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文 第162章 都怪华国人

    已知:

    1、a国向来是一个犯罪率高企的国度。

    2、c国一部电影受到了影迷的疯狂追捧。

    请问:上述二者有何关系?

    正常人应该是:你t在逗我?这两件事能有个毛线关系?

    但米利坚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偏右的人,坚定不移地认为:都是因为这部电影,a国才充满了邪恶犯罪分子!

    消息传回敦煌本部,剧组不止一個人喷出了一串又一串的粗话。

    ——在北美设立办事处后,敦煌收到的讯息更加实时和全面。

    譬如王维手上关于《沉默的羔羊》在北美舆论场上最新的动向——

    首先是好莱坞一位知名影评人挑起战火——

    他先是盛赞了这部电影的整体水平,称其“……与好莱坞完全靠血腥的画面,拉高观众肾上腺素水平的同类型题材不一样,这部电影的警与匪之间的博弈,少见刀光剑影,多是谈判、解谜和精神分析,充满了东方式的智慧。”

    “而汉尼拔这个角色,也完全可以和好莱坞历史上最经典的恐怖形象相提并论……”

    然后,他话语一转,忧心忡忡地表示:“但是,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代入感比任何一部东方电影都强,甚至比很多好莱坞电影还要强,这不可能只是因为其中浓郁的宗教意味。”

    “深入研究后,我发现,主要是因为——这是一部面向米利坚的‘定制’电影。”

    “我们米利坚从建国之初就是一个以基督教立国的国家,救赎,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正如这部电影的名字一样,沉默的羔羊,是个人和社会渴望救赎的象征……”

    “一部东方电影在北美大爆不可怕,可怕的是大爆背后的原因——华国人对我们的文化,对我们的社会状态,是有多了解,才能用一部电影映射到我们的心坎上?”

    “今天,华国人能在电影里让我们得到救赎;明天,他们就能在电影里让我们犯罪;我不得不对米利坚的未来表示担心……”

    这还算是委婉的,后面有社会学家更是直接怒斥——

    “这部电影的恐怖之源,那种习惯性杀人、视人命如草芥的社会性恐怖根源,绝对是在喻指米利坚社会,就如影片中出现的,食人魔用来吊死警员的星条布,还有剥皮狂魔家中的星条旗子……”

    “这部电影给全美人民灌输了一种相当悲观的世界观,即,我们的社会充斥着犯罪和苦难,从而在全美制造焦虑和道德混乱,以达到思想入侵的目的。”

    “这部电影完全是恶意的,是一次对米利坚的思想侵略,我建议全美院线下映这部电影,全美人民远离这部电影……”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偏右的政客、学者、艺术家,纷纷加入了炮轰这部电影的行列。

    “我总结了一下,他们的脑回路大概是:我们打砸抢烧、暴力横行,最凶残的杀人犯是最不朽的,但我们不会说出来,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好社会;你们在电影里揭穿真相,驱使罪犯落网,但我们知道,你们就是在让我们社会变坏!”

    “这脑回路,妙啊!”王维真诚地表示赞叹。

    “……”

    剧组其他人,本来被美方无耻的“甩锅”气得要死,听王维这么一总结,差点笑喷了!

    还别说,这脑回路,真的很米利坚!

    别看都快进入21世纪了,那些老殖民帝国的身上,有些习惯是根深蒂固的。

    比如——转嫁矛盾,找人背锅。

    国内出现矛盾怎么办?转嫁出去啊;转嫁不出去怎么办?先把锅甩出去啊!

    再往后看,王维也乐了:“我们的北美区负责人,也是个妙人!”

    周文大概也被老美这些甩锅言论气得不轻,在后面恰到好处的附上了一份调查资料——

    米利坚的电影、游戏中毫不讳言米利坚人对感官刺激的无限追求;血腥暴力、变态恐怖是米利坚流行文化的主旋律;绝大部分的好莱坞电影、美式游戏大作,如果没有点色~情暴力,基本卖不出去……

    更有杀伤力的,是米利坚某位国务卿一个不算秘密也不便张扬的计划——

    “解决贫困人群不满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在他们的嘴里塞一个‘奶嘴’。”

    “我们要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我们要让他们变成无耻之徒、庸俗之人和世界主义者……”

    这就尴尬了,什么叫做“小丑竟是我自己”?

    这就是了!

    论“制造道德混乱”、“思想侵略”,谁能比得过老美他自己?

    ——虽然王维强烈怀疑,他们究竟还有没有“感到尴尬”的羞耻心。

    “所以我经常说,老美想象力有限,只会拿自己干过的事去污蔑抹黑别人。”王维撇了撇嘴。

    “那莪们还去不去北美做宣传?”沈贞仪代替笑个不停的众人问道。

    却是《沉默的羔羊》有了初步的口碑和票房大爆后,北美发行方的环球影业,向敦煌方面提出要求,希望电影的男女主角都过去做宣传,为这部电影的后续爆发再增一把火。

    也不独北美方面要求,海外的各大票仓,都希望剧组能开启海外宣传之旅。

    这要求合情合理,于是,敦煌正准备把剧组拉出去,来一波环球宣传。

    所以北美的舆论变化,敦煌才格外关注——别刚好过去“引火上身”了!

    “去,当然要去。”王维却果断道。

    没人比他更懂大众真实的心声——起码就这部电影的观众来说,王维有资格说这话。

    别看北美现在的“崇拜派”也好,“甩锅派”也罢,在媒体平台上跳的很高,看起来声音很大,但他们真的代表不了大众心声。

    北美的罪犯同样因电影而落网,证明北美大多数观众的共鸣点也是一样的——这种恶魔好有魅力,但如果真的有,还是送他去见上帝吧。

    这些人,才是在媒体喧嚣之外沉默的大多数。

    当然,这厮说出口的话成了——“还有什么比他们骂的越起劲,钱越快的落入我们兜里,更加气人?”

    “……有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