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文 第三三八章 万国来朝

    “这就是盛世了!”

    承天门上,太后抱着女皇陛下感慨着。

    后者已经是衮冕造型了。

    虽然女皇实际上还没满周岁,但既然已经可以抱出来,那么作为大明皇帝还是必须要穿上礼服的。

    微缩版嘛!

    微缩版十二旒冕。

    微缩版十二章衮袍。

    不过这样看着倒是很可爱。

    此刻这位大明理论上的主宰,正懵懂地看着外面,外面的御街早已经完成改造,千步廊干脆拆了,虽然后期朱元璋已经把它当做商业街,向进贡的使者展现大明盛世,但实际上平日谁会在这种地方购物?皇城本来就偏一边,周围又没有居民区,全都是官衙,谁为了购物会跑好几里穿过一堆官衙然后特意到千步廊?

    聚宝门内一连串商业街上,什么商品买不到啊?

    根本不用到千步廊。

    既然这样,那么这里就没什么用处了。

    向贡使展现大明盛世?

    没必要!

    他们跪伏天恩就可以了。

    再说他们用不着到御街,到京城就足够见识盛世了。

    最终借着给太后祝寿,小公主一声令下把千步廊全拆了,整个承天门到洪武门之间,完全变成了一座城墙包围的巨大广场,中间御道还铺了沥青,然后两旁铺了地砖,城墙上挂满了灯笼,广场上排满了花盆。

    而此刻在这座巨大广场上,则是一队队给太后祝寿的。

    贡使啊!

    这可是大明太后寿诞。

    举国都要进贡贺寿的,甚至包括那些藩属。

    实际上主要是那些藩属。

    各藩属国王,羁縻的都指挥使,指挥使们,那些宣慰使宣抚使们,统统都要进贡,就算距离远,本国的确来不及过来的,那些在京城的贡使,也要准备好贺礼。

    这可是表现他们对大明监国太后孝心的时候。

    “倭王干仁,祝太后万寿,并献金佛一尊!”

    紧接着下面的礼部官员喊道。

    然后在广场上数十万军民围观中穿着一身大明外姓郡王服的原本后小松天皇,现在的大明倭王干仁,另外也是京城赐建祥瑞寺主持,很是熟练地对着承天门五拜三叩。他这些年经常干这种工作,毕竟他已经搬到京城整整四年了,老朱总不能白养他,有番邦贡使进京,多数都是要让他过来表演一下忠心的。

    至于他那身外姓郡王服……

    其实是蟒袍。

    明朝过去又没有活着的外姓郡王。

    藩属国王定等级与郡王同,但终究不能给他们真正郡王的,礼服倒是没什么,毕竟七旒冕就是郡王其实也极少真穿,那都是参加祭天,继位,皇帝葬礼这些时候穿。但平日常服,郡王可一样是龙袍,所以这种外姓郡王,就只能用蟒袍糊弄他们了,反正看起来也差不多模样。

    而在干仁后面,一辆马车载着一尊金灿灿的佛像。

    不大。

    但很沉重。

    因为需要四匹马拉着。

    而且整个四轮马车的弹簧板都快被压平了。

    这当然不是干仁自己出的。

    他是代表倭国的。

    实际上是足利义满搜刮境内黄金铸造这尊一吨重的金佛,然后由干仁负责进献,以感谢大明朝廷出兵,帮他们镇压了部分刁民叛乱。实际上是原本倭国南朝的部分余孽,借着民间因为足利义满量倭国之物力,结大明之欢心的做法不满搞出的。

    而且规模很大。

    毕竟这些年倭国底层过的真很辛苦。

    尤其是底层武士们。

    因为有大明做主,足利家族,还有那些大名们已经不再战争,事实上他们都已经开始印度土王化,西南几个大名的内部政务,甚至开始被过去做生意的大明商人控制。后者靠着商业对底层敲骨吸髓,然后保证大名醉生梦死,但这样底层武士越来越艰难,甚至吃不饱饭的都很普遍。这种情况下有南朝余孽煽动,自然很快就形成造反的浪潮,一度包围了京都,当然,这时候已经改名平安城。他们以尊奉南朝后龟山天皇为旗号,迅速得到各地吃不上饭的底层武士支持,然后喊出尊皇攘夷的口号,试图推翻足利义满,并驱逐明寇,争取倭国的独立。

    打得足利义满部下溃不成军。

    但在足利义满最危急时刻大明天兵下场了。

    扶桑都指挥使戚斌,得知消息后以最快速度海运五千天兵在大阪登陆。

    然后他们以速射炮加排枪,轰垮了试图拼死一搏的叛军。

    后者哪有什么火器。

    无非就是冷兵器。

    倒是很勇猛。

    但在子弹和炮弹面前,这些终究没有什么用。

    足利义满几乎是哭着跪迎大明天兵进入平安城,然后靠着天兵镇压,他迅速击垮残余叛军,对后者进行残酷清洗,杀了多少不知道,反正这段时间倭奴的价格暴跌,各地充斥着廉价出售的倭奴,就连朱棣都买去不少。

    这场平叛之战,几乎将倭国剩下的最后一点脊梁完全打断。

    现在都是大明的狗了。

    这尊金佛就是足利义满和各地大名凑黄金铸造。

    “倭王倒是有心了,收着吧,难为他们一片心意。”

    太后笑着说道。

    “太后,是不是给他们赏赐点什么?”

    公主说道。

    “姑母之意是?”

    太后说道。

    “这个倭字终究不好,不如给他们赐个新的国号,他们也称日本,但这个称呼源头过于狂悖,也不妥,倒是也可称其为东瀛,其在东方,瀛为海岛,干脆赐名东瀛,以为其国号。”

    小公主忙说道。

    “那就依姑母,传旨,赐倭国国号东瀛,改倭王为东瀛王,瀛洲乃海上仙山,愿东瀛百姓沐大明圣恩,如居仙山般世代太平。”

    太后说道。

    紧接着太后懿旨下达。

    东瀛王干仁赶紧再次五拜三叩山呼万岁。

    就这样日本,倭国什么的统统踢到历史的垃圾堆,大明藩属东瀛国正式诞生,和朝鲜国一样从此作为永久性的国名。不过这个国名还是很好,毕竟瀛洲是海上仙山,东瀛百姓都住海上仙山了还有什么不满的,他们有福了,可以在大明皇帝恩泽照耀下,从此就像住在海上仙山一样快乐。

    在东瀛王的叩拜中,一吨重的金佛被运到了皇宫。

    至于下一个当然是高昌。

    朝鲜已经拜过了。

    大明藩属排名,朝鲜从来都是第一位的,任何时候这种组团叩拜的礼仪场合都是朝鲜排第一了。

    老光荣了。

    这时候李成桂做朝鲜国王做的还是很快乐……

    当然,就是负担沉重些。

    但无论多么沉重的负担,也都是底层百姓承受,他又不耽误歌舞升平,只要他对大明皇帝的忠诚不变,底层百姓的不满不值一提,再不满难道还敢造反不成?就算敢造反,还能扛得住大明天兵吗?

    我有天兵相助我怕谁?

    他现在心态和足利义满差不多,就是量朝鲜之物力,结大明之欢心。

    挺丢人。

    但真有效啊!

    而高昌王则排第三。

    “使者,听闻高昌乃佛国,自古为佛光普照之地,不知是真是假?”

    太后问道。

    她真不是别有用心的。

    她哪知道高昌是怎么回事,但历史书她是看的,高昌的确自古佛国,这个她还是看过的,现在突然看到个高昌使者,当然好奇之下就问问了。

    那个使者尴尬地趴在那里……

    “使者?”

    太后很好脾气地说道。

    “使者,太后问你话呢?敢不回答就是大不敬!”

    礼部官员喝道。

    高昌贡使立刻清醒。

    “回太后,敝藩的确皆礼佛。”

    他说道。

    “如此就给他们赐建一座寺庙,从咱们内地请些大师,过去与他们那里高僧研习佛法,若他们那里有什么高僧也可以请来。”

    太后对她姑母说道。

    “如此最好了。”

    小公主说道。

    于是太后懿旨立刻发下,在高昌国賜建寺庙一座,并从内地选二十名高僧前往,顺便又赐了些经书,然后高昌王朱永忠,或者说原本东察合台汗纳黑失只罕的使者,叩谢之后一脸尴尬地捧着佛经,而旁边马车载着他们进贡的宝石之类驶入皇宫。

    不过使者已经很懂事,再说高昌现在寺庙的确已经有了。

    朱棣修的。

    他早就说过要在高昌修庙的。

    另外明军也修了,那里还有大明的高昌卫,只不过卫城不在高昌城,但明军里面信佛的修庙也很合理。

    总之现在的高昌早就已经不是过去了……

    呃,过去他们才是遍地寺庙的。

    现在的高昌王完全已经被大明的军事力量锁在中间,向西是燕王,向北是臣服大明的瓦剌,向东是臣服大明的哈密王,向南则是大明的驻军,还有叉力失等早就和大明一伙的。后者已经改名焉耆,虽然属于高昌王,但因为东察合台系在上次西征中伤亡很大,还被他叔叔马哈麻带走一大批在疏勒,剩下那点力量,还能做高昌王,也只是大明皇帝恩典。他的实力根本控制不了焉耆和火州鄯善这些重新佛教化的城市,现在他能做的,只有竭尽所能讨大明的欢心保住他不被这些城市灭了。

    而再接着是琉球,不过琉球最近日子很难过。

    因为南洋贸易完了。

    广东海商才不会允许别人去南洋分自己生意。

    琉球只能做北方的。

    也就是从广东商人手中提货,然后卖到北方,比如大明沿海城市,倭国和朝鲜,但前者有福建海商在做,后者都有自己的海商,最终原本靠着做二道贩子发财的琉球,一下子衰落下去。

    这种情况下,他们也只能幻想大明皇帝有一天能重新收复广州。

    然后他们能恢复过去的快乐。

    然而……

    “一群蠢货!”

    小公主鄙夷地看着琉球贡使。

    “也不能这么说,他们还有用,以后做个补给港还是可以,上次郑和不就是先去了他们那里?毕竟他们在黑潮航线上。”

    杨丰说道。

    琉球还是有价值的。

    现在他们依然有用,以后去美洲的返航最好还是他们那里,因为黑潮是始终存在的,最多季节性强弱,但无论强弱都足以作为一条海上高速,最大限度摆脱风向束缚。毕竟从吕宋岛向大陆航行风向最有利的季节,也是台风横行的季节,想要安全就得避开台风,但那又是北风盛行的季节。从黑潮航线可以直接到琉球,倭国,朝鲜,然后借着北风直达东部沿海任何城市,这是个很好的贸易站。

    那么点小国,随便有点骨头啃就很满足了。

    琉球之后才是帖木儿。

    大明康居国王,节制河中,葱岭,波斯三都司铁木迩……

    这个是官方名称。

    反正他早晚都是要背叛大明,就没必要给他赐姓朱,他叫帖木儿,但这个不太官方,所以干脆换个字,变成铁木迩,就算他姓铁了。至于他的进贡还是很有孝心的,马匹,珠宝,甚至还有头狮子,估计是从印度抓的,这段时间他主要在揍德里苏丹。

    “康居王有心了,此物倒是有些威猛。”

    太后明显兴致不高的说道。

    “太后,此前德里苏丹上奏,康居王率军入侵其国,请大明为其做主。”

    小公主说道。

    “这个德里苏丹是?”

    太后疑惑地说道。

    “呃,我也不知,但太祖高皇帝时候曾进贡近千匹马,倒也算恭顺,至于康居王入侵他国,想来相邻,估计有些仇怨,这些番邦之间多数都如此,素来就是打打杀杀。

    蛮夷嘛!

    野蛮成性!”

    小公主说道。

    “既然如此就让康居王大度些,他是咱们大明有数的藩属,德里苏丹想来也就是个小酋长,他以大欺小,说起来也不好看,既然都是咱们大明藩属,终究还是要和睦相处。”

    太后轻描淡写地说道。

    虽然她不喜欢狮子,但又不是不喜欢帖木儿的宝石,一边是刚刚给她送来一堆宝石的,一边是个根本没给她送任何礼物,甚至名字都第一次听,而且连在哪里都不知道的番邦,该偏向哪个还是很明白的。但这种事情不表个态也不好,毕竟德里苏丹进贡过,所以说几句场面话就行,至于帖木儿揍德里苏丹这种事情,就像小公主说的,都是蛮夷而已,野蛮成性,互相杀来杀去还不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