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四十四年三月,朱载圳返回京城。
嘉靖帝亲率文武百官,于德胜门迎接凯旋之师!
嘉靖帝见到朱载圳,第一句话竟是:“圳儿啊,朕要把皇位传给你。”
朱载圳愣在了原地。
嘉靖帝道:“不要虚头八脑的推辞。你离京这九个月,朕已经考虑的很清楚了。你当了皇帝,才能更顺手的推行你的那些新政。
以你的战功、政功,普天下的臣民都会拥戴你做皇帝。至于朕,就当个太上皇,在永寿宫里哄铭儿。”
朱载圳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嘉靖帝道:“罢了,今日是你凯旋的好日子。咱们先回宫!”
父子二人同乘一座御辇,来到了皇极殿。
文武百官全都来了皇极殿。
朱载圳先向嘉靖帝讲述了河套之战的经过。一众文臣武将就像是相声捧哏,偶尔蹦出一两句“太子神武!”“明军神武!”“戚帅威武!”
讲述完经过,朱载圳道:“父皇,儿臣认为,大明应该建立完善的军功勋章奖励制度。此番收复河套的有功将士,将获得大明第一批勋章。”
嘉靖帝问:“哦?何为勋章?”
朱载圳在出征之前,已经让他琴棋书画十项全能的堂哥朱载堉按照他的意思,设计了整套大明勋章。
朱载圳道:“请郑王世子入殿。”
朱载堉跟三名太监,擎着一张巨大的布走进了皇极殿。那张布上别着十几枚勋章。
朱载圳给嘉靖帝和群臣介绍:“大明有勋号制度。授予功臣上柱国、柱国、上护军、轻车都尉等等勋号。
勋章制度与勋号制度不同。是朝廷授予在征战中立有战功者的荣誉证章。目的是为了表彰受勋者的战功。
诸位请看,我将大明的勋章制度,定为六等十一级。
第一等勋章只有一级。称之为大明皇家荣誉勋章。授予在与大明敌人进行的战斗中,冒着生命危险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英勇无畏精神的勇士。”
嘉靖帝和众臣定眼观瞧,只见大明皇家荣誉勋章乃是纯金打造的两条黄龙交叉,拱卫着日月。
朱载圳解释道:“荣誉勋章的获得者,还将得到四条实际的好处。
第一条,荣誉勋章获得者远行,可以由皇家镖局免费派马车、镖师护送。可使用官道、驿站。
第二条,荣誉勋章获得者的儿子,年满十六后,可以不受名额限制,由大明尚武院录取。
第三条,佩戴荣誉勋章,见正一品官员免跪。见皇室成员赐座。
第四条,荣誉勋章获得者,可以申请兵部,将自己的名字写入兵部荣誉勋章名录。终身享受兵部每月两百块银圆的补贴。”
嘉靖帝问:“此番收复河套,你打算给多少将士颁发荣誉勋章?”
朱载圳答道:“只颁发一枚。儿臣认为,这是大明的最高军事勋章。每次大战役,颁发一枚足够。
大明的第一枚荣誉勋章,儿臣认为应颁发给新军连百户陈大成。”
嘉靖帝道:“朕听说过陈大成的事迹。此人配得上此等殊荣。”
朱载圳又给众人介绍了其余的勋章。大风小说
第二等为铁日月勋章。分为一级铁日月、二级铁日月、三级铁日月。此次河套之战,各级颁发五枚。
第三等为银剑勋章。分为一级银剑,二级银剑,三级银剑。此次河套之战,各级颁发十枚。
第四等为铜盾勋章。分别为一级铜盾,二级铜盾。此次河套之战,各级颁发百枚。
第五等为紫带勋章。此次河套之战,颁发千枚。
第六等为战役纪念章。所有参战官兵,皆可授勋。
六等十一级勋章的获得者,都有特定的优待。譬如铁日月获得者,终身都能领取兵部的补贴银之类。
朱载圳讲完,又道:“父皇,儿臣已经拟定好了此次河套之战的授勋将士名单。
臣请求父皇过些日子在皇极殿,亲自为银剑及以上勋章获得者授勋。
另外,铜盾勋章由兵部尚书在兵部大堂授勋。
紫带勋章由获得者所在团的团千户授勋。
战役纪念章由获得者所在连的连百户授勋。”
嘉靖帝道:“准奏!朕本来就想亲自召见在河套立下大功的将士们。”
说完了勋章制度,朱载圳又禀报道:“父皇,河套万分重要。儿臣已经拟定了一系列经营河套的方略,譬如向河套移民、鼓励畜牧等等。
这是儿臣的《经营河套折》。”
嘉靖帝笑道:“折子朕就不看了。一切按照你的意思去办。你办事,朕放心。
申时行何在?”
申时行出班道:“臣在。”
嘉靖帝问:“朕让你们皇家报社印的号外,向民间发放了没有?”
申时行拱手答道:“按照皇上的吩咐,太子回京的同时,报童们已经开始免费向百姓发放了。”
嘉靖帝满意的点点头:“把那份号外拿给太子和群臣们看看。”
申时行转头朝着殿外望去。王锡爵抱着一大摞《大明时报》号外走了进来。
皇家报社如今分工明确。
总编纂申时行管发行。王锡爵管记者采稿。
王锡爵先把一份号外双手奉给朱载圳,又将两百份号外分发给了一众文臣武将。
朱载圳看到号外后大惊失色,只见标题是《大明嘉靖大皇帝告全体臣民禅让书》。
嘉靖帝这是给朱载圳搞了一个突然袭击!
这份《告全体臣民书》,第一部分先列举了朱载圳自嘉靖三十九年以来,为朝廷立下的所有功勋。例如东南平倭,保卫京城,收复河套,开海运,裁卫所,设镖局,富国库等等。
第二部分是罪己诏。嘉靖帝诚恳的向臣民致歉。登基四十四年以来屡屡犯错,导致国力倾颓、外寇觊觎、民不聊生。
第三部分,则宣布了他的决定,禅让皇位于皇太子朱载圳。自己今后称太上皇。
朱载圳和群臣看完后,陷入了集体沉默。
嘉靖帝道:“朕知道,朕要禅让,太子会恭辞。故而朕直接昭告天下臣民。用太子的话说,生米已经咕嘟成了熟饭。
礼部可以开始准备禅让大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