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文 第670章围点打援迎秦军

    从字面上看,就知道「围魏救赵」和「围点打援」实际上是差不多的。

    其核心思想就是「攻敌之必救」,这也是「围魏」和「围点」的具体含义,而其区别自然在于「救赵」和「打援」之上。

    目的的不同,自然也就导致手段的不同。

    「围魏救赵」,运用的是运动作战的思想,先奔袭对方必救之地,诱使对手分兵,而后在运动中消灭敌人,决战的地点,既不在魏、也不再赵。

    而「围点打援」,则是围困一方,并在周围布置陷阱,以逸待劳,等着对方主力来,拖住对手,将其消灭。其决战的地点,往往是在围困的「点」的附近。

    显然,在如今的局势之下,围点打援更加适合赵军的处境。

    赵括随即带着两人走到了舆图的面前,环视了一圈之后,很快在新郑的东南角找到了他想要的地方。

    手指着一道山谷,赵括随即问向了李牧道:「此处如何?」

    「此处?」李牧顺着赵括的手指看去,道:「秦军若是回援,此处是为必经之地。」

    只一瞬间,李牧便已经明白了赵括的意图,只是李牧却并没有很是开心,甚至有些皱眉道:「可是,此处虽为山谷,然其壑也不深,想要伏击,恐怕困难。」

    「伏击之战,有全歼之伏,亦有击溃之战也。」赵括摇摇头,却是继续说道:「我料秦军必舍不得以主力救援韩之国,因此来援之秦韩联军至多不过十万人而已。加之我大军行将围困新郑,其援军必拼命赶路,若在此时,我军以四万之众占据东西两侧高地,趁其不备,以火箭为先导,随即骑兵在前,步卒在后一股而下,其军纵有十万之众,又岂有不溃之理?」

    「若是其军不足十万之众,倒是没有问题。」李牧点了点头,却还是有些担心,道:「可若是秦军反其道而行之,以大军援救韩之国,该如何是好?」

    「那有何难?」赵括再度笑道:「秦军行军又不是突然出现,大军自楚地而发,及至新郑外围,我军岂会一无所知?若是秦国以大军来救,我军撤走便是了。战场主动权,从来都在我军手中啊。」

    「啊!」李牧顿时明白了过来:「末将愚钝。」

    「无事。」赵括笑着说道:「卿只不过是太过专注于打败和消灭秦军了,可实际上,只要能够调动秦军,为我攻燕大军争取到时间,便已经是我军的胜利了。此围点打援之战亦是如此,能击溃秦韩联军,迫使秦军以更多兵力来援,这边已经达到了我军之目的。」

    「是,末将受教。」李牧再度躬身道。

    「这样。」赵括随即开始了具体布置道:「大军分成两个部分,一部五千人,留在此处,等候后续大军赶到,随即大张旗鼓,向新郑挺进,造成我大军压境之像;一部四万五千人人,偃旗息鼓,悄然向此谷底进发,以逸待劳,等候秦韩回援之军。」

    说着,赵括看向了李牧和赵韦道:「怎么样,两位将军辛苦一趟?寡人坐镇后方如何?」

    赵括可不是害怕前线,而是他必须待在后方,只有他在,才能牢牢地吸引住秦韩的耳目。

    李牧和赵韦显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当即相视一眼,便双双抱拳领命道:「末将领命。」

    「不过,王上。」赵韦略略有些担心道:「五千人是否太少了,毕竟此处已经韩韩之国边境了。」

    「足够了。」赵括丝毫不以为意道:「漫说韩军已经龟缩至新郑,便是没有,五千人也足以护我周全了,若不是要撑起这偌大的营地,寡人甚至连这五千人也不想留下,再说了,后续两万大军不到一两日就能抵达,无碍的。」

    「是。」赵韦闻言,这才放下了心。

    「既如此。

    」赵括随即下达指令道:「便以李牧为主将,赵韦为先锋兼任副将,领兵四万五千,今夜即行开拔,快速穿插至新郑东南山谷,以逸待劳,目标:击溃秦韩回援之军。」

    「是。」李牧和赵韦再度领命道。

    很快,随着夜幕的降临,李牧和赵韦也随即带着主力大军踏上了征途。赵括围点打援的战术也随即徐徐展开。

    应该说,这样的战法实际上并不算复杂。但在执行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让围点的部队掩盖掉打援部队的存在。

    这也是,赵括一定要亲自留在围点打援部队的原因。

    其次,就是围点的火候不能太过。既要让被围困的敌军感受到窒息的压迫感,却又不能让对手产生无力感,突出的就是一个要死不死的状况。

    要给对手一个错觉,只要援军抵达,就能很快度过这一劫。

    想要做到这一点,赵括的部队向新郑进发的时机就很关键了。

    好在,因为封锁住邯郸五日的时间,给赵括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只要后续大军明后日一到,势必将给秦韩震惊的效果,回援之军也势必会加快他们的行军速度。

    当然,最后的关键,还是要落在打援的大军身上。

    说一千道一万,围点的部队,终究还只是为打援的大军做铺垫而已。落实到最后,还是要打援的大军能够战胜才行。

    别看赵括说得简单,但真的落实到现场,绝没有那么的简单。

    地理优势虽然是有一些,但那山谷却也不是什么马陵道,不存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也无法将秦韩联军彻底堵死在谷中;

    而秦韩联军虽然可能会急切地想要回到新郑,但却未必会不顾疲劳地日夜行军;再加上如今回援大军的规模未知。

    可以说,李牧这一去还是有些风险的。

    但这也没有办法,赵括率军南下本就是在冒险。

    而就在赵括的大军开始行动的同一时刻,沉寂了许久的邯郸城却是忽然热闹了起来。

    这其中固然有因为宵禁放开的缘故,但若是细心观察,就会发现,邯郸城中老世族之间的互动似乎有些过于频繁了。

    「赵括此子不惜其身,以王之尊而行军事,此自取灭亡之道也。」一声尖锐的评论从摇曳的烛光中缓缓传出。

    「然也。」

    「先王之败,犹在眼前也。」

    「此亦为天赐之良机也。」

    而闻听此言,身边的人影不仅没有阻止,反而是推波助澜地附和了起来。

    「可是,赵括终究武将出身,若是......」

    话音落下,屋内随即陷入了一片沉寂之中,长平之战的一幕幕瞬间袭上了众人的心头。

    曾几何时,他们也是以为赵括此去必是有去无回,可没想到,即便是面对秦军六十万大军,赵括还能全身而退。

    而如今,秦军还不如当日的一半,真的能留下赵括吗?

    「慌什么!」一个略略苍老的声音随即响起。

    「那年我赵军尚有五十万多大军,加之魏国十数万大军,兵力甚至高于了秦军,这才让那贼子取了巧了。」苍老的声音继续说道:「如今秦军虽只二十余万,可那贼子手中不过区区数万兵马而已,有何惧焉?」

    一番话语,说的倒是提气,可但凡是对长平之战有过经历,对战斗稍有理解的,就都知道,这番话简直就是在胡说八道。

    不说其他的,能只会数十万大军作战,而且不被敌军抓住机会,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只可惜,在座的诸位,虽然衣着锦绣,但那腹中却是空空。上马不能带兵,下马无能理政,全靠

    了祖上的荫封这才屹立朝堂之上。只是,随着赵括的新政不断推行,他们也逐渐地被边缘化,这也才有了如今的***。

    是的,赵括临走前所担心嘱咐的事情,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随着他的离开,一种的魑魅魍魉、牛鬼蛇神都跳将了出来。

    而其中跳得最欢实的,莫过于曾经也算是权倾一方的平阳君了。

    当年因为蔺相如的缘故,他和楼昌都被打入了大狱。

    但他与楼昌不一样的是,他虽然人蠢了点,但到底是赵国宗亲,也没有切实的证据证明他吃里扒外,加上跟平原君的关系,在缴纳了足额的罚款之后,他还是被释放了。

    只可惜的事,十数日的牢狱之灾,并没有教育好他,反而是在他的心中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这些年,虽然平阳君自己已经被边缘化了,平阳君却是依旧在暗暗地联络着所有被赵括弃用的前朝大臣们。

    因为顶着平原君兄长的身份,加上曾经作为先赵王面前的红人,还真的让他给笼络到了不少的「反对派」。而也因为宗室的这层身份,即便下面的人(包括暗卫)察觉到了些许苗头,却也没有把他怎么样。

    你还别说,经过累年的发展,还真让他收获了一股不小的势力。当然,这其中有没有赵括的故意放纵,就不得而知了。

    但平阳君很清楚,随着赵括逐渐收拢朝中的力量,要不了几年,他所笼络到的人员就会被彻底的边缘化,甚至是被罢官夺职。

    就如在去岁雪灾中,罢免的十数人中就有近一半是他的人马。

    这次赵括的离开,或许是他最后的希望了。

    眼见着赵括好不容易离开了邯郸,已经蛰伏了数年的平阳君,终于按捺不住心头的欲望,开始将这些年暗暗联络的人脉串联了起来。

    只是,已经被恐惧控制住心灵,又被利益蒙住了双眼的平阳君,自然是看不到,就在他积极行动的同时,在他宅院之前的各种摊位也悄然多了起来。

    不管怎样,随着平阳君的一番话语,屋内的气氛陡然间升腾了起来。

    众人似乎已经看见了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