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文 第180章 随便告

    大明:家祖朱重八第180章随便告

    没了故意挑事的,普通百姓自然没有之前那么激进的情绪了。

    虽没马上散去,却也不会见到官军就动手了。

    南召县衙。

    知县崔和生伤痕累累,耷拉着脑袋坐于下首最末位之处。

    首位位置,由朱允熥霸占。

    再下面,则依次是朱允炆,建文三傻和邓一宁。

    朱允炆和建文三傻,四人脸上挂着伤,精神萎靡,像是伤打的茄子。

    “南召暴乱,下官难辞其咎。”

    崔和生自知逃不过,主动站出来领罪。

    “这个事情,你没大错。”

    朱允炆倒吸口凉气,开口接了一句。

    “我准备不足,带的兵员太少,但凡我手里有充足的人手,刁民又胆敢暴乱。”

    呃!

    朱允熥一口唾沫没上来,差点儿把自个儿噎死。

    啥叫他人手不足。

    这事儿的关键,不是他政令疏忽所致吗?

    要知道,陈集带人进去控制暴乱的时候,也就只有五六十人而已。

    朱允炆他从东宫卫带出百余护卫不说,南召衙役加起来也得有数百人了。

    朱允熥五六十人就解决的问题,朱允炆他都两百人了还嫌少?

    建文三傻沉默不言,一看就不反对朱允炆找出的理由。

    他们这些人本事没有,嘴上功夫却了得。

    歪的能说正,黑的能说白。

    和他们辩驳,只会浪费口舌。

    朱允熥不再纠结这,只沉声道了一句。

    “影响这么大的事情,不用我等上奏,皇爷爷很快便会收到消息,到底谁对谁错,症结在哪儿,就听他老人家决断吧。”

    “但南召暴乱我已经参与,在安抚百姓的时候,也曾答应他们会解决接下来的问题,之后南召的善后问题,我会亲自处理。”

    听到这,朱允炆不干了。

    他奏请朝廷赈济有段时间了,用不了多长时间,朝廷应该就能有回应了。

    南召暴乱,起因是粮。

    有了粮食,南召的很多问题,自然也就能够迎刃而解了。

    “南召赈济,是皇爷爷交给我的,就不劳你操心了,你管好舞阳和叶县就成了。”

    他带人过来的时候,朱允炆除了有些脸臊的慌外,怕可乐意他出手相帮。

    现在暴乱暂时解决,又想过河拆桥了?

    “南召时交给你不假,但你把事情办成这样,损伤的是朝廷公信力,残害的是大明的百姓。”

    “我既然看到了,就不能不管。”

    “就这样定了,容不得你答应。”

    “回京之后,我自会和皇爷爷请罪,听凭皇爷爷一切发落,现在只能对不起了。”

    “陈集!”

    朱允熥大喝一声,陈集闪身出现。

    “卸了二皇孙,黄齐三位先生的发令权限,南召的事情由我处理。”

    陈集的忠心,不容怀疑。

    对朱允熥的命令,陈集当即应答,连迟疑都没有。

    “朱允熥,你敢!”

    “囚禁皇孙,该当何罪?”

    黄子澄指着朱允熥,一脸的气急败坏。

    “敢不敢的,你也见过。”

    “至于有啥罪,我担着就是。”

    天高皇帝远,一时半会还拿不到老朱的旨意。

    任由朱允炆和建文三傻再自由处置,用不了多久怕就得出现第二次暴乱。

    百姓不傻,一次好平,再有一次,怕就很难平定了。

    “老夫现在就写奏章。”

    要是怕他写奏章,现在就该绝了他说话的机会,让他永远说不了话。

    “陈集,谁要写奏章,你安排人送。”

    反正这事儿瞒不住老朱,他也没打算瞒。

    谁爱些,谁写去。

    老朱好歹一代雄主,至少不缺甄别能力。

    “你!”

    黄子澄心有不快,朱允熥却不再给他说话的机会。

    随之,招呼军卒把人带走。

    在四人离开,朱允熥这才又问。

    “崔知县,你是等皇爷爷旨意,还是再为南召百姓做些事情?”

    崔和生作为知县,肯定是要担责的。

    老朱旨意到了,自然也是惩戒的。

    往严重说,掉脑袋都可能。

    既然如此,趁这空隙,跟着朱允熥做些补救,或许还能弥补他的罪责。

    “臣听殿下吩咐。”

    崔和生忍着身上的痛,拜倒在地表明了心意。

    “好,不错。”

    如此看,崔和生这知县还算可以。

    只可惜时运不济,碰到了朱允炆这草包。

    “听说老二曾召商贾,让他们康慨解囊,拿出粮食赈济灾民?”

    “你领着虎威营,把他们一一带来。”

    崔和生愣了一下,许久没答应。

    估计是担心,朱允熥会像朱允炆一样,把事情搞得更难以收场。

    崔和生没和朱允熥打过交道,有这个怀疑并不难理解。

    邓一宁见识过朱允熥在舞阳和叶县的政令,了解了朱允熥的手段。

    “崔知县听殿下办吧。”

    邓一宁主动开口,给了崔和生颗定心丸。

    “喏,臣马上办。”

    听了邓一宁的,崔和生马上行动。

    几炷香后,之前被方孝孺下过请柬的富商,一个不差全被带到了县衙门口。

    说来说去,他们只是小民,官府相邀,容不得他们拒绝。

    知道朱允熥要解决后续问题,平息情绪的百姓仍还集聚在门口。

    而之前,叫嚣着和官府对抗的几个领头的,则被反绑着双手跪在最前面。

    虎威营手举军刀,分列于众人周边。

    论起威力来,火铳大于军刀。

    但论震慑力,还得是军刀。

    这些百姓受人蛊惑不假,但不排除他们本身还有那种因子。

    震慑不足,很容易让这种因子活跃。

    气氛紧张到极致,没人敢随便说话。

    大概又过了几息,朱允熥这才一身蟒袍,从县衙走了出来。

    一般情况下,朱允熥是不穿蟒袍的。

    只是当下,人们对皇权的敬畏早深刻于骨子里了。

    蟒袍在身,能抵军卒。

    “三皇孙在此,还不速速见礼。”

    陈集利落干脆,一句话道明朱允熥身份。

    “拜见三皇孙。”

    富商们见的人多,先行跪拜行礼。

    众百姓见富商们跪下,这才先后跪了下去。

    杂乱无章,喊了一声。

    行礼不行礼的,朱允熥倒不在乎。

    “犯上作乱,冲击官府,等同谋逆,往深调查,牵连于谁,又有多少人头滚滚落地,我想在场的各位心中都有数。”

    “城外蝗灾纷飞,粮食大幅减产,正是众志成城,共同赈灾之际,之前官府出示赈灾政令,其衷心虽是想以本县之力解决蝗灾带来的问题,但总归是有所失误。”

    “因而,这次冲击官府,殴打衙役,只惩戒首犯的其中五人,尔等剩下之人,无论首从暂不追究。”

    “赈灾结束之后,表现上佳一笔勾销,谁若上蹿下跳,仍旧破坏赈灾,新账老账全都一块算。”

    百姓暴乱,本就因朱允炆政令而起。

    朱允熥惩戒挑事的五人,本心只为震慑剩下那些心怀鬼胎的人,让他之后的赈灾事宜顺畅。

    可没有因暴乱,而惩戒于人的心思。

    他要这样做了,那岂不认可朱允炆了。

    原因解释清楚,朱允熥微微抬手。

    后面陈集心领神会,很快下达了命令。

    “杀!”

    一声杀后,被绑缚着领头闹事五人身后的军卒,很快拔出了腰间的配刀。

    明晃晃的刀片,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有些刺眼。

    直到这时候,那五人才知道害怕。

    “东家,救我!”

    至于喊的是谁,朱允熥无意深究。

    手起刀落,人头落地。

    站的靠近的百姓,脸上还被喷溅了血迹。

    滚烫滚烫的。

    抹了一把,腿都软了。

    开场的那番话,是能当耳旁风。

    热乎乎的血,就让人轻视不起了。

    县衙门口,雅雀无声。

    只有,偶尔飞过几只蝗虫的嗡嗡之声。

    哪怕这蝗虫落于某一人脸上,也没人敢主动发声怕死蝗虫。

    很明显,朱允熥的震慑效果,还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