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足红夷大炮、干船坞、风帆战列舰和海上补给舰队,至少要两年时间才能成规模。
到时候再跟尼德兰海战,就是大明战舰的质量更有优势了。
海上决战还要继续等,宝岛的大战可不用等那么久。
对付宝岛上的尼德兰要塞,原本会担心敌人的主力舰队,但现在对方被重创损失不少,绕路回巴达维亚修理,短时间内不会再来大明东南了。
这就是夺回宝岛,将上面尼德兰、倭国兵马清扫干净的大好机会。
熊廷弼已经到了宁波。
张名世、秦民屏、赵涵年、秦灵统帅的浑河军,现在是兵强马壮、训练有素,人数已经达到9000,而且全员新式装备。
福建的俞咨皋也跟尼德兰人、倭国打了好几次,新式战舰虽然不多,但是碰见敌人不会吃大亏。
还有在山东、南直隶的腾镶四卫、京营和保定军,战力大幅提升,正期待投入新的战事以立功。
王宏宇、熊廷弼正式奏请朝廷,宝岛自古乃华夏之地,大明又早在澎湖建立巡检司,与宝岛百姓贸易往来,岛上大肚王国也接受大明指引。
去年澎湖海战后,又在宝岛建立北港巡检司,新建北港码头。
可是倭国数万大军竟然胆大妄为,竟然在宝岛北部登录站住了脚。尼德兰更是在宝岛南边,建立了热遮拦要塞。
这是明摆着的入侵行为。
如今将帅兵马军吏士卒跃跃欲试,马六甲之战后,敌人舰队受挫士气低落,正是彻底将敌人赶出宝岛的大好时机。
朱由校当然同意,叶向高作为福建人也深知宝岛的美丽和富饶,当然不会看着敌人在家门口不走。
皇帝、内阁、兵部和司礼监一致同意,择机驱逐敌人。
南线主帅为熊廷弼,指挥闽浙发起进攻。
之前已卸任辽东经略,加职兵部尚书,赐尚方宝剑,任闽浙督师,负责保卫沿海澎湖及宝岛,指挥两省兵马,可调动南直隶、江西的人力物力,驱逐侵犯宝岛的倭寇与红毛夷。
福建巡抚南居益、新任浙江巡抚洪承畴及两省兵马,由熊廷弼指挥。
北线为王宏宇,以南直隶、山东和天津的兵马,遥为支援、阻敌增援、断敌后路、威慑倭国、声援高丽反抗者。
英国公张维贤、直鲁总督韩浚不直接隶属王宏宇指挥,但是明确诏令配合王宏宇出力支援。登来巡抚袁可立、总兵沉有容等都归王宏宇调遣。
这次的军事行动南北两线同时发动,南线首先登陆对盘踞宝岛南部尼德兰占据的热遮拦要塞进行围困;北线首先断掉倭国大军的后路,并且截断倭国的补给线。
南线方面俞咨皋的福建水师,先保障澎湖的海上通道,运送兵力和物资于澎湖。
提起俞咨皋,首先必须介绍其父俞大遒。
俞大猷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民族英雄。
俞大猷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他所率领的“俞家军”甚至能将敌人吓退,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扫平了为患多年以及趁机作乱的伪倭寇。
他虽然战功累累,却经常被弹劾而遭到免官,甚至多次被他人冒领军功,但俞大猷却从来不会计较,仍旧全力打击倭寇。
在与倭寇的战斗过程中发现,倭寇虽然从海上来,但是却擅长陆战,不擅长海战。于是俞大猷招募训练一支水师,并选用福船与倭寇在海上战斗。
在战术上,俞大猷也指出,海上作战,无非是以大船打小船,以众击寡,以大铳打小铳。实战过程当中,俞大猷建立的水军与戚继光的陆军相互配合,有效的对倭寇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
俞大遒还着有《兵法发微》、《剑经》、《洗海近事》、《续武经总要》等军事、武术作品,后人将俞大猷生平所作诗词等编汇成《正气堂集》。
俞大猷有三子,有两子姓名不详,因此只有一子为人所知,即俞咨皋。
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俞咨皋武举得中,因其父俞大猷有功而袭卫指挥佥事,后来一路高升官至福建总兵。
今世俞咨皋仍为福建总兵,俞家军抗击倭寇战功作着,此时正是熊廷弼手下海军战将,在对尼德兰的几次作战中表现英勇。
王宏宇的出现许多事情因为蝴蝶效应发生了改变,俞咨皋也不用和郑之龙作战了,当然避免了战败受辱了。
其实当时明朝朝廷和俞咨皋都不清楚郑之龙的实力,两人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俞咨皋屡屡战败是必然的,对付郑之龙远远超出了他的能力和实力。
俞咨皋的悲剧是个人和朝廷共同造成的,当然他的能力远不及其父俞大遒,也没有其父的心胸与涵养,王宏宇会量才而用,在他的能力范围内还是一员勐将。
熊廷弼是知兵之人,没有把握的仗他不会去打,也不会让俞咨皋去以卵击石,王宏宇也不会让熊廷弼浪战,俞咨皋的命运改变了,也改变了俞家后代的命运。
尼德兰只有普特曼斯的5盖伦艘战舰在此,这个时候决定保留实力,后面计划用海盗战术,趁着松懈零星出击,所以前期不出手。
利用热遮拦堡垒与大明海军周旋,以堡垒和200多门舰载炮守住要塞,适当时机还可以从北面的陆地支援倭国大军。
普特斯曼很清楚科恩那剩余的战舰没有半年修不好,到时候大明的战舰也修好了,以大明的生产能力,半年后又会有10倒20艘战舰下水,估计结构更加先进。
一年之内尼德兰根本无处调动几十艘战舰来东南亚,他清楚现在的尼德兰四面树敌,没有一处的战斗处于有利地位,南洋的殖民地已经被葡萄牙和大明夺走了。
美洲已经被艾斯板鸭封锁了,美洲的货物运不出来;马六甲海峡已经被大明与葡萄牙封锁,专门针对尼德兰与倭国。
造城这样的局面的始作俑者就是自己,自己只看到了大明的富裕和落后的海军,没有考虑一个强国要想迅速发展海军尽然这么快。
尤其是那个俞咨皋,手中新式战舰不算多,但是海战的本领却一点都不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