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京城的清晨充满了烟火气。大街上穿梭不息的自行车,小吃摊点前人头怂恿,到处散发的豆汁迷人或者恶心的味道……
一群大妈正在聊着家长里短,几位大爷正遛鸟回来。戴着红领巾的小盆友蹦蹦跳跳,一群身穿军大衣的青年男女呼啸而过……
也不知道是不是集体磕了脑残片,这几年又双叒叕开始流行起了老式军装。街头巷尾不是陆军绿,就是海军蓝,就算家里弄不到一件军大衣,也要弄一条宽松的军裤穿上?
而时髦姑娘同样流行起了踏脚裤,而且堂而皇之的穿在外面?她们目不斜视、心中得意的迎接着四周的注目礼,简直让人……暗爽哈!
此情此景,就让李缘的贼眼骨熘熘的乱转。其他的那几个土包子更是集体石化,他们眼都看直了,好悬没把口水流出来。
……
“滴铃铃!”
一辆自行车急刹车,停到李缘他们跟前。上面坐着以为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小李,你们用完早点了吗?”
“用完了。正等您呢。”
“那就跟我走,我带你们去看房。就在前面的梁家胡同。”
“……”
居京城、大不易。就像几十年以后一样,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居住问题。
当晚来到京城后,李缘他们首先就找到了一家宾馆。也许其他人还能凑合,但李缘真的已经难以忍受。他一定要住进单独卫浴的客房,就算再简陋的标准间都行。
这家海西宾馆同样是涉外宾馆。这里的客人除了外宾,剩下的就是极少部分有身份的人。像处级以上干部、记者、社会名流等等。反正就是往来无白丁!
像李缘他们这种……肯定就是白丁。再有钱也没有用。讲真,其实缘哥这种名作家的身份倒可以一用。这年代作家的地位很是很高的。但你的作协会员证呢?根本就没法证明。
无奈之下,李缘只能当场长租了两套豪华套房,作为……办公室!咳咳。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这年代的国民和外宾、国企和外企,完全就是两种不同的体系。
外宾在中国一定要用外汇,最起码也要换成外汇券。而且要到指定商场或者消费场所。这应该都知道。居住的地方也一定要涉外宾馆。如果想购置不动产,同样有专供的外销商品房……
也许国内的老百姓还十分羡慕,外宾去的都是高档场所,他们就是人上人啊!
但对于外宾来说,他们有时候也比较痛苦。毕竟这些场所消费极高,但到外面去消费根本就不行?根本享受不到国内老百姓的那种平民消费?
这就免不了抱怨,我们外国人就特么的是猪头三!你们把我们都当成了蠢猪?
也许这就是某种围城吧!
对于外企同样如此。外企不能面向社会招工,一定要通过对外服务公司。这应该就是最早的劳务派遣公司了吧?
所以当时能到外企公司,他们个个都是临时工。(笑哭)
还有就是办公场地。除了合资的厂家外,外企一定要到涉外商务楼办公。也就是说,根本不允许租借其他的办公场所。
然而问题就来了——进入中国的外企有多少?起码在京城设立一个办事处吧?京城区区那几家涉外商务楼,根本就满足不了外企的庞大需求。想要建造也来不及建啊?
到最后,就妥协出了一个变通办法——可以到涉外宾馆长租房间,作为外企的办公场地。
李缘就是利用了这一个规则。当然,更主要的愿意,他给的外汇实在是太多了!
注意:这里软妹币鸟用没有,关键就是外汇!
李缘就利用了那几家企业的外企身份,在这里租下了两套豪华套房。
在这方面,海西宾馆还是比较灵活的。手续可以以后慢慢的补,京城本地注册也能慢慢进行。只要有了合同,并且看到了外汇。
换源app】
另外还开放了一个口子,允许李缘他们在这里住上几天。
当然,白丁没人权,也就是住上几天,还是需要尽快的搬出去。毕竟外企是外企,你们这些人照样还是白丁!无非允许你们在这里办公,但绝不能在这里住宿!
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只能尽快解决租赁房屋的问题。
可是问题又来了,这时期根本就没有房屋中介,根本就不知道哪里去租?就不提什么条件要求了,连房源信息都找不到?
幸好宾馆里有不少的本地土着员工,这位林轩听说后,他就主动的为李缘他们介绍了一处地方。
林轩把李缘他们领到了一条胡同,左转右转来到了一扇灰黑色的大门前:“小李,你们需要四个人住的地方。起码要四居室,还要能家里做放。另外还要有停车的地方。所以这里就比较合适。这里原先是街道厂的宿舍,刚才我就是拿钥匙去的,他们的厂长和我三叔是铁瓷。有啥条件尽管开口,他们街道绝对会满足……”
一边说着话,林轩一边摸出钥匙打开大门。
李缘他们随着林轩一起走入大门。好家伙!
看这里的格局,原先应该是座仓库,后来被分隔成为许多小间,做成了宿舍。家具什么的肯定没有的,遍地灰尘,角落还有不少蜘蛛网?
唯一的优点就是房间多,地方够大。但肯定不是什么住人的好地方。
“这里原先是职工宿舍?”
林轩呵呵乐道:“厂子都没有了,也就不需要宿舍。不过这里收拾一下就能住人。街道还能帮忙申请液化气罐。后面有扇小门通往厂里。那里有块场地挺大,可以停好几台车。小李,主要是你们的要求太高。这样的地方不怎么好找。”
行……吧!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反正这里仅仅是过渡几天时间,以后肯定会搬出去。
至于破败一些?身边不是还有三个大男人吗?不过话说回来,这时期根本没有商品房,能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已经很不错了。
通过后面的小门,随着林轩来到了那家厂里。这里同样已经停产,里面的设备也已经全部拆迁走了。只留下了一堆堆的垃圾。
林轩半开玩笑的问道:“小李,这地方你们租不租?听说你们是卖农产品的,这里跑运输当个仓库还不错。而且前面就是胡同大杂院,后面厂大门对着大马路?”
李缘乐了。虽说这地方比较“偏远”,属于三环里面一点的“乡下地方”,但未来怎么可能做仓库呢?搞房地产还差不多。物流中心都要到五、六环外面了。
左右一打量,见地方确实挺宽敞,李缘同样半开玩笑的问道:“那你们卖不卖?租就没多大意思了。”
听出了李缘开玩笑,林轩就笑道:“土地国家所有,这是街道的集体产权。一般对外只租不卖。”
说实话,像京城这样的大城市的街道办,他们个个都是大地主,后来每年收租金都能收的手抽筋。但一般绝不会往外卖的。
“林哥,那就这样吧!这里我们就租下了,等会儿还要去办暂住证呢。”
“行!那你们先等等,我马上去叫人。”
“……”
在这个年代,做个北漂都很不容易。外来人口要在京城等城市长期居住,一定要办理暂住证。否则的话,一旦被抓,就会被当成盲流遣送。
关于遣送制度,好像各方的诟病居多,后来这政策就被废除掉了。
其实暂住证的价格并不贵,办理起来也比较方便。到公安机关就能受理,每人每月只需要块钱。
当然,后来的城市化,使得大城市进入到了高速建设期,到处都是工地搬砖的民工潮。有些地方的派出所甚至每年能收入上百万的暂住证费用?
要知道,像派出所这样的政府机关,依靠的都是财政拨款,连购买一支铅笔一张纸都由财政负担,自己根本不需要花钱。
于是某个城市的派出所钱多的烧手,他们也头脑发昏,索性就购买全套红木家具?把局长气了个半死,直接把那所长臭骂一通!(笑哭)
但反过来说,似乎办理暂住证应该比较容易,但也有两个要求:一是有固定居住地点。居住在工地也行,或者保姆居住在主人家也行,但一定要有固定地点;另一个就是需要稳定的工作。
就是这两个很简单的要求,其实许多农民工都不能满足。所以像北漂这样的群体,许多人就拿着自己的学生证。甚至毕业好几年依然保留在自己身边。
这就像古代的路引制度一样,士子就能享受到某种优待。现在的学生同样如此,他们就不需要什么暂住证。
到最后,北漂里面就出现了茫茫多的文青!
……
十几分钟后,林轩陪着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过来,并且为李缘介绍说:“小李,这位就是街道办的云科长。”
“你好你好。这地方是不是你要租下?价格就是说好的那个?”
“对对。云科长,你好。以后需要你多照顾?”
“应该的应该的。听说你们做啥农产品的生意?”
“就是一些山里的野货。不算个啥。”交浅言深,李缘也不想多解释什么,“哦,正好这次带来了不少东西,等会儿林哥帮下忙,一起送过来。云科长,没啥贵重的东西,就是吃个新鲜。”
在家里的时候,李缘他们跑了几次山,再加上年底村里又捞了几大网,所以这次就随车带来了不少的山货渔获。幸好现在北方已经天寒地冻,放室外就像放在大冰箱里。根本就不怕东西放坏。再说,让李缘他们几个男人自己做饭?那还比如杀了他们呢。
云科长听懂了李缘的意思,他的笑容热情了许多:“不用这么客气,不用送。”
“怎么不用?如果晚上老哥有空,还想和你喝几盅呢。我们都是刚到京城,还想向您请教一二呢。”
“……”
俩人客套了几句后,很快就签完了租房合同。现如今的租房合同相当简单,无非写个金额和日期。
签完以后,云科长就好心提醒道:“小李,这块区域区里已经有了意向,未来可能安排给其他企业。也许三、五年后,也许就是一年。所以你要早做安排。”
李缘并不在意。那么大一块地皮闲置在这里,没有安排反而很奇怪了。并且自己也就是过渡,最多到时候再找新地方。
出于好奇,李缘就笑问道:“云科,怎么安排的?难道这里还要开厂?前面就是居民区啊?”
“居民不会反对。他们又管不了政府的事。”云科长毫不在意。现在根本没人关心什么污染问题,老百姓也基本上不知道那些,“我们本来想找外商合资,本来已经谈的差不多,后来因为前几年的事搁浅了。后来厂也关门了。再说,原先这里就是酒厂,附近的老百姓早就习惯了。”
“啊?”李缘大吃一惊。他是知道酒厂的,只要酿造时候产生糖化反应,这味道简直难以形容。居然还能开在居民区里吗?
“啊?”陈刚、武永安他们同样大吃一惊。没想到会这么的巧,随便找一家厂,竟然就是酒厂?“酒厂?什么酒厂?”
“哦!就是啤酒厂。”
反正正事已经办完,云科长也有心情继续闲聊。
他就把那家啤酒厂的情况简单介绍了一下:在当年的老京城,老百姓一般喝的都是散啤。每逢夏天,他们都排长龙到各大饭店打散啤,算是老京城的一景。
瓶装啤酒叫瓶啤,最有名气的是京城啤酒和双合盛啤酒。这是用在比较高档的场合。
但无论是哪种啤酒,由于总产量不足,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就像上面所说的散啤,许多饭店都在掺水卖,照样买的红火。(笑哭)
于是等到改革开放以后,京城本地就出现了十几家乡镇或者街道啤酒厂。填补了市场上的空白。一般就供应附近的散啤,瓶啤也仅仅是供应附近的饭店和居民。这样的小打小闹,小日子也都过的挺不错。
但到了现在,就像内州市那些酒厂一样,渐渐的被那些大品牌赶尽杀绝。
也许有人会很奇怪,那个着名品牌——燕京啤酒呢?
其实在当时,燕京啤酒同样是那十几家乡镇酒厂之一。当年的老京城人不怎么喜欢喝。无非后来狠抓工艺,再加上特别重视营销手段,最后慢慢的做大做强。
反而是当年的京城啤酒和双合盛啤酒这样的民族品牌,由于改制、合资,还有工艺、管理等等的内部问题,最后全部死翘翘?
当然,燕京啤酒那是特例,连京城啤酒和双合盛啤酒都要死翘翘了,其他的乡镇厂、街道厂还怎么活下去呢?
所以说,这块场地就这么空闲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