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60章 都是欠揍的货色

    在春风的吹拂下,积攒了半年的积雪消融为滋养黑色大地的水分。

    大地露出底色,就到了一年最为热闹的春耕时节。

    田间到处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大人或是赶着牛或是赶着马,将犁杖拉得飞快,将黑土翻得又松又软。

    几经翻耕,将松软的土地犁成一道道长长的垄沟,就轮到半大孩童们上场。

    有的用锄头在垄上刨出一个个土坑,有的将种子扔进土坑,有的用浮土将扔进种子的土坑填埋。

    做完这些,将犁杖换成木滚的大人们再次赶着牛马,将种好的垄沟用木滚滚平。

    滚过后的土地,立刻变得有棱有角,不但看着十分规整,也让人心生喜悦。

    土地侍弄的越是精致,到了秋天回报才会越大。

    虽然累,却心甘情愿,甚至所有人的脸都还带着笑意。大风小说

    身为辽东的副使,春耕这样重要的大事,李尚客自然要下去到处走走。

    今年春耕的百姓,已经有一大半都是从河北迁徙过来的。

    可不敢让一些小麻烦小困难,让百姓生出悔意,坏了辽东的口碑。

    而在李尚客一旁的是已经成了半个成功学大师的李泌。

    不过李大师不是被李尚客给拉来的,而是李泌开馆授课一年下来,打鸡血讲成功这方面已经都快要能开宗立派了。

    李泌多少还是要些脸的,害怕越走越远最后回不了头。

    停课领着一大票读书人主动过来帮忙,换换脑子的同时再歇歇嘴。

    李尚客也乐得如此,支嘴儿总比亲力亲为要强。

    因此真正给百姓解决困难的并不是这两人,而是被洗脑后等着去海外等得眼睛都绿了的读书人。

    其实这些读书人大多都是贫苦出身,对耕种都不陌生,完全没必要下来锻炼或是组织春耕。

    百姓都是种田的老手,哪里用得着他们指手画脚。

    而遇到的困难,无非就是人手不够,或是缺少耕地的牛马。

    解决这种困难唯一的办法就是伸手帮着干活。

    不过李泌已经是半个成功学大师,三言两句就把这些读书人忽悠地嗷嗷叫的往上冲。

    李尚客在一旁看得是连连咋舌,忍了半天最终还忍不住开口道:“长源,我发现你行事与说话越来越像你那位义弟了。”

    抬头望了望湛蓝的天空,李泌面无表情道:“借用罗一的话来说,治理地方不能光靠着经书上的道理,还得能实际解决问题才行。

    说得再直白一些,他们将来就是跑到天上去,也得先要填饱肚子才行。”

    为了颜面硬往回找补几句,李泌扭头看向李尚客,呵呵一笑道:“说我像罗一,简直太抬举我了。

    仔细想想,你我与那些书生有什么区别吗?”

    “非要说最后这句做什么。”李尚客摸了摸瘦下去两圈的肚子,愤愤道:“为了东亭这一大摊子,我这一身膘都下去不少,待这小子回来,得让他给我烧半年的饭食。”

    李泌似笑非笑瞥了眼李尚客,“你想的有些多了。

    飞鸽传过来的书信你又不是没看,他现在是三品的户部尚书。

    又在剑南领兵获取了大捷,一时半会儿他回不来东亭。”

    李尚客略显烦闷的甩了甩马鞭,目光望向西方道:“如今河北反常之处颇多,他在东亭做出的许多布置,又根本让人看不懂。

    若真是到了那一步,以你我的应变之能,很难在最初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将目光挪到远处或是帮着做农活,或是在与百姓交谈着什么的书生身上,李尚客眉头一皱继续道:“走了一年多,连封书信都不往回传一封。

    他当初的谋划到底行不行,这些书生再这么窝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李泌摩挲了几下拂尘的手柄,摇头道:“这些其实无需担忧。

    他领兵在外飘忽不定,离得又太过遥远,不往回传信也在情理之中。

    这边的信都传到了成都,他看过之后能安心就好。”

    “无需担忧?”

    李尚客斜了一眼李泌,没好气的继续道:“你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东亭冶铁作坊只见往里进矿料,却不见指甲大的一块铁料出来。

    还有都里阵的船坊,扔里那么多钱,除了两条福船,就是条模样跟个汤饼一样细长的怪船。

    前些日子又传信,说是木料不够用了,还要继续往里扔钱。

    再加上给迁徙过来百姓的种种贴补,酒水与靺鞨人那边的进项都快要供不上了。

    这小子总得给个章程出来,不然不单是财帛的事,很容易被人所诟病。”

    “既然能做此安排,他心里肯定是有数,继续照顾就是。”甩了甩拂尘,李泌面带忧色道:“我担心的不是这个,而是冲娘之事。”

    李尚客目光猛得一缩,“圣人以户部尚书之职来安抚,高力士又亲自去传旨,这小子还不满意?”

    李泌叹了口气,脸色复杂道:“宰相之位,十年内罗一是坐不上去的。

    那么户部尚书之职,就绝不是流转之意。

    你该知晓罗一是个外柔内刚的性子,得了这个册封,只会愈发让他不满。”

    李尚客脸色一滞。

    一直东忙西忙,对这件事没有太过深想。

    光觉着以罗一捉钱儿的本事,这个安排绝对是大唐之幸,百姓之幸,甚至是皇室之幸。

    可如果置身处地的想一想,光是这个职位得来的缘由,但凡与君子沾点边的人都难以接受。

    更何况罗一除了明面上一直替大唐东征西讨,暗地里也一直在默默为大唐的江山社稷殚精竭虑。

    圣人用这样的安排来安抚,不说罗一是个外圆内方的性子,光是这份委屈都难以接受。

    想到这,李尚客又愤懑又焦急道:“杨国忠本就有意要打压。

    罗一若是犯浑,后果将不堪设想。

    飞鸽传信怕是不顶用,不若你回一趟长安,不然没人能劝住这小子。”

    李泌摇摇头,“洪秀将消息捂得太紧,咱们知晓的太晚了。

    十几天前才得到的消息,这会儿罗一恐怕已经快要赶回长安,不然我早就动身回去了。”

    李尚客将眉头拧成了一个大疙瘩,“咱们就这么干等着?”

    李泌点点头,“有洪秀在长安,罗一即便再恼怒也不会顶撞圣人,这个口只会出在杨国忠的身上。

    这个时候与杨国忠交恶,他还略显单薄了些,尤其最让人担忧的是他行事的手段。”

    闻言,让李尚客更加着急,看着李泌道:“人去不了,总要写信试着劝一劝。赶紧找出笔墨,光在这里担忧顶什么用。”

    李泌晃了晃拂尘,“我担忧的是罗一如果不能一击致命,后边会生出不少的麻烦来。

    算计人的手段连他都不行,我就更加不堪,不用写信去劝。”

    李尚客气得眼睛瞪得老大,抬手指着李泌道:“你担忧的是这个?

    你现在与那小子别无二致,都是欠揍的货色!”

    “不管担忧的是什么,该做的事总归是要做好。

    并且罗一的那些安排还要更加紧一些,在建安停留两日便去都里镇。

    海船的打造多迟一日,变数就会增大一分,该过去看看情况了。”

    李泌其实担忧的是罗一并没有拒绝户部尚书这个位置。

    户部尚书虽不是宰相,但却是能进入政事堂议事的。

    这意味着罗一是打算与杨国忠在朝堂上正式开始交锋。

    杨国忠如今幻权势滔天,此时与其撕破脸皮,其中的凶险可想而知。

    之所以故意说得轻松,是有些后悔话赶话与李尚客说这些。

    东亭是罗一的倚仗之地,李尚客若是乱起来,只会耽搁了那些安排。

    真想帮罗一分忧,就是尽快将海路开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