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经常和林言一起的加班狂人水生和黄莺,察觉到了变化。

    正好三人一起议事,黄莺顺便问道:“怎么突然不住在这边?”

    以前加班晚了,他们经常会留宿在仲裁院这边的休息室。大家都习以为常。

    林言突然改变,还让人挺不适应。

    水生抬眸看过来,“我还当你是有事临时要回家,一连十天都是如此,家里出事了?”

    林言现在是个孤家寡人,家里能有啥事让她如此呢。

    “别胡乱猜测,没那么复杂,我只是想把丫丫照顾好。以前有老太太在,不用我操心,现在却不行了。”

    黄莺不解,“不是有谷义一家子在,照顾丫丫足够了,哪用得着你深夜奔波。再说,丫丫还小,每天就是上学,生活有谷义照看,能吃饱穿暖,你有啥不放心的。”

    林言没回答,看向水生,“你放心把红朝一个留在家里?”

    水生立刻摇头,“红朝那么小,没有爹娘在身边照看怎么能安心。我和红灵总要有个人陪她入睡的。”

    林言看向黄莺,“懂了没?”

    黄莺张口想说什么,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丫丫虽然不是亲生,但林言既然带了她回家,定然会好好对待。

    她还没有自己的孩子,体会不到这样的情感。

    林言笑道:“我也做不了什么,把家里的事安排好,尽可能地给丫丫提供更好的家庭环境罢了。小丫头很快就会长大自立,就不用我操心了。”

    水生转了话题,“这两年安州和永州暂时稳定下来,但教育资源明显跟不上。永城是州城,人口百万,幼儿园八个,小学三个,中学一个,大学没有。”

    提起这个,黄莺也了解情况,“永城情况还算比较好的都是这样,别的城可想而知只会更糟糕。安州和永州占据联盟八成人口,如今勉强能解决温饱。这两年不断有人从两州迁往别的州,但情况仍不乐观。”

    那么多的人口,嗷嗷待哺,需要从永州、青州、中州、明州调取大量粮食供应。

    水生道:“根本原因,还是安州和永州人口过于密集,开荒耕种土地无法满足那么多人的需求。反观云州和平洲,地域广阔,人口缺乏,闲置土地太多。”

    林言:“平洲地势平坦适合耕种,云州多山,除了当地人,很少有人愿意迁徙过去。不如调整迁移政策,鼓励安州和永州的人前往平洲和海州种地。”

    “云州多矿产,也需要大量的人力。”黄莺提议道:“不如把各州的迁移条件区分开来,如云州这样的需要足够诱人的条件才能吸引人过去。”

    各州优劣势明显,更多的人还是愿意来中州,毕竟是联盟的中心。云州作为最穷困的州,地广人稀,想要发展起来很难。

    林言点头,“也好,通知各州长制定自己的落户政策。中州如今这样挺好,不能让人扎堆来这里,落户政策要严格一些。”

    中州以太阳城为核心,下辖只有三个镇,西边的矿山镇和白草镇,南边的红枫镇。

    矿山镇是由最早的铁矿山发展而来,渐渐地聚集了周边的人口,有铁矿赖以为生,养活了几万人。

    白草镇是西天路沿线设置的镇子,距离太阳城约百里,是中州的西部门户重镇。

    红枫镇沿着太阳河向南六十里,以大片红枫树闻名,作为中州南部的门户,地理位置特殊。

    从红枫镇沿着太阳河而下是花城,这里是中州和海州的交界,划分到海州地界。

    各州的政策自己制定,人口是州长政绩的考核项目,每年一考核,谁都不想脸上难看,定会卯足了劲吸引人才。

    安州和永州例外,考核的项目也不同。

    林言接着道:“除了人口外迁,安州和永州的教育问题确实要重视起来。学校太少了,竞争激烈,很难普及教育。基础教育要抓起来的同时,对那些天赋好的,也要考虑,我想在两州各设一个州立大学,从联盟大学挑选一批人过去任教。”

    那么庞大的人口基数,总有人出类拔萃,不能都向着联盟大学蜂拥而来。也有实在贫穷,到太阳城的路费都掏不起,更何况上大学的学费。

    这几年,联盟大学的招生人数激增,汇集了八州的佼佼者,竞争十分激烈。

    这样虽然能挑选出一批最优秀的人才,但对于剩下的绝大多数人不公平,他们没有大学可去,失去了继续受教育的机会。

    黄莺眼睛一亮,她兼任安州州长,经常去那边,对安州的情况十分了解。

    “我赞成。安州和永州人口多,学校少,竞争十分激烈。不少有天赋却贫穷的学生都埋没了。有了州立大学,他们就多了选择的机会。”

    这年头能上大学的寥寥无几,首先需要足够的天资,其次是金钱,再就是家长开明或学生执意进修。

    联盟大学成立十几年,大学毕业的人数不超过一千人。

    每一个毕业生都是佼佼者,在联盟担任要职,是所有部门争抢的顶端人才。

    其中,有五分之二留在教育系统,为联盟培养输送更多的人才。五分之二挤进了科研院,为联盟的科研事业奉献。剩下的五分之一才属于公务人员,占据极其重要的岗位。

    每年各部领导们都要去大学里抢人,争得头破血流,却不尽如人意。

    黄莺担任人事部部长,经常去大学了解学生情况,为联盟储备人才做准备。

    她深知挖到一个尖端人才的难度,若是大学多了,挑选的范围更广,总比现在的情况好很多。

    水生道:“我也同意设州立大学,只是今年的财政预算已经没了,要等明年。”

    “先准备着,明年落实。”林言不介意推迟一年,“消息暂不公布,不能影响迁移政策的落实。”

    一旦州立大学有了,安州和永州人为了孩子的长远考虑,或许不会迁移到别的州。

    林言灵机一动道:“不如把迁移政策和教育结合在一起,自愿迁到别的州,可以提供一个进入大学的机会?”

    三人深思,探讨分析此行的利弊,足足讨论了几个小时。(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