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文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三代以降第一贤君

    “走了,出发。”

    张拯招呼了李承乾一声,率先出门朝外面走去。

    见张拯起身,李承乾也几口喝完了粥,跟在张拯身后朝晋阳宫外走去。

    出了晋阳宫大门时,张拯身后已经聚集了一大片乌泱泱的亲卫。

    都是听说张拯今天要去与墨家巨子会面,闻风而动想要跟着去凑凑热闹的将士们。

    原本守在晋阳宫门前的刘敬,看见张拯和李承乾这架势,脸色一下子变得难看起来。

    张拯看刘敬的视线朝自己的身后看去,转身一看,见身后跟了这么多人也是被吓了一跳。

    这是什么情况,下意识的朝李承乾看去,李承乾无辜的眨眨眼,一摊手表示和他没关系。

    “干什么,都干什么,公子是去谈判不是去打仗,都跟着我干嘛,都找不到事情干了吗,散了,都散了!”

    张拯朝将士们呵斥了一句,对陈瑀吩咐道:

    “陈瑀,挑两百人跟我走。”

    见张拯遣散了人群,刘敬的表情这才好看了一点,朝着张拯一拱手说道:

    “张县男,请。”

    张拯翻身上马,见众人隐隐将李承乾护在中间,对着刘敬回了一句:“劳烦刘大侠前头带路。”

    一行人打马出了晋阳城往北而去,不一会儿,晋阳城高大的城墙就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中。

    出了晋阳城,便是一望无际的汾河平原,平原上大片的农田荒芜着。

    若是放在往年,现在这些农田里应该是一片热闹忙碌的丰收景象。

    大唐北方的农作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作为主食的麦子,另一种则是作为辅粮的糜子。

    原本在麦子秋收之后,农户们还要再种一茬糜子才能保证一家人一年的口粮。

    而现在是十月下旬,本该是糜子收获的季节。

    可惜的是,今年旱灾与蝗灾齐至。别说糜子了,就连作为主食的麦子都被蝗虫啃食殆尽,大唐三道颗粒无收。

    一望无际的汾河平原上,星星点点的散落着一些小村落。

    但是出城将近半个时辰,张拯没有在这些村子里发现活络的气息。

    村子里的青壮应该是被官府征发做工去了,做工还能挣点儿口粮。

    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蹲在墙根,脸上布满了麻木与死寂。

    对此,张拯也只有摇头叹息。

    “已经很好了,放在前隋年间,这些老人只有被饿死的命运。”

    一旁的刘敬听见张拯叹气,难得的安慰了张拯一句。

    他是经历过隋末乱世的人,对于百姓的生活状态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这种大灾之年,大唐还没有饿死百姓,也没有出现多少流民,已经是很好的结果。

    要是放在前隋时期,出现了这种大规模的灾荒,早就已经是战火纷飞烽烟四起了。

    也从侧面反映出来,张拯所提出来以工代赈之策,确实是利国利民之策。

    “张县男,太子殿下,我们快到了。”

    刘敬招呼了张拯和李承乾一声,放缓了马速,从官道旁的一条小路转了进去。

    小路的尽头,一个不大的村子依稀可见。

    这个村子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和张拯见过的其他村落一样。

    依然看不见青壮,村口的墙根蹲着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一些孩子在玩闹嬉戏,就如张拯第一次去到渭南的庄子上一般。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那就是眼前这个村子,比起自家在渭南的庄子上的印刷厂还未开办起来之前还要更加贫穷。

    渭南的庄子,穷归穷,起码每个孩子身上都会有一件虽然满是补丁,却能蔽体的衣服。

    但是这个村子的孩子,无论是男是女,无论年纪大小,大多都是光着身子,面容上布满了菜色。

    只有一些身子已经在发育的女子,才有几块破布遮挡在**&nbp;处。

    杂乱的马蹄声吸引了村子里所有人的注意力。

    如此大规模的骑兵队伍进入到村子,是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事情。

    一些老人见到打马而来的张拯等人,忍不住缩了一下身子,似乎是回想起了一些不好的往事。

    直到看见在前方领路的刘敬下马走入了村子,这才用有些惊惧的眼神打量着来人。

    见刘敬下马步行,张拯和李承乾自然不可能再骑在马背上,也翻身下马跟在刘敬背后走进了这个村落。

    以张拯的眼神,自然能看得出来,这些人都是一些普通的百姓,与墨家没有什么关系。

    而李承乾看着这个村子的现状,则是有些怔怔出神。

    以往在长安,他是高高在上的太子殿下,来到晋阳,他是宛如神明一般的储君。

    这是他出长安以来,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大唐的百姓。

    他从未想过,原来大唐百姓的生活状态竟然是这种样子。

    这还是晋阳城郊,大唐最富裕的几个地方之一。

    龙兴之地的百姓,生活状态尚且如此,那更偏远的地方呢,大唐更加偏僻的领土上的百姓,又是生活在一种什么样水深火热的状态之中呢?

    李承乾抿了抿嘴唇,他想象不出来。因为这个村子,已经是他见过最贫瘠的地方。

    张拯发现了李承乾的状态,但是张拯不打算出声打断他的思绪。

    只有让李承乾细细的观察,用心去体会,他才会明白他身上究竟背负着什么样的责任。

    “拯哥儿,我以前一直觉得我以后要成为像父皇那样,威伏四海使万邦来朝的英明君主,也必须要成为那样的君主。”

    李承乾收回了视线,心情有些沉甸甸的,对着张拯没头没脑的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知道,那现在呢?”

    听到李承乾这么说,张拯的思绪不由得飞回了几个月前,两个少年在东宫互诉理想,不由得反问了一句。

    “现在我才明白,会为什么文皇帝会被史家称之为三代以降第一贤君。便是如今以父皇不逊汉武的功绩,仍然对太宗文皇帝推崇至备。”

    李承乾的回答依旧没头没脑,两个人似乎在各说各的。

    但是张拯明白,这是李承乾成长的标志,心中不由得有些欣慰。

    李承乾口中的太宗文皇帝,说的是汉文帝刘恒。另外,刘恒也是李二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