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三章 客不是好客

    宋时文人的嘲讽,让赵似一时转不过弯来。

    知道不是什么好话,站在那里默想了一会,才明白过李公麟话里七拐八绕的所指。

    嘿,你个倚老卖老的家伙,自己贴脸上来给俺抽。

    穿越后的第二天,赵似已经把自己的身份定位好了。

    从任侠豁达升级为敢作敢当,从好武尚勇升级为坚毅果敢,比较让人容易接受。

    赵似想得很通透,自己此前名声不好,不受文人士林待见。

    现在就算幡然醒悟,再折礼跪舔,名士文臣们也不会改变想法,待见自己,进而拥戴自己。

    所以何必去耗费宝贵的时间,用热脸蛋贴冷屁股呢?还不如另辟蹊径。

    只要自己实力够强,这些名士文臣们,会反过来跪舔自己。

    靖康年间,女真人兵临城下。

    那些东华门唱过名的文官们,一个比一个跪得快。

    先是穷凶极恶地查抄开封百姓,掘地三尺收刮钱财孝敬新主子;后来又威逼利诱,连哄带骗,把徽宗钦宗父子送去城外敌营,卖了个好价钱。

    想到这里,赵似目光一闪,心中的鄙视更盛。

    再看眼前趾高气昂的李公麟,这一类的文人墨客更不堪。养尊处优,自负风流,可是一到动荡危急时刻,立即隐居山林,不问世事。

    茶后饭余写几首伤秋悲国的诗词,一抒情怀,自己感动自己,其实对国家和百姓毫无用处。

    “正是小子。”赵似沉声应道,然后扬声反问一句,“老丈可是自诩东坡先生至友,街上遇到却以扇遮面,不敢相见的画坛宗师李公?”

    李公麟呼哧地喘着粗气,胸口起伏,像极了一口用了五十年的老风箱。

    脸色也是由白转红,再转黑,最后转青,仿佛川剧里的变脸绝技,提前数百年出现在开封城潘楼里。

    屋里其余的人,凡是听到这话的,都被震惊地目瞪口呆。

    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险遭杀身之祸,王诜也被株连。做为苏轼王诜好友的李公麟,在街上遇见苏家人,连忙以扇遮面,生怕受到牵连,一时被世人讥笑。

    人家都说打人不打脸,你不仅打脸,还打得啪啪响。

    “无知莽撞小儿!”李公麟终于喘匀了气,脸色也重返回红色,大喝一声,叱责道,“不治四书五经,不晓诗词歌赋,你何等何能,去奢望储君之位?”

    这老匹夫,看来是被俺气糊涂了,直接把大家一直藏在桌子底下的话题掀了出来。

    赵似没有接李公麟的话茬。他知道,这位龙眠居士打开了话盒后,肯定会情不自禁地自个往下说。

    果然,李公麟傲然地说道:“端王殿下,诗词书画皆佳,文采卓异,风流殊别,这才是明君之姿。”

    听到这里,赵似猛然间惊悟。

    自己能被皇兄迅速地原谅,进而宠信有加。除了自己天生的血缘优势,处心积虑的亲情牌之外,还有一条非常重大、此前被忽视的因素——自己从来不去谋储君之位!

    前身赵似是个憨憨,兄弟们都在为储君之位上蹿下跳,唯独他依然我行我素,不当一回事,成了别人暗箭的目标还不自知。

    那些大臣们,打着维护江山社稷、依照祖宗之法的旗号,嚷嚷着要立储君。

    几个兄弟又为了储君之位明争暗斗。

    这一切,叫才二十四岁的皇兄怎么想?

    自负的皇兄,心里肯定觉得自己年纪轻轻,肯定会有子嗣传位。

    大臣和几位皇弟们的闹腾,如何不叫他心生厌恶!

    自己的六哥可不是什么心胸开阔之人。

    仗着太皇太后秉政,轻视他的几位保守派重臣们,在他亲政后,有多远就贬多远。

    上疏以年老体迈为由,乞求讨骸骨还乡,被他一句呵呵就给顶回去,最后凄凉地客死他乡。

    相比四位兄弟,自己如此地与众不同、一枝独秀,如何不叫皇兄心生感慨?

    所以自己昏迷时,官家一连派出了三位太医,四拨内侍,轮流地诊治探视。

    旁人都以为官家兄弟情深。

    可以推测,要是前身赵似也在储君一事上窜下跳,看官家还会不会如此关心!

    又悟到关键信息,赵似哈哈一笑。

    “老丈真是老糊涂了。官家春秋鼎盛,年轻力壮,后宫又不是没有生过子女。你们这些人,偏偏折腾着立什么储君!真是无君无父之举!”

    李公麟脖子一拧,“这是祖宗之法。当年仁庙皇帝子嗣艰难,不是也早定了英庙先帝为储君吗?”

    赵似懒得跟李公麟继续辩论,他只需要在公开场合表明自己的态度就好了。

    于是话题一转。

    “按照老丈所言,文采卓异、风流殊别才是明君之姿。那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词冠绝一时的李后主,岂不是明君中的明君?”

    李公麟一时哑然。

    李后主李煜,可是被大宋灭国的南唐国主,再强词夺理,也不敢如此睁着眼睛瞎说他是明君。

    赵似已经明白请自己来的用意。

    这些文人名士,自诩身负天下名望,贯通古今风流,轻佻浮华却自命不凡。

    明明拉自己来,想要做个和事佬,让自己跟十一哥握手言和,一笑泯恩仇。

    偏偏骨子里恃才傲物的优越感,让他们放不下身段,先捣鼓出一个下马威,好让自己俯身低头,然后他们就高姿态地出面调解。

    果真是物极必反,聪慧尽头就是愚妄。

    “李老丈,宫里有喜讯,贤妃娘子有身孕,不日将诞下龙子凤女。你们妄言储君,不是做臣子的本分啊。”

    赵似再一次点了一句,又一次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他扫了一眼里间的隔门,继续朗声道,“宴无好宴,俺这个客也不是好客。既然姑父无心接待俺这个侄儿,那就告辞了,省得误了你们的良辰好宴。”

    说罢,赵似转身就走。

    反正不是一路人,懒得打交道。

    只听到隔门哗啦一声打开,一位青袍老者快步走了出来,急声叫道:“十三哥,且慢一步。”

    可是赵似像是没有听到,头也不回地径直下楼去了。

    觉得丢了脸的李公麟忿忿地说道:“此子青面獠牙,胡言乱语,不当人子!”

    青袍老者看着空荡荡的门口,许久没有做声。

    里屋走出一位十八九岁男子,俊朗明秀,身上无一处不浸着雅致,举手投足间尽是风流。

    “姑父,十三哥的性子,太莽撞了。”

    他正是端王赵佶。

    王诜看了他一眼,浑浊的眼睛透着难以明言的光,最后喟然道:“仔细看,十三哥从身形还是相貌,确实是你们兄弟中最像先帝。而性子又跟官家最相近。”

    赵佶听了这话,脸色阴晴不定,喃喃地念道:“这可如何是好!可恼!真是可恼!!”

    出得潘楼,赵似对于化田低声嘱咐。

    “调派人手,在开封城中散布谣言。一说先帝某日在秘书省看到了李后主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即宫人禀告,御侍陈氏生下端王赵佶。”

    “二说御侍陈氏某夜梦见李后主,愤然道,吾来报亡国之恨,破家之仇。而后怀上端王赵佶。”

    说到这里,赵似冷笑一声,“先帝和陈氏都已不在人世,谁要找他们对质辨明,自个去就好了。”

    看着赵似炯炯的目光,于化田压住心中的激动,沉声道:“小的记住了。”

    赵似又接了一句,“此事关系重大,不能让人查到源头出自简王府。”

    “殿下放心,小的一定小心谨慎,绝不露出半点蛛丝马迹来。”

    往简王府方向走了两条街,赵似又被人拦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