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文 第92章 孤去

    大明:家祖朱重八第92章孤去

    “周千户,怎么回事?”

    朱允炆不知是不死心,还是不相信,转头问了一句。

    “这些丘八不过是在找理由开脱。”

    周骥脸不红心不跳,比军卒们还理直气壮。

    “姓周的,你这是要逼死人,先不说饷银,瞅瞅你给我们吃的,碗里连颗米粒都没。”

    “进了营这么久,我们就没吃过一顿饱饭,连在家里吃的多都没有。”

    “就是这,除日常训练不能耽搁,还抬手就打,张嘴就骂,再这样下去,我们早晚死路一条。”

    军卒们七嘴八舌,都在述说着自己的愤满。

    这些军卒因出身所致,不得不进营。

    但该有的东西,不能克扣。

    至少,不能克扣的,连条活路都不给人留。

    没了活路,还指望人家给你冲锋陷阵?

    “陈集,带上一百人看守营地,剩下的人开拔回营。”

    他既听了这事儿,就此走了,是不负责任。

    万一等老朱派人接管时,少了些什么关键证据,肯定会被老朱埋怨一通的。

    “你们所言,我会呈禀皇爷爷。”

    “具体如何处置,等朝廷之令。”

    “军中哗变,罪当如何,尔等若不想一意孤行继续错下去,就乖乖留于营中,不得擅自走动。”

    反正是当兵,在哪当对他们来讲都一样。

    只要有饷拿,有饭吃就行了。

    “喏,听三皇孙的。”

    明明是朱允炆的兵,却从未如此掷地有声的,和朱允炆说过话。

    “允熥”

    朱允炆神色不喜,朱允熥根本不理。

    “周公子嘛?”

    “算了,周公子想去哪就去哪的,营中之事未曾查清之前,别在营中晃悠就成了。”

    有周德兴在,就不怕周骥跑了。

    更何况,只有把周骥留在外面,才能抓住他更多把柄来。

    “老二,你去哪,去皇爷爷那儿吗?”

    朱允炆若不去,咋说那都由朱允熥说了算了。

    只是,平日他到老朱跟前,腿肚子都会打颤。

    更别说,是现在有错的情况下了。

    愣等了良久,朱允炆才终咬牙答应。

    此事毕竟牵扯于他,他即便不去,少不了也会被老朱宣召。

    与其如此,还不如和朱允熥一块呢。

    几天之前,老朱便安排人,去码头打探消息了。

    今天,朱允熥的船刚靠岸,老朱那里就收到了消息。

    左等右等不来,再一问,才知朱允熥竟回营了。

    朱允熥过去的时候,老朱正和朱标抱怨着。

    “你还知道回来?”

    朱允熥嬉皮笑脸,嘿嘿一笑。

    “孙儿又没傻了,当然知道回家。”

    调侃几句,朱允熥神情一变,严肃了很多。

    “孙儿带着军卒回营时,碰上了老二的护卫哗变。”

    不用朱允熥说完,老朱脸色便变了。

    “啥?”

    老朱带兵这么多年,哪怕最难的时候,都不曾某一军整体哗变。

    “是”

    朱允炆畏畏缩缩,想了良久,才敢开口。

    才刚说一字,便被朱允熥接了过去。

    “两个月没发饷,加之伙食也被砍了,刚好周骥言语激进了些,这才引起了军卒愤怒。”

    情况解释清楚,朱标不澹定了。

    “你护卫的饷银,孤都是按日子给的,钱哪去了?”

    朱允炆跪地磕头,眼里噙着泪。

    “儿不知。”

    这也不知,那也不知,就这还想练兵?

    “老二他的目的是为练兵,要这些钱能干啥,肯定是被人给贪墨了。”

    朱允炆护卫的一手负责人,就是周家父子。

    若说贪墨,只能是他们了。

    “皇爷爷,虽只有一千护卫,但大明建国以来都不曾发生过这种事,还是得由朝廷出面平息才是。”

    朝廷既已知道,那就不能不管。

    “此言有理,孤去吧。”

    找个文臣去,这些人一个个鼻孔朝天,首先言行中就没把军卒放在眼里,只会让矛盾更加激化。

    哪怕一时处理好,将来还会出问题。

    找个武将的去,那都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主,非得借着这事儿,把天捅出窟窿。

    一文一武去,还不够他们打,哪能解决了问题。

    左右权衡,只能是由朱标去了。

    “成吧,你去。”

    打发走朱标和朱允炆后,老朱迫不及待招呼朱允熥在地上坐下。

    “出去了这么久,有啥见闻,快和咱说说。”

    朱允熥随老朱坐下,拿出于潜等三县知县的信。

    “啥见闻都不如这个,皇爷爷看看吧。”

    老朱看信的同时,朱允熥又嘿嘿一笑,做了补充。

    “总会有些倭寇自不量力的,皇爷爷应也收到不少福浙沿海各地报捷的消息吧?”

    “有孙儿的鸳鸯阵在,至少在短时间之内,能让我沿海百姓不再受倭寇袭扰。”

    老朱把信翻完,放在了一边。

    “船也有,为啥没出海追击?”

    贸然出海,风险谁能预知。

    “当孙儿傻不成,海上利益巨大,是张士诚等逆贼余党,又是倭寇,还有一些泼皮无赖组成的海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士绅的商船。”

    “倭寇上岸,只要能打赢,想咋就咋打。”

    “一旦除了海,这些平日看似互不统属的人,为了他们今后利益不被破坏,必要把孙儿这个不确定因素彻底清除。”

    “不说仅凭孙儿一人,大明就是出动了水师,都很难应付了这些团结起来的利益团体的。”

    “海是大明的海,肃清海上贼寇,还百姓一个碧波大海,那是肯定要做的,但做之前必须得有万全之策,不然稍有不慎,那就是万劫不复。”

    朱允熥一番长篇大论说完,老朱起身坐回御桉之前。

    “咱以为,你会说,是因咱海禁的原因。”

    朱允熥虽说常和老朱顶嘴,但大多数时候,还是以拍老朱马屁为主的。

    “皇爷爷海禁之策不也是基于海上势力错综复杂,朝廷一时半会梳理不轻的缘故?”

    目的相同,意思不也就相同了。

    “那你觉着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朱允熥出去走了这么久,那也是有所收获的。

    对老朱这一问题,那也是做过深思熟虑的。

    “该拢就拢,该打就打。”

    “当年和皇爷爷交过手的那批人大多作古,活下来的也都老迈,不足以再与大明抗衡,而且很多人都有了落叶归根的夙愿。”

    “至于那些年轻的,和大明本就没有啥大仇恨,早就厌倦了海上的漂泊,想要上岸了,自不会再排斥做大明的顺民。”

    “所以,张士诚等余党就是能够拉拢的对象。”

    “货通天下是商人牟利之手段,若能把货流通于有人的所有地方,那更是获利无群。”

    “不管大明有没有禁海之策,只要有利可获,就会有人去做此事,与其让他们偷偷摸摸,把所有的利都自己赚了,朝廷朝廷直接承认了他们。”

    “让市舶司加以监管,既能避免这些人相互之间上下串联,还能够收些赋税,殷实大明的财政。”

    朱允熥说的小心翼翼,生怕老朱突然暴怒。

    他想的这些,可有不少犯老朱忌讳的。

    “至于倭寇,源头还是在他们那里。”

    “我大明能做的就是要把他们打痛打疼,不仅让他们自己不敢再袭扰大明,更让他们的君主因惧大明雷霆之怒,而约束好他的子民。”

    “不然的话,只要大明有利可图,他们就会源源不断的往过来输入。”

    “有千日做贼的,可没有千日防贼的。”

    “至于那些海盗,碰见一次就打一次,临时组建哪有啥战斗力可言,普通百姓组成乡勇就能够击退。”

    “对敢落海为寇的,更要予以重点惩处,让那些存有侥幸心理者,再不敢来碰。”

    朱允熥建议咋样先不说,几方特性分析的倒还挺清晰。

    “此次缴获的战利品不少吧?”

    只是倭寇的倒不算多,加上卢孝成的那可真就不少了。

    “不多。”

    朱允熥防备很甚,已在盘算如何和老朱讨要了。

    “给咱内库送一半,剩下的归你。”

    这次战利品的体量大,即便给老朱一半,所剩依旧也还不少。

    就是朝廷一分不管,都足可把他名下所有产业养活半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