖得很惨,不论对任何一方来说,这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想象一下,若是能同时击败东西两个大陆上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这该是何等的丰功伟绩?
而如果要进攻圣唐,那么西疆鬼漠势必又会成为一个重要的跳板。换句话说,作为圣唐的边境安全屏障,西疆也必须担负起阻止外敌入侵的重任。
李江遥反复翻看情报司西大陆分部汇总回来的各项资料,认真比较波斯军队与突厥军队的差异,并试图从中分析出对方的战争能力和优劣特点。
这个昔日的盟友伙伴,如今变成了潜在的威胁和对手,那种既熟悉又陌生的特殊感觉,就仿佛一层薄薄的纱幔,被逐渐掀启开来。
-
与突厥帝国不同,波斯的国家政治体系,更接近圣唐皇朝的组织形式,同样是以职业官僚群体为核心基础,层级分明、运转成熟。
内阁、枢密院、元老会,三大机构围绕着波斯皇帝,分别掌管民政权、军政权和财政权。而在地方上,则是以省长为支柱,再向下发散市、镇两级治理层次,恰好与圣唐的州、府、县类似对应。
另外,波斯帝国还有一个极为特殊的地方,那就是政教合一的体制属性。波斯皇帝,沙普尔三世,他既是帝国最高的皇权君主,同时也是波斯国教——琐罗亚斯德教的教宗。
沙普尔在波斯的地位,相较于其他国家的皇帝君王而言会更加稳固,正因为他不仅是世俗统治者,而且还是波斯人精神信仰的代表。
这种情况也就导致另外一种特别的现象:波斯军队的使命通常有两个。一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战,一是为了神的意志而战。二者既有统一之处,又存在一定的区别,且完全由波斯皇帝沙普尔来认定。或者说,最终解释权只在沙普尔三世的手上。
皇帝沙普尔说这场仗是为了保家卫国,那就是护国之战;教宗沙普尔说这一战是遵行神的旨意,那就是护教之战。
波斯军队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变迁,也逐渐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一个是国家军队,即常备军,另一个则是宗教军队,对外称为教团或教军。
时至今日,波斯军队仍旧是两者并行。常备军的规模大概在三十万至三十五万人之间,由枢密院负责指挥;教军的兵力相对较少,目前约有十万人左右。不过,相比官方常备军的征募效率,波斯人被教会感召入伍的积极性和速度,则显得更加厉害。
据情报司预计,只要教宗传下神旨,转眼就能有二三十万适龄男子投身教团,拿起武器变成护法军人,并且他们不要军饷,只需管饭就行。
这样算起来,波斯帝国最基本的战争动员力,至少也在六七十万人的规模,难怪突厥当初不愿轻易逼他们太紧。
除了兵力数量上的条件,波斯的武器装备水平也非常值得一提。众所周知,波斯铁匠的经验和技艺,在整个西大陆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尤其是盔甲锻造,曾一度成为周围各国军事采购的必选项。
连武德充沛、不可一世的突厥铁骑也不能不承认,波斯造的锁链甲胄,既坚固又灵活,虽然分量上是重了一些,但防护力确实好到没话说。
据艾麦尼当初跟李江遥介绍,波斯帝国的经济发展在西大陆同样可圈可点。
突厥人以游牧为主,城市化水平并不十分突出,甚至很多部族到现在都还处于相对原始的状态,民众散居在辽阔的草原与山林之间,手工业单一,贸易规模很小。
相比之下,波斯就是另一个翻版圣唐。
首先,波斯帝国的农业非常发达,很早就从东方引入了农田灌溉技术,特别是近几年风调雨顺、连续丰收。
其次,波斯位于西大陆的中部地区,与西疆鬼漠、突厥、天竺、闪米特、欧罗巴都有接壤,因此波斯自古以来就极为重视国与国之间的商贸往来。作为丝路商道西端的核心节点和圣唐产品的最大中转站,波斯帝国俨然成为了西大陆的贸易中心,也培养出了像艾麦尼这样在政商两界都颇有影响力的商业巨子。
繁荣的商贸,为波斯帝国积攒了丰富的财力和物力,这些资源一旦运用到战争之中,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可以说,一向没怎么引起过圣唐重视的波斯,其实是一个潜在的军事巨人,只不过以前在突厥的光芒四射之下,他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而已。
李江遥凝视地图,默默地思索着,眉头也不禁皱了起来:
根据眼下的情报显示,波斯帝国出动了三十万大军,闪米特人的兵力则在十五万左右,联手入侵突厥。这股力量,虽然说不上有毁天灭地之能,但侵占突厥的大片领土、压制坦利格玛的军队还是很有把握的。
而突厥一旦被顺利压制,波斯帝国的战争潜力会不会进一步激发,数十万大军有没有可能继续逼近西疆鬼漠?倘若真的发生这种情况,霍丽娅他们有没有办法顶住对方的压力?
还是那句话,昨天的朋友,随时可能变成明天的敌人。强敌从来不会讲什么情谊和道理,对方唯一能听得懂的语言,就是实力。
你实力强悍,大家就好商好量、和平相处;你实力不足,那他们就能找出诸多借口,踹门而入、替你做主。
而西疆又恰好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融通的桥梁地带,谁掌控了这个地方,谁就拿住了大陆战略的主动权,不仅进可攻退可守,还能汇聚东西贸易的巨大利益。所以,若说波斯皇帝沙普尔三世对西疆鬼漠完全没有任何想法,那可就太幼稚天真了。
楠花郡主手里的十六万镇疆留守部队,从战力上来说是有比较可靠的自保能力,但战略威慑力却稍显不足。万一波斯人或闪米特人当中出现几个胆大妄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统兵将军,说不准就会趁镇疆主力尚未回来的机会,决定抢先出手,悍然发起对西疆鬼漠的进攻。
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实力为王。
想到这里,李江遥深吸了一口气,转头吩咐道:“去请徐帅和各军主将立刻来这里集合,我要对杭州地区的军事行动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