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卷 少年相逢于微时 第四十五章 道人的鱼饵

    李余接过道经,看了眼道经的书面,书面上赫然写着三个大字,天照经。等他打开诵读后,发现这本道经与他之前读的有点不同,之前他读的道经,虽然他一时之间无法明白到底写的是什么,可读来也能感觉到无一不是在讲道在世间的显化、运行、作用等诸如道的特性。而这本天照经,他读越越到后面,感觉讲的是与幽冥相关,或者说借天照与幽冥的对立特性,来诉说两者之间的联系。两者之间,还能隐约感觉到似乎与道也有关系。

    例如其中这么几句,“视之无形,听之无声,谓之幽冥。幽冥者,所以喻道而非道也。”他记得他在道德经里也读到过,说道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这种关于道的描写,似是与对幽冥的描写形成了呼应关系。

    再如这一章道德经中说的,“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是在说道的虚无飘渺之状,然而它又是确实存在的,是所谓“无状之状,无物不象”。并在其中表述了道有其自身的变化运动规律,而掌握这种规律,便是了解具体事物的根本。

    结合他读到的天照经的内容,“夫术之为道也,精微而神;言之不足,而行有余;有余,故能兼四海,而照幽冥。”似是在说明,幽冥与道的存在是同等的,二者之间互为相依,又彼此独立,甚至有着隐隐的对立之感。

    李余越读,心中的震撼越来越大,难道,幽冥与道在天地中的地位是同一的?道并不是唯一绝对的至高存在,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岂不是说,修道只是一条途径,其实还可以修幽?

    还是说,其实幽冥也是道?

    照这般推演下去,那道到底有多少种状态,道到底是什么存在?

    他在沉思中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一直读天照经,就在他读的时候,他没有发现在他的周边正在发生一场场异动。

    临道人坐在李余旁边,从李余开始读天照经后,本来被临道人施了道封的道振便被他暗自解了开来,那股奇异的道振顿时便开始向四周波动开来,处于道振中心的临道人感受得最为强烈,他要说没有羡慕,那肯定是假的。能做到引发天地共鸣,除了他本身便是道体,也与他的悟性有关。

    有些人读书只是读书,只能通过下苦工,才能有所成就,有所收获,可像李余这般天赋绝佳,悟性绝佳的人来说,哪怕只是刚开始读,都能有所收获,这般得天独厚的修道天赋,换做任何一个人都会很羡慕。

    即使是临道人,也在这股道振下,沉寂许久的境界也有一丝松动的迹象。像临道人他们这般登临高峰的人来说,能在原有境界上再有寸进也是难如登天之事。可今天在李余旁边,竟轻而易举便有了让他再进一步的可能,要是让别人知道李余有这般的能力,估计会掀起一阵腥风血雨吧。

    要说,这次的道振还是与他之前读道经引发的道振有所不同的。

    之前的道振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在又一观这个道蕴很浓厚的地方,可在这茫茫大海之中,与大道有着排斥的地方他竟然还能引发道振,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他开始明悟道的本质了。

    是的。幽冥是道,也不是道。可以说幽冥是道的另一种形态,如果说临道人他们修行修的是他们天地中的道的话,那么幽冥之道便是在另一天地的道,只是那个天地在哪里,至今尚未清楚。

    所有明悟的指向,只有一个终点,那就是到底什么是道!

    而这,也是临道人对李余的期望。

    海面被李余引发的道振影响,狂风大作,风起云涌,波涛汹涌,怒吼的海水似要掀翻这艘船,将他们吞入这片深沉昏暗的冥渊之中。天上不知不觉间乌云密布,似是把方圆千里的黑云都压缩在这一方窄小的天地之中,有着天地末日,天空倾轧之感。

    这番波动自然也影响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天门镇,那些外出出海打渔的人,今日见天气有变,也早早就收网回去,在回去的路上,那些海水就越来越汹涌了,等到他们回到岸上,重新收回心神看向大海,心里的惊惧之感铺天盖地而来,他们从来没见过如此末日般的景象,一时之间都在庆幸幸亏听了昨天临道人说的话,让他们今天别去深海的海域,不然,只怕此时便葬身大海之中了。

    这么大的动静,知道的人也不仅仅是海上打渔的渔民,连整座天门镇的人都不约而同的看向大海的方向,心中皆在想这海是怎么了,怎么一副世界末日的样子。

    此次道振的影响程度远比上次强烈,上次经历过一次的人,比如老妪,比如打铁匠,比如两名夫子,他们虽心中有讶异,却并无震撼之感。

    而这次道振,真正让同道之人感到大为震撼的是在天门镇繁衍发展了上百年的五大家族的老祖,包括上次去找周策问中央石碑事的王家与张家。

    在某一座青山之中,有一处让人闭关的洞府,里面有五名不知多少年岁的老者,他们原本在静坐修行,却没想到那股道振竟穿越千里之遥,突破他们的防护结界传到其中,将他们从天人合一的状态中惊醒出来。而在这五人之中,赫然有一位正是上次在海边出手试探李余他们的人。

    他们五人同一时间醒来,皆面露震撼与疑惑之色,等他们感受到那股道振后,他们心中对临道人的忌惮之意就更深了,王家老祖问张家老祖道,“老四,你觉得这一次还是那临道人吗?”

    那名被王家老祖称作老四的老祖名叫张西,他想了下后道,“也只有他了。”

    另一名老祖赵东道,“你上次不是说他带来了一个小孩吗?你看会不会是那个小孩身上有什么古怪。”

    张西道,“二哥,我在外面的身外化身上次就感受过道振,道振传来的方向就是那道人的又一观,当时由于我还是身外化身,所以不敢多做探索,可有别人探索了,还被他打伤了。至于那个小孩,我后来亲自去试探过,只是半龙之体,连龙珠都还没修出来,他怎么有这么逆天的能力搞出这般声势浩大的动静来。”

    另一名老者郭南听后无话,倒是被他们称作老五的陈北有感而发一句,“如果真是临道人,那他现在的境界到底有多强了?!恐怕,已经无限接近那传说中的境界了吧。”

    被四人称作大哥的王中听后倒是冷笑道,“若果真如此,他要是不想办法解开天门镇之谜,恐怕他也离死之期不远了。”

    其他几人想到这层后也笑了,唯有郭南一语不发,也没有任何表态,王中注意到了他的深沉之状,问道,“老三,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郭南听后,道,“大哥,如果临道人真的达到了那个境界,可他又不想解开天门镇之谜的话,你觉得他接下来会干什么?”

    是啊,他们刚才只以自己角度去临道人,毕竟没有人会舍得放弃唾手可得的机会飞升成仙,反而会舍得舍掉自己一身修为化道而亡。

    众人听后,心中也有些沉重起来,思虑过三后,王中道,“不行,我们不能冒一点风险,若他真的如老三这般说的话,以他如今的境界,想在化道前杀我们易如反掌。老四,你再传音给你的身外身,让他赶去如今的道振之地,看看那道人到底搞什么鬼,这次一定要搞清楚他在干什么,如果他不是在破镜,那便皆大欢喜,可如果他真的在破镜,那便想办法打断他的破镜,不论如何,也要阻止他达到那伪仙之境。”

    除了他们五人在想应对之策,城主府与书塾也在上演着同样的戏码。

    城主府中那锦衣袍子的男人揶揄城主道,“在你眼皮子底下这般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你,你能忍的下去?”

    城主端起他旁边的茶碗,慢悠悠的喝了口茶,微眯着眼,老神在在的样子,似是在感悟道振中传来的美妙之感,道,“我为何不能忍,说到底他也没做什么,要我说,你还不如静下心来好好感受这道振中的道蕴,说不定是你的破镜之机。”

    那锦衣男子见城主油盐不进,反而如他自己所说在细细品味其中的道蕴,气不打一处来,怒其不争的道,“张鹤伦,你别我给你三分颜色,你就开染坊了。你别忘了,我可是代表着国师。”

    张鹤伦听后,睁开了眼,放下手中的茶碗,盯着眼前那锦袍男子道,“孙离,我也不妨告诉你,你是代表国师大人,可这里是天门镇,历来天门镇的事皆由城主管理,你想做什么,我不管,但我不想做什么,你也别管我。我不妨直接跟你说,如今那道人的实力已在你我之上,甚至他的境界恐怕都达到了那传说中的飞仙境,这件事你大可直接跟国师大人说,我相信他自有评断,奉劝你一句,你要是想去找死,我不拦你。”

    说完,便拂袖而去,也不知是不是去找另外个地方好好感受道振了。

    而在书塾中,那名老夫子与新夫子,皆面色沉重的感受着其中的道振,老夫子感受后道,“从这传来的方位来看,这可是从那与大道相隔的大海中传来的啊!他的实力到底在哪里,难道他真的达到了那传说中的境界?”

    新夫子年纪不大,但他的眼神却有如大海般深沉,眸中光华璀璨,又有如天上的星空让人目眩沉迷,可在感受这股道振的时候,他想的比老夫子更多,他究竟在做什么,又是怎么做到的?

    他突然发现即使如他这般博学,也无法猜测那道人的想法与行为,心下决定,看来还是要去亲眼看看,他扔下一句话后就消失不见了,“传信回学宫,把这里发生的事一字不落的告诉他们,并让他们多安排几个人过来。”

    而那些上次已经被道人震慑到的人,此次皆不敢再乱动,都怕引火烧身,不过他们在感觉到有两股不同的波动向大海方向飞去后,心中也不由暗喜道,“就看看他们能不能讨到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