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懋康发现了一个陌生的词,相比于手雷和线式队列,刺刀显得十分陌生。
手雷来源于“轰天雷”等投掷爆炸物,线式队列也有沐家三段击、神机营线式火力等大概相似的参照物。
只有这个刺刀,让他不太明白,却特别感兴趣。
“刺刀是装在燧发枪上的近战刀具吗?”
“说得对,东郊先生。就是枪支直接有近战能力,不用近战换兵器。”
毕懋康号东郊,王宏宇称呼他东郊先生是一种尊称。王宏宇虽然身份和年龄跟他们有差别,但是真聊起来,没有谁敢看不起他。
“这么说来,其实枪支直接作为近战兵器,确实是发展趋势。一些边军用的三眼铳就是铳把作为战锤。”
三眼铳受到边军欢迎几乎胜过鸟铳,除了便于携带、三发轰击、使用简单等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可以近战。
铳尾的把手经过特别设计和打造,可以作为单手战锤,非常实用所以受欢迎。
从原理上,鸟铳比三眼铳先进不少,但是局限较多、近战羸弱,就导致了这个结果。
毕懋康还没说完:“另外记得已有人发明铳刀,就跟定远侯所说的刺刀差不多。就是在火铳枪口上装一把刀,就是铳刀。”
“好厉害啊,这种武器都没推广,只是赵世祯发明,戚金、张名世等在浙兵中用了一些,东郊先生就知道它们了。”
王宏宇称赞了一句,却忽然眼神一凝:“但是先生知道铳刀实战效果怎么样嘛?”
“不知道?但我知道有好几种类型。”
赵士祯、张名世就在浙兵中实验了好几种铳刀。
有绑在枪管上的一把利剑状铳刀,有开创性地将短矛、盾牌与火枪三合一,正手为枪盾,反手则为长矛的重型多用迅雷铳。
“先生觉得它们用起来会怎样?”
“估计不错啊,但我真的猜不出来,实在没有参考啊?”毕懋康在理论上很厉害,但毕竟没打过仗,很难知道铳刀等武器的实战效果反馈。
倒是王宏宇一直想搞三棱军刺等现代刺刀,之前也没听说过铳刀,结果在细心与自己手下浙兵出身的将士们沟通中,发现铳刀早已实用。
“那铳刀的实战效果怎么样呢?”毕懋康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了。
王宏宇忽然表情严肃:“铳刀的实战效果一言难尽,在许多战斗中表现非常差,害死了许多浙兵。”
“啊!?”毕懋康非常惊讶。
他见王宏宇要搞刺刀,以为原型的铳刀实战效果很不错。
没想到铳刀竟然不怎么好用,甚至害死了不少浙兵……
却在战斗中收集了浙兵的铳刀实用反馈意见。
“很惊讶吧?我当初也吓了一跳,却在跟老兵们的交流中,了解到了血泪的教训。”
王宏宇搞了新军,实行兵卒军吏参事会,内部讲究经验交流和集思广益。
在这些交流中,亲自跟战火中走出来的老兵交流,发现铳刀或者刺刀,跟自己想象真的不一样。
王宏宇清晰记得他们跟自己说的话。
“铳刀只有刺才能破甲,其他招式都给盔甲挠痒痒……”这是一个老兵在跟重甲建奴战斗后的叹息。
“铳刀绑在铳上,打了一下午就松动了,结果刺歪了被杀……”一个老兵回忆起战友在肉搏一个下午后的遭遇。
“根本刺不中,鸟铳又长又笨,还一大捆火绳。我叔叔第一下没刺中,就被倭贼杀了……”一个老兵回忆他叔叔,在朝鲜跟倭国战斗中,铳刀被敌人躲开,反手武士刀一削就牺牲了……
“我是不会再用铳刀了,我就要用冷兵器。肉搏不用刀盾用铳刀,根本就是徒增伤亡!”一个花白头发,征战了大半辈子的老兵很愤慨,哪怕定远侯要再推广刺刀,他也站出来提反对意见。
这就是铳刀的第一手战斗反馈……
新发明可能理论上很不错,但实用性还差得远。
连经过西方东方反复使用的鸟铳,在实用性上都被九边略微嫌弃,去选择老古董三眼铳。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刚诞生的铳刀更是如此,才发明出来,离真的实用还有很大差距。
这就是为什么刺刀听起来不难发明,可是为什么火铳在东西方都普及300多年了,刺刀却一直没成规模出现。
因为不好用、不适应、打不过、次次死伤惨重血泪教训,当然无法成规模出现。
毕懋康听了很震撼。
原来是这样,发明只是第一步,从发明到推广,从推广到实践、从实践到改进、从改进量产……
这一步步可不敢省略。
除非有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真的具备大智慧的能人,才能把这些全部预料正确。
“现在我有办法~”
王宏宇微微一笑,指着纸包弹和燧发枪:“它们再加上轻便的三棱军刺,就能扭转铳刀羸弱的现状。”
燧发枪比火绳枪轻便有效。
用燧石与纸包弹,比拿着火把、火绳、火药壶方便太多。
三棱军刺比刀剑之类的武器轻便太多。
轻、轻、再轻。
刺刀就是刺,要迅速勐烈!
铳刀为啥刺不中?笨重啊……
刺刀为啥能刺中?轻便迅勐啊~
王宏宇直接发明出棱式刺刀,虽然还是工场手工业打造效率不高,没有机器制造、蒸汽机还在等待他发明,但是手工打造锋利轻薄棱式刀具,对于华夏工匠并非难事。
而且直接弯道超车。
欧洲三十年战争到后期,出现第一种规模化刺刀。那种刺刀都是将刀柄插在枪管内,塞进去以后还算结实,然后火枪才得以客串长矛。
虽然说发明让火枪手得以在对方骑兵接近时候列成长矛阵,但并不适合举着这种塞子刺刀冲锋或者拼刺,而且枪口塞着刺刀也没法射击。
然后到了康熙时期,欧洲发明了套管式刺刀。将刺刀套在枪口外侧并用螺丝加以固定,由此解决了射击与拼刺的矛盾。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刺刀本质上仍然是主要用于对抗骑兵近身的“长矛”。
因此,各国刺刀形制仍然为单纯的尖刺型,除了突刺之外不具备任何其他功用,且连枪长度普遍接近两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