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营里面参观了一圈,唐梓昱提出了数条需要改变的地方,这才在张龙赵虎的保护下,离开了滨州军大营。
回到理事府,唐梓昱看到理事府门口有不少书生,正在三三两两相互交谈。
“田举人,没想到你也来应试殿下开设学堂的先生呀!”
“是啊,田举人,明年的春试你不去了?”
“田举人,你都是要去京都考状元的人了,干嘛和我们这些秀才抢饭吃啊!”
独自站在一边的田鸿博面带笑意,对着众人行了一个书生礼,并未搭话。
看到他闷葫芦的样子,其余几人白了他一眼,便在旁边有说有笑地交谈起来,内容似乎都是关于望月楼拍卖和九天玄女泪的消息。
唐梓昱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许元德这宣传工作还是做的挺不错。
“没想到他也来了!”张龙看到鹤立鸡群的田鸿博,有些吃惊。
“殿下开设学堂,招贤纳士,他来有什么稀奇的,只是可惜了,一个举人竟然沦落街头卖字为生。”
听到两人的话语,唐梓昱骑在马上,好奇问道,“那个人很厉害?”
“殿下,厉不厉害不知道,不过六年前,他以第一名的秋试成绩高中举人。”
“本来有着大好前程,只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竟然沦落至此,靠着给别人代写书信状纸度日,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听到两人的解释,唐梓昱对这个曾经的举人也有了一丝好奇。
“殿下来了。”
“殿下千安!”
骑着黑风,走近理事府,发现唐梓昱的众人都躬身行了一个书生礼问安。
珑夏的读书人,只要有功名在身,非正式场合见了贵族权臣,只需要行书生礼,不用跪拜。
“诸位都是滨州城的贤才君子,不必拘礼。”
“殿下,下官正准备派人去禀报,没想到您已经回来了。”
许元德匆忙从理事府议事厅跑了出来,对着唐梓昱拱手道。
“无妨,既然人都来了,你把简历都给本王,让他们先在外面候着,本王叫到谁,谁就进去,你去忙你的吧。”
“是,殿下。”
从马上下来,唐梓昱径直走进了议事厅。
许元德已经将他需要的简历,全部放在了桌案上。
唐梓昱翻找一会,将田鸿博的简历放在了上面。
“张龙,叫田鸿博。”
“是,殿下!”
“田鸿博进见!”
张龙赵虎两人,如今不仅是他的贴身侍卫,还兼职唐梓昱的秘书兼随身仓库。
“学生田鸿博,见过殿下。”
田鸿博小跑到殿外,整理了一下衣冠,深吸一口气,才缓步走进殿内,朗声拜见。
“听说你是多年举人,如今却靠代笔为生,这是为何?”
唐梓昱开门见山,问出了自己好奇的问题。
“殿下,此乃学生私事,可以不说吗?”
田鸿博一脸纠结,拱手回道。大风小说
“不可以!”唐梓昱一脸玩味地看着他。
“如果你想进本王的学堂当教书育人的先生,本王自然得对你知根知底。”唐梓昱笑着摇头说道。
田鸿博纠结地张了张嘴,一句话也没有说。
唐梓昱只是面带微笑地看着他,也不说话,气氛一度尴尬起来。
“殿下,如果我说了之后,有幸能够进入殿下办的学堂当先生,能不能先预支五两银钱?”
“有意思,看你的回答让我满不满意咯!”唐梓昱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
“殿下,当年学生以第一名的乡试成绩考上举人,的确是一件光宗耀祖,光耀门楣的大喜事。”
“我恩师的好友,是中州的刺史,他十分的器重学生,要我当他家的上门女婿,全力资助我去京都考取功名。”
“他说以我的才学,以他在官场的人脉,高中状元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听到田鸿博这么说,唐梓昱更加疑惑了,这对于寒门学子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啊。
中州刺史这般做法,完全是把他当家族重要人才培养。
“这是好事啊,那为何?”唐梓昱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击了两下。
田鸿博闻言,面露苦笑。
“对于我这种寒门子弟来说,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可刺史大人的条件,让学生无法接受。”
“哦,刺史大人给你开了何种条件,竟让你放弃如此大好前程?”
“休妻!”
唐梓昱听闻,对这个田鸿博愈加好奇。
心中喃喃自语,“包青天里面《铡美案》讲的负心人陈世美,就是高中状元之后被招为驸马,要杀害上京寻夫的秦香莲。”
“这个田鸿博,竟然为了一个休妻的条件,拒绝了飞黄腾达的未来,这两相一比,真是让人唏嘘。”
“那刺史的女儿可是奇丑无比,品性低下?”唐梓昱好奇问道。
“非也,刺史之女虽谈不上有惊世之姿,却也是容貌端庄,秀外慧中,心地善良的才女,对于学生而言,乃是高攀。”
“可是学生这么多年埋头苦读,全靠家中贱内操持,不仅给员外家做帮工,还没日没夜地纺纱织布,供学生读书。”
“若非家中贱内,也没有学生的今天。虽然贱内不比那刺史之女漂亮有才。”
“但是让学生用休妻来换取大好前程,这般负心薄幸的做法,学生是万万做不到的。”
“也正是因此,学生得罪人刺史大人,本有举人之身的学生,竟不能谋得一官半职。”
“最后只能给人代笔谋取生计,空有一身才学无处施展,真是让殿下见笑了。”
听完田鸿博的经历,唐梓昱不由得佩服起他,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够坚守本心,对糟糠之妻不离不弃,实在是难能可贵。
“有情有义,本王佩服!由此到是可以看出你人品倒是很不错。”
唐梓昱为他竖起来大拇指。
放弃唾手可得的前程,贫困潦倒过了这么多年,这样的人,到是不容易因为些许好处就背叛。
“谢殿下谬赞。”
唐梓昱话锋一转,问了另外的问题。
“你对本王推行的政令,以及兴办学堂有何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