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文 第293章 对抗,信息交汇点

    从他关注的情况看,对于机器人的管理办法和大家预期的基本相符。闂

    地球上,对机器人严格管控。

    地球外,对机器人的管理会宽松一些,但对机器人的生产和使用都会有管理的方案。

    当然了,也会设立特殊位置。

    就比如那些制造机器人玩对抗的学生提出要在太空中建造一座太空城。

    在这个太空城中可以搞机器人对抗。

    这些学生给的理由还挺好的,说是搞机器人对抗,有助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其实大家心里清楚的很,这些学生就是想搞机器人对抗。闂

    还别说,国内很多人支持这些学生的提议,还纷纷捐钱建造这样的太空城。

    还说要搞什么机器人对抗赛。

    想想就知道,控制着机器人对抗,相互厮杀,这样的场面很多人都想参与的。

    相关部门也很开明,知道这些一禁了之不是办法,还不如正确的引导。

    也就同意了设立一座这样的太空城。

    好家伙,在相关部门确定这件时候,募集建造太空城的资金在快速的增加。

    半天时间不到,募集到的资金就超过了一千个亿。闂

    同一时刻,建造太空城的主导团队也组建完成了。

    从设计到制造,参与的人数很快就超过了一个亿。

    对于这样的结果,他毫不奇怪。

    九天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就有不少人参与,他也参与了。

    机器人对抗好玩是好玩,但的的确确能够促进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等脑机结合技术研制出来后,机器人对抗的体验感会更好。

    相对的,机器人技术也会快速的发展。闂

    人形仿生机器人会越来越强大。

    包奇正点点头,看向了苏哲和范晓明两人。

    “恩,这些我都是同意的,在我们一开始研发远程控制机器人的时候,我们就考虑了这些问题。”

    “像我们现在制造的人形仿生机器人,不管强度还力量等方面,比人体都要弱上一些,目的就是防止有些人用人形仿生机器人来伤害人,至于强大一些的人形仿生机器人,都有着相应的管控。”

    “其实我们在制造的远程控制机器人的硬件、软件上都做了防御,一旦有些要用远程控制的机器人伤害人,其就会停机,且会失去控制。”

    “当然了,我们预防有,其相应的法律法规更应该有。”

    “我们这些预防只能对付普通人,对付那些专业人士很难,这方面还是需要法律法规来规范的。”闂

    范晓明笑笑说:“理是这个理,对于机器人的管理的确需要规范化,对于远程控制机器人差不多是这样,对于智能机器人是什么样的太多,从我个人的角度看,对于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我们必须要谨慎,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虽说现在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没有科幻中描叙的那么可怕,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有可能实现的。

    就像他们很早之前通论过的,对于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的防备要提前做。

    等到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都成熟了,那时候就迟了。

    简单点说,从发展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的一开始就要想到各种可能,想到其对应的克制方法。

    包奇正点点头说:“对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我们一直都很谨慎,如远程控制类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我们都做了隔离,可以说,是两套完全不同的系统,为的就是以防万一。”

    对于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闂

    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很小心的。

    那些科幻电影也不是瞎拍的,有着一定的依据。

    就好比现在,制造工厂、资源和能源采集,这些慢慢的都会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再加上正在使用且数量庞大的人形仿生机器人和其他一些工程机器人。

    要是在发展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的过程中,其产生了自主意识,且反叛了人类。

    那些人形仿生机器人和相关的工程机器人,以及那些自动化、智能化制造工厂被劫持,那人类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这么做是对的。”苏哲认真的说,“我们采取这些防御措施的时候,也不要忘了对科研人员的监督,在发展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的每一个环节,我们要重视起来。”闂

    有时候,想出来的对策是非常好的,可在执行的过程中就变了样子。

    发展科学技术没有错,但如何应用科学技术就有讲究了。

    说到底,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用的好,那是发展生产力,利国利民。

    用的不好,那是可以将整个人类送走的。

    所以说,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要有相对程度的监督。

    虽说他想的是科研自由,但这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闂

    需要一些必要的监督。

    这是必不可少的。

    “是的,这就要相关的法律法规。”包奇正点头说,“相关部门正在研究这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国范围内参与科研工作的人员会越来越多,人一多,说不定就会出现一些不好的事,比如说在基因方面的问题等等,也就需要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那约束。”

    “是这个理。”范晓明点头,“人单单依靠道德来约束是不行的,还要法律法规的约束。”

    三人有聊了一会儿,见时间不早了,也就结束了交流。

    第二天一早,苏哲和范晓明两人还在食堂吃早餐了,校长徐正平就找了过来。

    吃过早餐后,一行三人乘坐对撞楼的内部电梯来到了地下一百米的位置。闂

    三人最先来到的是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十五号实验站。

    就目前,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十五号到二十号实验站都在从事脑机结合技术方面的研究。

    十五号、十六号、十七号,这三个实验站做的是大脑信息交汇点的研究。

    十八号、十九号实验站研究的是大脑信息交汇点的信息的提取和写入。

    二十号实验站是一个综合性、整合性的。

    做相同研究和延伸研究的不只是这里,还有塔木戈壁的实验室,国内其他医院、高校、研究所等相关的研究机构。

    当然了,其最后所有的数据都会汇集到这里。闂

    九天研究中心对于脑机结合技术的研究方向是非接触式的。

    也就没有必要开脑啥的了。

    真要说起来,实验站的科研人员但都挺大的,他们直接拿自己做研究对象。

    这也是因为苏哲的研究方式对人脑是没啥伤害的。

    苏哲了大量对人类大脑的研究资料。

    同时,他设计了很多的实验让各大有条件的医院进行了对大脑的研究。

    就这样,他对人类大脑的结构和机理越来越了解。闂

    也就搞出了现有的研究方法。

    用微弱电磁波去刺激大脑有可能的信息汇集区域,一点一点的去查找。

    这样的查找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有方向,有目标的查找。

    说起来,这个查找的过程也是极其的麻烦。

    其人脑信息交汇点有着特定的信号波动,也就是信息交互点的组织产生极其微弱的电磁波。

    信息读取的过程就是微弱电磁波的接受过程。

    相对的,这个过程还是容易实现的。闂

    信息的写入过程就要麻烦的多。

    不管是信息读取还是写入,最先要做的是找到信息的交汇点。

    就目前,信息的读取和写入已经实现了,难题是寻找信息的交汇点。

    至于寻找信息交汇点的难度。

    其难度相当是在地球上找到一粒有特殊标记的沙子。

    其原理,简单点说就是不同的物质始终对外散发着“电磁波”。

    从整体来说,人的大脑是一个单独个体。闂

    其对外散发的电磁波包含了一个波段。

    可大脑本身是有不同的组织结合到一起的。

    将这些组织作为一个个体,组织和组织之间散发的电磁波是不同的。

    其组织是由细胞组织、脂肪、蛋白质等构成。

    而这些,其散发的电磁波也是有差异的。

    在寻找信息交汇点的过程,相当是把人脑分成一个又一个很小很小的区域,去甄别去解析,看是否是信息的交汇点。

    说起来,不同组织,不同的细胞、不同的大分子,其散发的电磁波也是不同。闂

    就算是同一类的东西,就比如是两个神经元细胞,其散发的电磁波也是有差异的。

    好比是人和人之间是有差异的,那怕是双胞胎,两者直接也是有差异的。

    在寻找信息交汇点的过程中,是有方法的。

    其中也要看运气。

    至于要找的信息交汇点,有看、听、触、嗅、味,这五个相当是信息的接收器。

    在接收外界的变化后,将变化转化成信号,最后传入了大脑。

    就目前来说,这五个中已经找到了看,也就是视觉信号传入大脑的信息交汇点。闂

    也就是如此,证明了这个研究方向的可行性。

    看、听、触、嗅、味,这五个是大脑信息的输入。

    有输入就有输出,如对身体的控制、语言等等,而这些依靠的是人体的整个神经系统。

    分开看,有对眼睛的控制,对身体四肢的控制等等。

    要找到这些控制信息的交汇点。

    如果把人体除大脑外的部分和大脑单开看。

    这部分相当是大脑的载体,大脑和这部分的交流除了物质的交换外,就是信息的交换。闂

    而对大脑来说,信息的交换是有输入和输出的。

    脑机结合技术要做的就是找到大脑和这部分之间信息交换输入和输出的信息交汇点。

    找到这些信息交互点后,就简单多了。

    剩下的就是信息的读取和写入了。

    写入的也就是输入大脑的信息,读取的也就是大脑输出的信息。

    而目前,写入和读取信息的技术已经有了。

    剩下的就是寻找信息交互点。闂

    这样一来,就能能容易的实现脑机结合技术。

    十五号实验站中,二十几号科研人员正在忙碌着。

    这二十几号科研人员,每个人的头上都带着一个头盔,头盔上还连接了数量众多的细线。

    苏哲三人过来的时候,有一名科研人员已经站在实验站的门口等他们了。

    这名科研人员带着苏哲三人参观介绍十五号实验站,且详细解说其研究的进展。

    范晓明和徐正平两人时不时的还要提出一些问题。

    不管是两人提问,还是科研人员的介绍和回答,说话的声音都很小,其目的就是尽量小的影响那些正在忙的科研人员。闂

    说起来,这名科研人员的介绍,针对的是范晓明和徐正平。

    对脑机结合技术的研究,他们两人知道的并不多,而苏哲则不同。

    他对脑机结合技术的研究,他异常的清楚。

    毕竟脑机结合技术的研究方向是他提出来的,相关的实验也是他亲自设计的。

    徐正平看着科研人员头上戴的头盔,小声的问:“这头盔是做什么的,大家不会是拿自己在做实验吧!这么做安全吗?”

    那名科研人员还没有解释,范晓明开口解释说:“校长你放心,绝对的安全,不安全我们也不会这么做的。”

    搞科研研究,安全是放在第一位的。闂

    要是有安全隐患,他们也不会这么做的。

    苏哲认真的回答:“这设备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的,其作用是读取人脑中微小区域的电磁波,从而寻找信息的交汇点。”

    从现在的情况看,整个脑机结合技术的研发,寻找信息交汇点的难度是最难的。

    真要说起来,和大海捞针差别不大。

    “校长,我们已经找到视觉信息交互点了,说起来也是运气。”范晓明笑着说,“要寻找信息交互点太难了,就我们三个实验站一共八十个科研人员寻找,要把所有的信息交互点找到,还不知道要找到什么时候,为此,我们通过协调国内有条件的实验室,增加了一万个测试点。”

    为了增加这一万个测试点,可是费了不少功夫。

    一个测试点,需要一名有基础的科研人员。闂

    这个好解决,研究脑机结合的核心人员不够,可以找外围人员,反正研究脑机结合技术的外围人员数量多。

    再就是测试点的设备。

    其条件必须是能够提供低频宽带电磁波。

    达到这个条件的必须有着同步辐射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