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41.空气污染求生模式(十)

    地下城镇里沉睡的人们听到警报,并不慌乱,有条不紊动作娴熟地起来再次检查了一下房屋角落,确保不会有雨水潲进来。

    这么多年了,同样的经历他们已经重复了不知道多少次,早已融入了正常生活习惯里。

    虽然地下居住环境幽暗潮湿还窄小,可比起地面上长期被酸雨腐蚀变得犹如脆皮的建筑,和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环境因素,地下住所也就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

    “小卓,关好了吗?”一道苍老沙哑的声音在狭小的箱体房屋内响起。

    “奶奶放心,我检查好了。”这是处于变声期的少年粗嘎的嗓音。

    地下居住环境根据不同生活水平分不同类型,最普通低廉,应用最广泛的便是如集装箱箱体一般厚度的铁皮式房屋,通常也位于最接近地表的“危险区域”。

    说是危险区域,其实也在腐蚀力强的雨水渗透力之外的范围,不需要整日提心吊胆生活。

    这样的房屋初始就是一个大型的铁皮盒子,没有任何功能规划,全靠人住进去以后自家慢慢地区分出卧室、厨房等功能区。

    长期的酸雨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力,黑色城镇原本成熟的城镇供应系统被摧毁,水、电甚至粮食的供应都大幅缩减。

    到处都有高楼倒塌,地面开裂,剩下的建筑物也在风雨中摇摇欲坠。

    犹如末世来临,城镇居民们一下子陷入了无尽的恐慌。

    在通过广播、网络等通讯得知不止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是同样恶劣的生存环境后,原本想要离乡另谋生路的人们也不得不打消了念头。

    如果去哪里都一样,那还不如留在自己最为熟悉的地方。

    ……

    纵使突遭重创,损失惨重,国家也第一时间给予了广大人民群众以基本生活保障,为无家可归即将流落街头的人们提供了铁皮板房,按人头发放了食物和水等生存必需。

    秦卓和他眼睛坏了的奶奶就生活在这样的板房里,祖孙俩相依为命。

    奶奶姓宁,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宁静萱,是一个温润善良的老太太。

    其实说是老太太,也不过是外表看起来老态,身形微微有些佝偻,她的年纪也不过才四十岁。

    而那原本光滑健康饱满有弹性的皮肤和明媚闪亮的眼睛,是被酸雨携带的酸性物质生生熏坏的。

    她原本是一个寻常人家刚刚长成的姑娘,从学校里毕了业,正要踏入社会自力更生。

    可风云突变,世事无常。

    原本平凡却温馨的生活一下子翻天覆地。

    几乎转眼间,家不成家,人不像人。

    不亚于高强度地壳运动般的房屋多米诺骨牌式的塌陷,除了留下一片荒凉冷漠的废墟,也让许多家庭顷刻间分崩离析。

    她只剩下了自己。

    后来她一生未婚,自己独自拉扯大了同样成了“孤儿”的秦卓。

    地下城镇建立之初,一切基础设施、安全防护都还不成熟,不到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搞基础建设。

    为了养活自己和小卓,她也投身进了光荣的基地建设。

    那时的防护措施还不到位,在一次挖掘清理工作进行时,她和身旁的许多同事们一起,被突如其来的一场酸雨浇个正着。

    即使已经尽快做了妥善处理,可是她的皮肤、样貌和身体健康还是走向了不可逆转的衰老方向。

    她从一个二十出头风华正茂的青春靓女,变成了一个病态苍白,虚弱还失明了的老太太。

    那时的秦卓还很小,她便干脆直接让他称呼她为奶奶,还强忍心痛打趣自己,一下子少走了人生二三十年的弯路。

    因这次意外“工伤”事故,相关部门给予了丰厚补偿,除了要给他们置换一间安全性能更好的房屋,她每月还可以领取足够两人生活的保障金,食物和水。

    但宁静萱拒绝了另置房屋。

    她想着,此时的国家正百废待兴,需要安置的百姓不知凡几。正是最为艰难的时候,她眼睛看不见,已经帮不上忙,更不应该拖后腿。

    食物和水,日常生活所需的保障金为了活下去她可以收下,可已经有了国家免费提供的住房,有了落脚处,她没必要置换新房。

    虽然失明,可作为一个接受了良好教育的人,宁静萱没有自怨自艾,混吃等死。

    她还想给秦卓做个榜样。

    她开始慢慢摸索,学会了生活自理,学会了针线,学会了洗衣做饭,将自己和秦卓照顾得很好。

    从秦卓会说话记事起,她便每天给他讲故事,从课堂知识到生活经验,但凡她觉得有用的,都会慢慢教给他。

    空闲时间,便拿着自己利用树根打磨许久才成型的“毛衣针”,尝试着学习编织。

    酸雨摧毁了地面生物,羊毛之类早已成为“书上记载”。

    能拿来利用的,是植物们伸展地下得以保存的长长根系。

    这也是如今人们的食物来源之一。

    除了植物根系,地下生活的各种昆虫、蠕虫等也是人们如今优质蛋白能量的来源。

    当生存环境一降再降,寻找食物,努力活着成为首要大事时,也就没所谓什么虫子可怕不可怕、恶心不恶心了,大不了闭着眼来一场囫囵吞枣。

    地下各项基础设施等工程逐渐完工后,农业部门、科研部门等重点设施也开始迅速建立,民以食为天,早日研究发现能培育的作物并投入生产,便能早日安抚民众慌乱的心,活下去的机会也越大。

    如今,农业部门已经明确推出并广泛种植了好几种人们熟悉的地下根茎作物,有山药,土豆,地瓜,芋头,萝卜等,在开垦出的地下农田里,采用模拟太阳光照,促成它们进行有效光合作用,进而不断成长。

    虽产量,口味及营养不能与之前相比,但至少不会饿肚子了。

    食物危机暂时解除,可淡水危机又迫在眉睫。

    地表原本的淡水湖泊、河流、井水,露天蓄水池等已被酸雨污染,净化工序繁琐,一时很难利用;一直以来众人使用的,都是储备用水,和密闭水库,地下水等珍贵的淡水资源。

    这还仅仅只用于饮用水,更多的生活用水是使用的过滤了有害物质后的雨水、污水。

    为了节约用水,地下城镇建立之初便设置了公共卫生区域,人们居住的各类板房箱体之内没有卫生间功能的划分。

    也基本没有人会愿意在还要吃饭、睡觉的狭小空间里如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