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文 第365章 被忽视的检查,诊断线索!

    面对这种情况,送去医疗技术更发达、仪器更加先进的莓国,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肯定是能排除多发性硬化了。”霍主任皱着眉头说道。

    立体定向脑活检没有多发性硬化的证据,基本上能够排外了。

    会诊又进行了半个多小时。

    各个主任都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有说走出神内的范畴,把目光放在更广泛的疾病谱,尝试从全身寻找线索。

    也有认为应该诊断性治疗,应用各种药物覆盖,通过药物的疗效来推断病因。

    但,许秋全部否决了。

    他的意见,是回归到病人既往病历,以及再次查体。

    许多疑难杂症的蛛丝马迹,很多时候都藏在既往的表现中。

    而再次查体,则是寄希望于病情进展后出现更多特异性的症状。

    “再做一次脑电图。”许秋说道。

    在穷途末路之际,下一步的诊断程序,一是重复检查,二则是临床查体。

    “还是怀疑病脑吗?”约瑟夫眯着眼睛,喃喃开口。

    这个关头,又去复查脑电图,很大概率是为了和两个互相矛盾的检查印证。

    他无法理解。

    查不出病原体,怎么能是病毒性脑炎?

    但,约瑟夫终究只是前来进修的医生,他在心外科的地位再高,急诊科之内,还是得听许秋的。

    散会后,医务人员立刻就回病房跟范富国交接,再次做了一个脑电图。

    而许秋则带着一沓厚厚的病例回到办公室,一字一句地分析。

    脑脊液igg寡克隆带检查呈3型阳性——常提示急性脊髓炎,这是多发性硬化的标志之一。

    血液和脑脊液中存在一致的额外带——全身炎症性反应的标志。

    ……

    一条条检查结果,在许秋眼前化作无数诊断标准,相关的所有疾病则立刻跳了出来,又被许秋一一排除。

    办公桌上,刘素素送来的红烧排骨,云梅送来的酸梅汤,陈佳送来的虎皮尖椒,还有黎雪、秦祈音等送来的溏心蛋、水煮蛋、煎蛋、蛋炒饭……早就不剩下一丝热气。

    下午,临近上班前,许秋突然瞳孔一缩,身子立刻就往前倾了45.3度,紧紧地盯着病历上的一行记载。

    “脑脊液mrzr反应阳性”

    许秋神情一怔。

    mrzr反应,全称麻疹-风疹-带状疱疹抗体鞘内反应。

    这其实也是诊断多发性硬化的指标之一。

    众所周知,大多数多发性硬化病人会在脑脊液中表现出寡克隆条带,它一直是多发性硬化诊断的经典生物标志物。

    而多发性硬化作为一种罕见病,诊断十分困难。

    因此,有很多病人虽然有类似于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症状,却不符合某些诊断标准,这类病人常常被称之为临床孤立综合征。

    简单理解,是多发性硬化、但检查又不完全是,就取一个过渡态,即临床孤立综合征。

    而mrzr,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与寡克隆条带相比,mrzr在诊断多发性硬化,和从临床孤立综合征到多发性硬化的进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它不仅有着极高的特异性,且由于其产生的免疫反应主要由b细胞介导,因而可以为选择合适的免疫调节剂做出指导。

    既能诊断,又能够辅助治疗,一箭双雕!

    多个检查阳性,再加上mrzr阳性,因此小刘那边率先怀疑的是多发性硬化。

    只是,后续的针对性治疗已经说明这并非正确答案。

    也是因此,mrzr阳性这个检查结果就被瞥到了角落里,再也没有人关注。

    然而,就在注意到这个检查指标后,许秋脑中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或许他知道答案了!

    ……

    不久后,范富国的脑电图检查结果被送来了。

    许秋赶紧接过。

    病人的脑电图表现有明显的异常,呈现出以3~4秒为间期的弥漫性、双侧同步性、周期性的高波幅双相和三相o波!

    除此之外,波幅在左侧颞枕区的时候,还出现了进一步的增高!

    许秋放下检查单子,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

    他或许知道最终的答案了……

    咕咕咕——

    从深度思考中回归,许秋终于感觉到了饥饿。

    与此同时,一上午的门诊、中午连轴转的病例讨论带来的疲倦感也深深地袭来。

    然而许秋顾不得这些,敢在上班前的最后半个小时,再次召开临时会议。

    约瑟夫、申主任、蔺主任,还有没来得及走的霍主任等都到了。

    他们脸色震惊又期待。

    才进行完会诊,突然又开会,肯定是许秋有思路了!

    他们感到不可思议。

    这才一个中午的时间……

    吃顿饭的功夫,上午还毫无头绪的病人,竟然有线索了?

    “许医生,接下来我们要怎么配合?”

    “是什么病,要做什么检查!”

    “不是多发性硬化,不是克雅病,唯一值得商榷的就是病脑了……病毒pcr没有发现任何病毒,但病理结果却提示病脑,太诡异了!”

    杨钰恩一脸星星眼,盯着许秋:“我就说去莓国没用,最后还是得看偶像!”

    约瑟夫黑着脸,同时心里也无比惊奇。

    “许医生,到底是什么?”他按捺不住好奇心,问道。

    几位外国名医也有些动容。

    能屈尊来一家国外的小医院进修,只为了掌握一门新技术的国际名医,无一不是把学术、医学事业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老学究。

    一个近乎无解的病人摆在面前,最终的那个答案,充满了诱惑力。

    如果许秋断定这是一种未被收录的新疾病,他们反而会失望。

    这种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屋子里捉迷藏,所有人想尽办法都找不到最后一个人藏在哪里。

    如果抽丝剥茧找到病因,相当于在某个最隐蔽的角落找到了这个人,他们会充满成就感。

    而如果是新鲜疾病——无异于躲藏者坐飞机跑到几千公里去了,会让众人有一种被愚弄、不遵守游戏规则的感觉。

    他们并不在乎是否能发现新疾病,是否能为某个疾病命名,载入史册。

    只是想知道,在这个病人身上,他们的临床思维到底是哪里出了纰漏,以至于用上了现有的所有检查,却最终止步于病毒性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