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十六章 西北皆震恐,加急造马蹬4

    卫府正堂之中,包括伏完、刘艾、钟繇、卫觊在内的名义上的汉臣,只要在许都者,皆齐聚于此。

    便连赵云也赶了过来。

    赵旻也不废话,向老叔深揖后,便关闭府门、堂门,开始了出征凯旋后的第一场卫府秘议。

    依照惯例,众留守臣属需汇报这段时间的情况、兼做述职。

    退休后返聘的老干部段煨当先开口。

    “主公,老夫与文和赴襄阳,共带回糙米九十万斛,可解主公燃眉之急也。”

    九十万斛糙米,便是后世一万三千五百吨。这批粮食,足以维持近十万兵卒、刘协及许都朝廷,吃用到明年秋收后。

    当然,这是在不考虑安置流民、赈济官渡之民的情况下。

    赵旻、刘晔、鲁肃等出征之人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那些财帛虽价值不菲,却也绝无可能换回如此多糙米。

    注意:这是糙米,不是麦粒!

    赵旻蹙眉:“刘景升竟如此大方?”

    段老头儿呵呵笑着抱拳:“主公有所不知,刘景升深恐主公攻江夏,故而欲以此赂主公也。”

    赵旻叹了口气:“也罢,刘景升既如此有诚意,明年某等便暂缓攻江夏,当以定凉州为先也。”

    段煨呵呵笑着抱拳后,坐回胡床上。

    钟繇随后开口。

    “主公,而今司隶各要职皆人才济济,陈留匠人抵京后,今已分赴关中、河东、官渡诸县兴修水利;

    为此,某已调拨五万斛粮至官渡诸县,其后,某将视水利兴修进度及民夫丁口,再及时调拨粮食至彼处。”

    赵旻颔首:“元常先生,此番我等行此举,本为以工代赈,故不必吝惜粮食,但亦决不可姑息养奸也,可奉行多劳多得之原则。”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钟繇行礼后退回队列、坐回胡床。

    刘艾笑呵呵地起身作揖。

    “主公,前者,辛氏昆仲曾秘访老夫,足可证袁本初犹未死心也。老夫已劝诫其等,应与主公合力辅佐汉室。”

    赵旻失笑:“而今铁证如山,然袁本初仍执迷不悟乎?”

    刘艾呵呵笑道:“主公有所不知,辛氏昆仲曾密访颖川诸家,试图造伪。文若已向袁本初发公文,警告其人恪守臣道,勿要一错再错。”

    赵旻心中得意洋洋:在老子这两次大胜之后,朝廷腰板终于硬起来了。

    刘艾笑呵呵坐回座位后,伏完出列。

    “主公,天子近日沉溺酒色,皇后多次规劝无果,主公不妨与太尉、荀令君共谏天子。”

    赵旻闻弦歌而知雅意。

    伏完实则是暗示赵旻,可趁此良机进宫私会伏梦。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于是赵旻颔首:“伏公勿忧,旻自当苦谏天子保重。”

    伏完嘴角微微一扬,抱拳后坐下。

    赵云站起身:“从文,而今许都风平浪静、百业俱兴,且讨韩檄文已发,从文欲何时征讨其人?”

    赵云此言一出,一众猛将、甚至文臣皆摩拳擦掌。

    赵旻苦笑起来。

    其人抱拳道:“右将军,刘景升甫献粮草,旻暂不宜出兵江夏也。”

    赵旻的逻辑毫无问题。

    如今有征讨韩遂之事,孙策不能催促赵旻出兵攻江夏。

    所以,征讨韩遂之事,只能向后放一放。

    再者说来,赵旻此番定九江委实干脆利索,韩遂想必已开始紧张忙碌地部署防务,如今赵旻出兵,已失奇兵之功。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一众猛将、谋士皆大感失望。

    深谙胡萝卜加大棒精髓的赵旻,当即丢出胡萝卜。

    “诸君休急,明年开春之后,待韩遂老贼春耕之时,我等便兵发金城!”m.166xs.cc

    因袁绍、曹操先后推广屯田之故,如今天下,除益州、荆州之外,屯田已成共识。

    孙策之所以与吴郡士族撕破脸,主要原因便是孙策欲强行收编吴郡诸家部曲,用以垦荒屯田。

    屯田伤害的,终究是士族豪强利益。

    所以,赵旻选择出兵的时机…不可谓不狠毒。

    因为赵旻一方,种的是冬小麦,不存在春耕;但韩遂不是,韩遂还是传统的春耕夏耘耕种方式。

    一直闷不做声的乐进出列抱拳。

    “主公,士卒训练未精,明年出征甚善!”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乐进虽难得开口,却仍惜字如金。

    无论赵氏、段煨部曲,还是泰山精兵,均不存在训练不精的问题。

    所以,乐进实际上说的,乃是中军的配合默契程度。

    然而乐进提醒了赵旻:马蹬至今仍未量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马蹬这等骑兵神器,在征讨韩遂之前,焉能不标配?

    汉末的马蹬为布制,而且是单蹬。

    所以环首刀刀柄的环,是用来穿绳绑到手腕上的。

    因为骑兵需要一手扶鞍,一手持刀或持枪。

    若有铁制双马蹬,便可以解放骑兵双手,从而大幅提升骑兵单兵作战能力。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于是乎,赵旻看向始终老神在在、不发一言的程昱和董昭二人。

    “程公、公仁公,二公可有要事?”

    程昱微微一笑,抱拳道:“主公须提防刘玄德。”

    董昭也作揖道:“主公,刘玄德素有大志,其人决不愿久居于人下。陈留位于东郡之南,主公万不可疏忽大意。”

    赵旻正色道:“旻素知刘玄德其人,故而始终防备此事,二公勿忧。”

    程昱、董昭抱拳后,不再开口。

    见二人如此,赵旻心知肚明,因自己兵威正盛、宠哥酷烈手段,许都如今确实已风平浪静。

    赵旻对刘备的态度,向来是既防又用。

    只是如今刘备新得东郡,北面、东面又有强敌袁绍,所以赵旻认为,刘备短期内不会滋生野心。

    赵旻最后看向荀攸和赵俨。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后二者通报此番出征九江靡费之粮草后,便再无它事。

    赵旻彻底放下心来,于是其人站起身。

    “今日议事,便暂且至此,元常先生、公仁公留下。”

    未几,堂内仅余赵旻、钟繇和董昭三人。

    赵旻先看向董昭:“公仁公有何要事?”

    董昭笑了。

    “主公明察秋毫,昭佩服!”

    赵旻看出来,董昭似乎想私聊一些要事,而且应与凉州有关。

    “主公,伯宁恐将有所行动也。主公何不与伯宁商议一番凉州之事?”

    满宠这个精细人的朋友不多,曾与其人同病相怜的董昭,恰好是其中之一,而且二者皆出身于兖州士族。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何况,董昭还是赵旻创业时,第一个跟随者,在赵旻内部,其地位仅次于颜良。

    赵旻笑着颔首:“公仁公,伯宁有书信送至?”

    董昭笑道:“正是。主公,伯宁欲构建凉州情报网。”

    赵旻很欣慰。

    凉州最大的问题,并非军阀割据,而是朝廷没有公信力。

    满宠构建情报网,便可听到民众的真实呼声,惟有以此为依据,方可自根本上缓缓解决这一问题。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自古皆然,根本原因便在于此。

    皇帝听到的信息,与真实信息相差太远,导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最终活不下去的老百姓们反特么的。

    在赵旻看来,满宠这个所谓“情报网”,应类似于统战工作网。

    归根结底,目前最理解统战思想精髓的,还就是满宠。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赵旻笑道:“多谢公仁公提醒,然则,而今当务之急,乃批量打造马蹬也。”

    言罢,赵旻取来笔墨和素帛,画出一副铁制马蹬的简图。

    此物不存在任何技术含量,做好模具后,用生铁浇铸即可成型。

    所以问题来了:如何大批量采集铁矿?

    河内郡、河南郡境内铁矿较多,荥阳甚至曾有东汉第一冶铁炉。

    当然,如今那冶炉依然屹立,但已达不到每日产一吨生铁的产量。

    “元常先生,荥阳冶炉而今可否正常使用?每日产几何?”

    【作者题外话】:这一章,咱们聊一聊汉末三国的官营手工业。

    《汉书食货志》开篇便谈到“食”与“货”的重要性。

    在班固笔下,“圣王域民,筑城郭以居之;制庐井以均之;开市肆以通之;设庠序以教之;士、农、工、商,四人有业”。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可知手工业在古代社会的重要地位。

    鉴于《三国志》有纪、传而无表、志,因此想要探究彼时的制度便不得不求诸于两汉史与南朝诸史,然而通过对吉光片羽的辑录分析,依然能够获得许多宝贵线索。

    其实关于汉末三国的“官府作坊”问题,唐长孺在《魏晋至唐官府作场及官府工程的工匠》一文中便曾有过精妙论述,不过唐先生立论于魏晋隋唐间的制度变迁,非止着眼于三国时代。

    本章就三国时代的官营手工业问题,分小专题形势展开探讨。

    按矿冶、纺织品、尚方器物三部分加以论述。鉴于史料有限,这一问题的分析或许无法尽善尽美。

    手工业具备一定的技术门槛,往往是由专门的匠人担任,而官营手工业的主要服务对象便是当时的统治阶层。

    事实上在农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下,也只有官府才具备充足的能力、动机去组织匠人进行专业生产。

    因此官营作坊与手工匠人普遍存在于大都邑中。

    随着汉末动乱,人口锐减,大量都邑荒芜废弃。

    即使是洛阳、长安这样的百年帝都,也在初平(西历190-193)、兴平(194-195)年间相继遭到毁坏。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建安年间(196-220)曹操致力于营建许县、邺县,直到曹丕继位才重新定都洛阳。

    (董)卓自屯留毕圭苑中,悉烧(洛阳)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无复孑遗。--《后汉书董卓传》

    时长安中盗贼不禁,白日虏掠。(李)傕、(郭)汜、(樊)稠乃参分城内,各备其界,犹不能制,而其子弟纵横,侵暴百姓。--《后汉书董卓传》

    关于汉末城市的毁弃问题,彼时的许多见证者均有过生动描述。

    汉末学者仲长统说“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

    曹魏护军蒋济说“今虽有十二州,至于民数,不过汉时一大郡”。

    陈寿亦曾借《张绣传》表示“是时天下户口减耗,十裁一在”。

    以及今日,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此则又甚于亡新之时也。--《后汉书仲长统传》

    是时天下户口减耗,十裁一在,诸将封未有满千户者,而(张)绣特多。--《魏书张绣传》

    在城市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官营手工业断难维系,因此匠人大量逃亡,或死于兵祸,或沦为战俘。

    首发&:塔>-读小说

    曹操在建安元年(196)讨伐颍川黄巾,缴获了许多耕战器具,考虑到两汉实行盐铁专营,可知颍川黄巾的农具当为匠人私铸。

    及破黄巾定许(县),得贼资业。当兴立屯田,时议者皆言当计牛输谷,佃科以定。--《魏武故事》

    孙策在建安四年(199)讨伐庐江,缴获了袁术、刘勋的部曲以及百工,合计三万余人。

    百工的存在,亦可证明匠人在汉末丧乱中已经星散各地,不复当年的组织规模。

    (孙策)自与周瑜率二万人步袭皖城,即克之,得(袁)术百工及鼓吹部曲三万余人。--《江表传》

    因此三国时代的手工业,其实经历了一次破坏之后的整合重组,这一问题非重点,不再展开。

    云某主要按矿冶、纺织、尚方器物三方面,论述细节问题。

    先看矿冶。

    建安九年(204)曹操攻破袁氏的治所邺县,翌年(205)剿灭袁谭,遂着手恢复官方的盐铁专营。

    及破南皮……(曹操)礼辟(王修)为司空掾,行司金中郎将。--《魏书王修传》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曹操任免袁谭故吏王修为“司金中郎将”,负责统筹矿冶机构的生产运营,兼顾盐业。

    西汉时代的盐铁之权归于中央的大司农:

    东汉时代则归于地方郡县;

    曹魏时期,盐铁之权归于司金中郎将。

    郡国盐官、铁官,本属司农,中兴(指东汉)皆属郡县。至曹公始置司金中郎将以主之,利权悉归于上矣。--赵一清

    司金中郎将下设“司金都尉”与“司盐都尉”,各有权责。

    韩暨便曾由盐官转为司金都尉,可为佐证。

    (韩暨)徙监冶谒者……在职七年,器用充实。制书褒叹,就加司金都尉。--《魏书韩暨传》

    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司金中郎将”与“司金都尉”即“摸金校尉”的别称,属于盗墓之官;

    潘眉、卢弼等人则认为司金中郎将与盗墓无关,单纯是矿冶官。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理由很简单,因为蜀汉亦设司金中郎将,由张裔担任。

    鉴于张裔的工作主要是“典作农战之器”,可知该职务的工作内容相对单纯。

    先主以(张)裔为巴郡太守,还为司金中郎将,典作农战之器。--《蜀书张裔传》

    由于张裔担任“司金中郎将”时与“司盐校尉”岑述违戾不和,因此蜀汉的盐官与铁官,是否像曹魏那般统归于司金中郎将管辖,颇难定论。

    后(张)裔与司盐校尉岑述不和,至于忿恨。--《蜀书杨洪传》

    吴国的矿冶经营与官职设置情况不详。

    不过从《宋书》记载来看,直到南北朝时代,江南地区的冶铁机构,仍“多是吴所置”,可知孙氏统治时期应该也设有类似机构。

    江南诸郡县有铁者或署冶令,或署丞,多是吴所置。--《宋书百官志》

    其实古代的金属制品,大用途无外乎以下几类:武具、农具、货币、尚方器物等。

    在两汉魏晋时代,由于朝廷对金属的垄断控制,部分农具尚是木制。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金属的主要用途,应该还是以铸造兵器、货币为主。

    董卓入京之后(189),曾组织过一次铸币改革,结果为了节省铸材,搞出了许多劣币,导致“钱货不行”。

    因此汉末三国时代,粮食与布帛长充当一般等价物。

    (董卓)坏五铢钱。更铸为小钱,大五分,无文章,肉好无轮郭,不磨鑢(即“剪凿钱”)。于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货不行。--《魏书董卓传》

    直到魏齐王时代(239-254),护军当中收受贿赂,仍然是收绢帛而非铜钱。

    前后当此官者不能止货赂,故蒋济为护军时有谣言:“欲求牙门,当得千匹;百人督,五百匹。”--《魏略》

    虽然魏、蜀、吴三国均尝试过恢复铜钱的流通,但成效有限。

    曹丕在黄初二年(221)曾试图恢复五铢钱,结果反响平平,同年即废此制。

    (二年)三月……初复五铢钱……冬十月,以谷贵,罢五铢钱。--《魏书文帝纪》

    曹叡在太和元年(227)又恢复五铢钱(见《明帝纪》)。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不过从《蒋济传》引《魏略》的记载看,魏五铢的流通与使用很成问题,魏人似乎更加习惯用布帛为交易媒介(见前文注引)。

    蜀汉曾铸“直百钱”,东吴亦曾铸“大泉五百”,不过这些货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一般等价物,更多是充当临时性质的金融工具,因此不论。

    军用不足,(刘)备甚忧之。(刘)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市。”--《零陵先贤传》

    (嘉禾)五年春,铸大钱,一当五百。--《吴书吴主传》

    另外,开采出的金属,用途流向也很成问题。

    《南齐书》记载,蜀中缺铜,刘备竟需要熔炼自己的“帐钩”来铸造货币。

    刘备取帐钩铜,铸钱以充国用。--《南齐书崔祖思传》

    实际益州是盛产铜矿之地。

    西汉佞臣邓通富甲天下,便是因为他占据了蜀地的铜山,可以自铸铜钱。

    刘备占据益州全境却陷入铜荒,可见开采出的金属,主要用途并非铸币。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从可见史料推断,三国时代金属的主要用途,应该是制作兵器。

    《刀剑录》记载,孙权采武昌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

    《太平御览》亦记载,诸葛亮北伐时请名匠蒲元督造战刀三千口。

    黄武五年,(孙权)采武昌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各长三尺九寸,刀头方,皆是南铜越炭作之。--《刀剑录》

    (蒲元)不尝见锻功,忽于斜谷为诸葛亮铸刀三千口。--《太平御览》引《蒲元传》

    吴、蜀如此,魏国可知。

    由此可见,汉末三国因战乱,无论开采还是冶炼,都出现了倒退情况。

    按《群书治要》描述,东汉末年,地方奸吏接到上级的手工业任务,便到民间“设计诱之”,工程结束之后,又拒绝支付酬劳,导致“老弱冻饿,痛号道路”。

    作使百工及从民市,辄设计,加以诱来之。器成之后,更不与直(指报酬)。老弱冻饿,痛号道路,守阙吿哀,终不见省。--崔寔《政论》

    长此以往,东汉奸吏在民间无法再征募到劳动力,又“因乃捕之,劫以威势”,逼迫百姓强制劳动。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种种荒诞行径,最终导致东汉朝廷威信扫地。

    (百姓)豚逃鼠窜,莫肯应募。因乃捕之,劫以威势。--崔寔《政论》

    如此东汉,若不灭亡,天理何存?

    今日月底,事务极多,且晚上还有酒局…今日就这一章了。

    诸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