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文 第141章 华娱圈好老板(二合一)

    作为一个穿越者,王维很清楚,自己的成功中,有多少“借鉴”的成分。

    当然,两辈子磨练出来,而且还在继续进步的导演水平,是成功的重要一环。

    金手指,则是另外的重要一环。

    但是,王维从不觉得能一切都指望金手指。

    万一有一天,这咸鱼统子就消失了呢?

    所以,关键还是靠自身能力。

    不仅仅是王维自身的能力。

    ——如果要让自己拍摄的影片的质量进一步提升,那已经不只是他自己一个人的事情了。

    拍电影永远是团队的工作,王维不只要让自己的能力出众,还要让下属变得更有能力。

    不然,累死他一個人也没用。

    何况,好不容易混到现在的地位,他还想好好享受一下生活,不想把有限的时间,全部投入到无限的工作之中。

    新挂“共通光环”当然是一个发挥员工最大能力的利器,但,数量太少了。

    ——破纪录才有抽奖,抽奖才有机会抽到,抽到后也只会留给开创性的项目增添助力。

    所以,可以预见的,不断施压,压榨员工潜力,才是常规选择。

    只是……

    哪怕有切切实实的进步,被压榨的一方也不可能没有怨言。

    很简单呀,并非所有的人都想追求进步的。

    做老板的当然希望每一个员工都能以一当十;但很多人都是舒服不如躺着,工作不如摸鱼。

    现阶段“敢怒不敢言”,完全是因为王维的积威。

    好歹也是做过底层打工人的,王维不难理解这一点,所以他并未一昧沉浸于看似卓有成效的压榨中,而是择机祭出了永不过时、且永远有效的大招——加薪!

    ——薪酬才是职场激励的源动力啊!

    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在职场上也是一样的,甚至更极端。

    马老师是怎么说的?

    员工离开就是两件事,钱不到位,心委屈了。

    ——“心里委屈”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实也是“钱不到位”。

    王维做打工人的时候,最烦的就是上面的b老板,逢人就讲价值观,大谈特谈文化和理念,但张口闭口就是不谈钱。

    咱早就实现吃饭自由了好吗,谁特么还需要你天天来喂西北风和大饼的精神食粮?

    更搞笑的是,这种b老板还特喜欢学人家华为谈“狼性竞争”。

    p,狼性的精髓在于给狼分肉,而不是画饼驱狼。

    你丫的搁这儿啥都不给,就叭叭叭的,白嫖狼性呢?

    嗯,现在自己成了老板,王维是拒绝成为自己最讨厌的人的。

    他鼓励竞争,但在催人奋进的时候,起码要给钱,给肉,给足!

    在这一方面,任老板才是他的榜样——什么是人才?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了人才。

    当然,他需要花费一些力气来说服老王同学就是了。

    身为敦煌的钱袋子大管家,老王天生与“加薪”这样的字眼犯冲,或者说,他与一切要分出去货真价值的红彤彤大钞的字眼都犯冲。

    “什么?加薪?你有钱烧的呀!”

    他委屈不从的模样,像是在恶霸面前维护自己的贞操。

    王维辣眼睛道:“讲点道理吧,敦煌如今在推进项目上的步伐可不小,但员工的配套待遇显然未能跟上步伐。”

    “他们被置于越来越大的压力下,每天工作超过十小时并不少见,甚至工作十几个小时的日子也越来越多了。”

    “别忘了,老爷子说过,无论什么时候,在快速前行的同时,也不应该遗忘那些底层员工,既需患难与共,也应有福同享……”

    最后,王维还搬出了老王同学最崇拜的老爷子。

    ——虽然他深深怀疑,老爷子喜欢灌鸡汤的习惯,其实就是早期创业时,钱不够,只能靠着鸡汤忽悠年轻人,从而养成的。

    老王当即反驳道:“可是,整个行业不都是这样吗?”

    他说这话很有底气。

    随着热钱开始涌入华娱圈,不独敦煌,整个行业确实都在项目推进上都变得激进,但从业人员是不会立刻“爆兵”的,随之而来的自然是每个人的工作负担加重。

    老王有信心,敦煌的待遇绝对不是圈内垫底的,还要啥自行车呢?

    王维摇摇头:“还是不一样的。其他的公司可没有要求高难度的影游联动,也没有不停‘折腾’员工来压榨他们的潜力……”

    “总不能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吧,这种老板,在电视剧里都活不过三集。”

    “特别是谁都知道我们赚了不少的情况下。”

    老王瞪眼,觉得自己有被d到。

    好吧,道理他都懂。

    但是,不抠门的老板,那还叫合格的老板吗?

    奈何,他的反对,在敦煌内部一片赞同声中,太微弱了。

    王维这个最大的股东都主动反水了,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徐道行、周霖等人,难道还会脑子进水地反对吗?

    加薪提议,get!

    当然,加薪不是王维大手一挥,敦煌所有人就涨多少工资那么简单。

    华娱圈各工种的薪酬体系本来就复杂异常,加薪亦不能一概而论。

    譬如——

    业内能给到非投资人最顶级的待遇,是拥有电影的部分版权——与分红相比,拥有部分版权权益,相当于拥有了一张长期饭票,可以源源不断带来收益的那种;

    当然,这种待遇,只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

    至少,王维作为制片人或导演的身份,都是无法获得这种资格的,自然也就不列入“加薪”方案了。

    次一等的,就是电影票房收入分成,更准确来说,是先期票房分成;

    也就是说,无论收支是否相抵,只要电影有进账,不用考虑是否达到盈余,就可以开始按比例获得分成。

    ——毫无疑问,这种分账方式,对电影公司而言风险相当高,能谈下来的都是最顶级的大腕制片人或导演,而且他们也不是每部电影都能谈下来,基本也不考虑列入“加薪”方案。

    接下来就是相对主流的基于收支平衡点的分成方式了;

    具体来说,就是以支付较少的预付薪酬,但许诺更慷慨的后期票房分账来跟导演等主创谈合约,但分账的前提,是电影公司收回制作和营销成本。

    王维之前获得的分成合约,就类似于这一种。一旦影片大卖,分账的数额会相当可观。

    有王维的例子在,这终于被列入了“加薪”方案——简单而言,与敦煌合作的导演或制片人都可以谈,具体分账比例以实际谈判为准。

    更大的突破是,部分高水平、有突出贡献的编剧、摄影师、剪辑师等幕后创作人员,也被纳入了票房分账范围!

    要知道,按照华语电影幕后人员协会与资方的谈判协调,这些工种能获得的分成方案,充其量是一定比例的净收益分成。

    ——而在业内的会计体系下,净收益往往是空中楼阁。

    相较而言,敦煌的加薪方案就实在多了!

    当然,对于“高水平、有突出贡献”的评判标准,还需要后续的细化。

    而加薪方案对于其他底层员工也没有落下——

    除了行业前列的固定薪酬后,敦煌提出了“大红包计划”。

    说穿了也跟分红类似,影片达到收支平衡以后,会给有资格分红的员工补奖金;

    很多剧组都有这个习惯,但一般情况下,发不发红包,全看投资者心情;心情好,红包大点;心情不好,甚至再小的红包也没有。

    敦煌相当于制定了明文标准,只要达标,红包必然有。

    虽然相比于上述分成,奖金性质的红包看着不高,但如果与同行相比,那就很有竞争力了——参考敦煌此前的标准,轻松达到固定薪酬的两到三倍,是可以设想的……

    这注定不是一个短时间内就能敲定的加薪方案,海量的细节,要经过专业人员的核算与规划,才能出台。

    但是,仅仅是风声透露出去,就立竿见影了!

    ——此前敦煌内部多少人被王维压榨,忙到快要升仙,天天嘀咕着“老板不是人”,老子要走……

    现在一听到“大幅加薪”的方案正在酝酿,卧槽真香,扶我起来,老子还能再战五百年!

    虽然吧,肯定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大幅加薪,但公司起码提供了机会——

    工作可能确实会累的不像话,但你累了之后可以看到收获,意识到自己还能值点钱。

    嗯,不需要有多伟大,就是很简单的值点钱。

    员工的精神面貌如何焕然一新且不说,此前隐有“恶老板”之称的王维,瞬间成了他们口中……华娱圈“绝无仅有的好老板”!

    啧,金钱的魔力啊!

    ……

    如果说,《夏洛》的票房大爆,敦煌的“女导演扶持计划”,圈内很多人都是看热闹的话,敦煌悄然传出的“大幅加薪”的风声,深深地搅动了圈内人心。

    未尝一败的领军者,崛起势头明显的平台,还有极具人情味的优厚待遇……再没有比这更符合圈内人的期待了。

    尤其是对于很多中下层的从业人员来说,他们的水平并不差,但所在的平台已经锁死了他们的待遇,也基本锁死了他们的未来。

    如果跳槽到敦煌,会有怎样的待遇呢?

    短短的几天里,这个问题已经不知不觉在很多人的头脑中生根了。

    正准备组建常设的专业导演团队的金在库导演,差点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晕了。

    ——虽说华娱电影工业发达,各方面的人才完全可以做到像机器零件一样随时提供,但每个导演的风格各有不同,组建剧组时,他们还是偏向自己比较熟悉,用得顺手的手下的。

    譬如敦煌现有的幕后制作团队,基本就是王维用顺手的班底。

    而金在库在获得“十亿导演”的名头后,也有资格组建常设导演团队了。

    他不敢肖想业界大拿,但还是希望尽可能招揽一些高水平的人才——原因和王维希望的一样,团队成员的能力强了,导演才能相对轻松。

    然后,敦煌大幅加薪的风声传开后,他发现自己的招揽工作一下子变得很简单了。

    不少他觉得没希望招揽的人才,都主动联络他,譬如正在通话的摄影师——

    这是他知根知底的老朋友,不过混得比此前的他强多了,是圈内小有名声的摄影师。

    “……是真的,以你的水平,如果加入敦煌的剧组,大有机会获得票房分成。”金在库对着电话说道。

    老友的呼吸声都重了,显然忍不住心动了。

    不过他最关心的问题是——

    “敦煌能有多少良心?”

    金在库暗暗点头,这是很实在的问题。

    毕竟,有分成,和分成真的拿到手,是两码事。

    业内人都知道,影视公司在拖欠分成上,称得上是恶名昭著。

    主要是动手的机会太多了——电影票房和后续周边收入的统计,根本就是个黑箱,里面涉及大量的操作,除了经手的制片和发行公司,有的时候连院线都说不清楚。

    这种情况下,明码标价的片酬还好说,至于票房分成?

    能不能拿到手,不仅取决于协议,更取决于双方的力量与地位对比。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手段保证对方不在这方面坑你,那就只能企盼对方公司的良心了。

    他们作为势单力薄的个体,面对有实力的敦煌,很难说有能力制约对方。

    所以,问题回到了——敦煌有良心否?

    金在库倒也没有打包票,他只能说——

    “你应该知道,敦煌在这方面的名声一向还是可以的,要不然你也不会打电话来问我了,对不对?”

    如果真是一家天天坑人的公司,所谓的“加薪”只是一个笑话,还考虑什么?

    “说是这么说,但面对小钱能忍得住,面对大钱却未必忍得住……”

    金在库就笑了:“什么是小钱?什么是大钱?”

    电话里顿了一下:“……不用多,几百上千万元,拖欠个把月,都不用挪去搞投资什么的,光银行的利息,都够给好几个员工发工资了,这不是小钱了吧。”

    “呵……”金在库笑出了声,“这么说吧,如果你熟悉了敦煌,就知道,这真的是小钱。”

    “倒不是说几百上千万元不算钱,而是说,有这么个算计的工夫,敦煌早已赚回更多的钱了。”

    “……”

    对方显然是被金在库对敦煌强大的信心镇住了。

    他很难理解金在库的信心所在,但显然明白了老友的态度——

    这是一根粗大腿,来抱就对了。

    这当然不是一两句话的事,两人随后约定了见面详谈。

    挂了电话,金在库摩挲着公司送过来的新剧本《人在囧途》,心想——

    《夏洛》都还没下档呢,新片就给我续上了,有这种超高效率的敦煌,干什么不行,至于为一点小钱扣扣索索,败坏自己的名声吗?

    这样的电话,他今天已经不止接了一个。

    本以为能在新片开拍前,组建好导演团队,就不错了;

    现在,估计《夏洛》尚未下映,他的常设导演团队就成型了。

    只能说——

    这真t是一个金钱当道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