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胡长安进门站定后,又陆陆续续有人被小太监引进来。

    终于,等众人都到齐后,朱元璋终于从奏疏中抬起了头。

    没有过多的废话,朱元璋轻咳一声,直接开始了今日的议事:“如今大明的户帖制度,已经建立的差不多了。现在,朕想进一步弄清楚地方上究竟有多少田,以便日后更好的收税,不知诸位有何高见?”

    如今大明刚刚建立,户籍制度还尚未完善。

    目前暂时使用的,是一种名为户帖的东西。

    户贴上明确的记载了每一户有多少人,从事的工种,以及住址等重要信息。

    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官员舞弊,户贴上还详细记载了所有经手官员的签名。

    从户部尚书一直到地方上的经手人员,一个不少。

    如果要抓人,那可真是一抓一个准。

    对此,朱元璋也是颇为满意。

    不过,光弄清楚每家每户有多少人,还是不够的。

    户籍制度不仅是为了清点人口,更是为了收税用的。

    如今大明的税收,一部分是按人头征收的,另一部分则是按照土地征收的。

    在现在的户帖上,只是简单的记载了每家每户有几亩田地,对田地具体的形状和质量,却是没有作过多的描述。

    要知道,河边的土地和山坡上的盐碱地,即使面积相同,土地肥沃程度也肯定不一样,产出自然也是大不相同。

    麦田和桑田,即使面积相同,收税种类也要有所区别。

    如果不加以区别,只是简单粗暴的按照面积来收税,那人民肯定会有意见。

    现在大明刚刚建立,用简易办法收税还勉强能凑合,不过长此以往,肯定不是个办法。

    朱元璋话音刚落,户部尚书徐铎率先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不如沿用宋朝的方法如何?”

    “命专人到民间丈量土地,以东西南北各千步为一方田,方田四角,立土峰为准,然后根据方田的土壤色泽、厚薄和肥瘠将其划分为五等的标准,以此作为依据收税。”

    户部尚书徐铎刚刚说完,吏部尚书吴琳就发表了不同的见解:“陛下,此方法虽然好,但却没有足够的人手来实施啊!”

    朱元璋也是默然。

    如今大明的官场上,的确是极度缺乏官员。

    为了躲避元末的战乱,大批知识分子选择隐居山林,避乱不出。

    现在的中央和地方上,都极度的缺乏人力,能维持王朝的正常运转已经是勉强,再多加个丈量土地的任务,的确是有心无力。

    众人听罢,也是一阵沉默。

    这丈量土地是好事,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一没钱二没人的,可咋整?

    户部尚书徐铎又想了想,艰难的发话道:“要不,让地方官员直接上报?”

    “不行!”这次,却是高居主位的朱元璋提出了反对意见。

    连蓝海棠和胡长安都知道皇权不下乡的道理,作为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要是让地方官员直接上报,那还不是他们想怎么报就怎么报?”

    “到时候瞒报点土地什么的,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届时朕拿着虚假的数据,要如何才能收的上税?”

    在朱元璋的灵魂质问下,众臣又陷入了沉默。

    的确,这也是个昏招。

    就在众人苦思冥想之际,站在下首的胡长安却是一喜。

    好家伙,这不是给他送分来了么。

    其他人不知道,胡长安可是知道标准答案的。

    明年即将推行的里长制度,就是对这道题最完美的答案。

    它既避免了高昂的管理成本,又能提高对基层的掌控能力。

    事不宜迟,胡长安连忙出列道:“陛下,臣有一想法,名为里长制,不知可否详细一叙?”

    胡长安话音刚落,一名颧骨高耸,身材高大的老者便疾步出列,打断了胡长安的发言:“陛下,议事朝堂之上,怎能容许黄口小儿信口胡说?是谁把这无官无职的人拉来议事的?这成何体统?”

    出列之人,正是韩国公李善长。

    这李善长可是跟着朱元璋一路风风雨雨走过来的重量级人物,在明朝开国之初论功行赏时,李善长赫然位居榜首。

    同时,李善长也是淮西集团的幕后实际掌控者。

    未遭贬官之前的胡惟庸,虽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但是说到底,却也只是巴结着李善长上位的一颗马前卒。

    可以说,胡惟庸的所作所为,有一大半都是出自李善长的暗中授意。

    这次胡惟庸的倒台,李善长虽然把自己清清白白的摘了出来,却也失去了一枚重要的棋子。

    为此,李善长不得不硬着头皮重新回到了朝堂,接替了涂节御史中丞的位置,重新成为了淮西集团明面上的操控者。

    没有了挡箭牌胡惟庸,李善长的风险无疑是大了不少。

    为此,李善长对导致了这一切的胡长安,自然是左右看不顺眼。

    此番冷不丁在议事会中看见了胡长安,李善长惊讶之余,也是更多了一丝新的考量。

    这少年奇招频出,坏他好事,必须乘少年羽翼还没丰满之时,先一步把少年打压下去。

    李善长此话一出,顿时受到了不少跟屁虫的吹捧。

    如今的淮西派在朝堂上,还是有着颇大的势力。

    朱元璋听罢,却是虎目圆瞪,反驳道:“怎么,是朕把他叫来的。朕想做什么事情,难道还要报告你李善长么?”

    “胡长安是救治朕大孙的救命恩人,让他入宫议事又何妨?”

    作为老狐狸中的老狐狸,朱元璋自然是对李善长打的小算盘门清。

    淮西派在朝中大肆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要说没有李善长在背后的授意,朱元璋自然是一百个不相信。

    不过李善长毕竟是开国功臣,不像胡惟庸一样是后面提拔上来的,朱元璋一时半会也奈他不得,只得旁敲侧击,希望李善长能就此收手,乖乖听话。

    李善长听罢,心中也是悚然一惊。

    看来陛下对他,也是有些不满了。

    不过李善长却没有收手悔过的意思,只是低下头诺诺称是,心中却颇有些不以为意。

    下次,只要做的再隐蔽些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