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玄礼见李隆基要返回长安,加上几位德高望重的武将出来镇场,就没再言语。
一路上,众人沉默不语,只是低头行进。
但不少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傅斯年。
李隆基几乎是寸步不离,每隔一会儿就问他点什么,生怕傅斯年飞走。
即便如此,依然有人想尽办法与他搭话。
首先就是杨贵妃。
她今天本已有赴死的决心,却不想轻易就渡过了这一关。
对傅斯年几次致谢,语气都十分诚恳。
对于顺手搭救美女这种事,傅斯年向来乐意为之,与杨贵妃时不时说句话,让她渐渐摆脱了惊惧。
太子李亨也来试探傅斯年的态度。
傅斯年懒得跟他绕弯子,直截了当地说:
“太子殿下,我知道你想问什么,其实你大可不必如此。国家值此危亡之际,只要你能站出来匡扶社稷,人心所向,又有谁能撼动你的地位呢?陛下已经七十岁了,以后还是要看殿下施为。”
李亨眼里射出惊喜的光芒,他以为傅斯年只是来向父亲效忠的,但听这语气,好像也不是那么忠心耿耿的样子!
这就好办了!不是那种死脑筋就有希望拉拢……
李亨心里打着自己的算盘,默默地跟着大队前行。
另外几位随驾的官员也跟傅斯年寒暄过,有头有脸的人物里面,只有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没到傅斯年跟前凑近乎。
他始终跟在李隆基身边,好像苦苦哀求着什么。
起初李隆基不怎么搭理他,后来好像长叹一声,数落了他一通。
可奇怪的是,陈玄礼不仅没有恼,好像还挺乐呵。
应该是跟李隆基表明了没有反叛他的心思,从而获得了对方的原谅。
马嵬坡离长安不远,众人当天就返回到这座大唐的都城。
此刻的长安成显得有些慌乱,不少百姓拖家带口,正从城门往外走。
见到皇帝的仪仗,百姓们愣了愣,就有不少人就跪倒在李隆基面前。
一个年长的带头问:“圣人,他们说叛军就要打来了,长安城守不住。又有人说圣人也逃走了,可您这不是还在嘛!老朽就想问问您,这长安城到底守不守得住?”
李隆基惭愧不已,因为他确实想跑来着。
这一刹那,他忽然有了一种觉悟:哪怕死,也要死在长安的城墙上!
王忠嗣等人迅速收拢长安城内的军事力量,最终集合起一支四万多人的军队,算上五千傅斯年带来的部队,五万人的力量,足以抵御叛军。
李隆基也没有闲着,七十岁的他仿佛重新焕发了青春,召集还在城内的官员,一起组织民众积极参与守城。
太子李亨被委以重任,代替皇帝督战。
就在长安城紧张地忙碌时,安禄山带领的叛军正在艰难前行。
本来安禄山早就该率军抵达长安,但这一次,他遭遇了罕见的大雨。
道路泥泞不堪,大军几乎寸步难行。
普通人用眼睛都看得到,只隔着一座长安城,天气就截然不同。
潼关到长安一带阴云密布,而一过了长安就晴空万里。
这让安禄山非常恼火,连带着视力更不好了。
本来他就患有眼疾,最近可能是太激动,病情加重了。
两三天的路程,大军整整走了七天,长安城才遥遥在望。
此时长安城早已经做好准备,朔方一带的驻军也在向长安回援。
要不了多久,大唐精锐的边军就会赶来,叛军将不会再有机会。
安禄山也知道目前的形势,强行攻了几次城,什么便宜也不捞着,还死伤了不少士卒。
这么来回一耽误,他心里更加焦急,一股火涌上来,视力越发减退。
本着过把瘾就死的心态,他放弃了攻打长安,留部将守卫潼关,自己领军回到洛阳。
不久之后,他就登基称帝,自称雄武皇帝,国号大燕,定都洛阳。
与此同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本部人马驰援长安,又推举李光弼领兵。
此时,长安城内已是将星云集。
有几种方案可供选择,众将的想法不能达成一致,要请李隆基来定夺。
呼声最高的方案有两个,一个是集中力量打掉安禄山,使叛军失去指挥。
另一个要慢点,主体思想是先剪其羽翼,再抄叛军后路,去攻打范阳地区,以动摇叛军的意志。
历史上,李亨选择了第一种方案,所以就有了“香积寺之战”。
这一次虽然不是争夺长安,但洛阳也是宏伟大城,代价也绝小不了。
这么重大的决定,李隆基当然也要问问傅斯年的意见。
只不过他不了解傅斯年的军事水平,是从占卜问卦的方向来询问的。
傅斯年当然倾向第二种方案,这样更能保存大唐的精锐。
“陛下,既然目前军力足够,也有良将统领,我就不在长安逗留了。海上的船队还在往渤海地区行驶,算算时间也该靠岸了,我要去领兵抄叛军的后路。”
临行前对李隆基千叮万嘱,一定要用更温和的手段招降叛军,不能采取硬碰硬的手段。
将五千骑兵留在了长安,傅斯年独自驾云赶往渤海。
……
洛阳,紫薇城内。
金碧辉煌的宫殿,无法给安禄山带来一丝愉悦。
他的目疾越发严重,几乎已经双目失明,看不见任何物体。
同时又患有疽病,性情变得格外暴躁。
左右侍从稍有不如意,他非打即骂,甚至随意杀戮。
长久下来,被杀的内侍无数,被打的大臣也有不少,甚至连他的儿子安庆绪,也差点被他杀掉。166小说
眼看安禄山越发危险,身边的人受不了了。
谋主严庄、内侍李猪儿,加上安庆绪,几人合谋要除掉安禄山。
这天,由安庆绪放哨、李猪儿动手,一刀结果了安禄山的性命,众人奉安庆绪为主继位。
就这样,枭雄安禄山死在了自己人手中。
另一个叛军的主要头目史思明也不好过。
在傅斯年眼里,想必安禄山,史思明恐怕更难对付,所以他将大军为成两路。
五万人继续向渔阳进发,而他自己则带五万人前往围堵史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