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文 第二百章 世上只有妈妈好

    听着孔守贞拍马屁,赵福祥到没怎么放在心上,毕竟土豆的产量他早就知道,面前这种土豆是后世的优良产品,如果肥力供应上的话,每亩地能产七八千斤都有可能。

    赵福祥放下土豆问道:「老孔,我娘教那些学生什么课?难道只是教他们种地吗?」

    提到这个孔守贞来了兴趣,赶紧说道:「东家,老夫人简直是女中尧舜,除了教基本的农学外,还开设了农村知识!」

    赵福祥一听就是一愣,农学可以理解,无非就是种地而已,农村知识是什么?来听课的都是农民,还用教什么农村知识?难道自己老娘改成历史老师了?

    「农村知识?都教什么?」赵福祥狐疑的问道。

    「东家,老夫人这种尊贵的身份怎么知道农村的事情,属下实在佩服!老夫人将农村那些事用浅显的语言讲了出来,那些没读过书的农民都能听得懂!实不相瞒属下也去听了几堂老夫人的课,属下认为老夫人说的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真是太深刻了!」

    赵福祥一听坏了,自己老娘怎么也和那个不省心的儿子一样,在封建社会高度发展的明代,教那些农民这种知识。

    这时候赵福祥也顾不得听孔守贞讲了,赶紧一路小跑回到学校,他要跟自己老娘谈谈,这东西可不能乱教。

    现在的赵福祥和清末的洪秀全可完全不同,洪秀全只是一个落第秀才,穷的饭都吃不上,为了实现阶级跃迁才搞出了拜上帝教。

    赵福祥现在妥妥的统治阶级,不仅与那些大地主大知识分子相谈甚欢,还与知识分子精英陈名夏结拜为兄弟,如果这时候自己老娘教什么农民与地主的矛盾,那自己还怎么拉拢天下士人?

    回到学校正好碰到学生放学,这是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学生下课后等一会儿就要吃晚饭了。这些学生都是流民营中的流民,看到总舵主来了纷纷行礼。

    赵福祥也顾不得与学生们打招呼,直接走进了教室中,看到正在收拾教材的母亲*马桂兰。

    这两个月没见马桂兰精神好了很多,她看到儿子回来了,笑道:「福祥,你回来了?」

    看到母亲头上花白的头发,赵福祥心中有些发酸,自己真是一个不孝的儿子,前几天从广东回来就应该来看看母亲,哪知道因为事情耽误了,隔了半个多月才过来。

    赵福祥笑着来到马桂兰身边,问道:「妈,您身体什么样?海南这边湿冷,您一定注意保暖!」

    马桂兰笑道:「我身体还行,除了风湿外没啥毛病,孔守贞害怕我冷了,特意用兔皮给我做了一双护腿,穿上很不错!」

    马桂兰露出护腿给赵福祥看,看到自己老娘身体没毛病,赵福祥笑道:「娘,有什么事情您就找孔守贞,我安排他一定要保护好您!」

    「知道了,孔守贞这孩子真是可怜,父母老婆孩子都死在逃难的途中,他年纪与你相仿,我就收了他当干儿子,你没意见吧?」

    赵福祥心中暗骂这个孔守贞真是会办事,不知道使了什么手段让老太太如此高兴,不过只要自己老娘高兴,不要说一个干兄弟,就算是亲兄弟赵福祥都能同意。

    「我没意见,只要娘高兴,怎么办都行!」

    这时教室内的学生都已经走光了,赵福祥搀扶马桂兰坐下,问道:「妈,儿子刚才听孔守贞说您还教农村知识?这是什么课程?」

    马桂兰一笑,将手中教材递给赵福祥看,这完全是一本手工教材,看到简体字,赵福祥知道这都是自己老娘一笔笔亲自写的。

    这本教材足有一寸厚,赵福祥叹道:「娘,这都是您自己写的?」

    马桂兰点点头:「对,白天带着学生种地,晚上没事情就开始自己写教材!」

    赵福祥翻开教材的第一页,就是中国农村之现状,赵福祥看到这几个字心中一惊,赶紧翻到第一章,看了半天才放下心中的忐忑,原来自己老娘教的并不是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那些敏感知识,而是教这些学生如何有效的进行农村治理。

    其实中国农村上千年基本没啥变化,在清末以前都是皇权不下县,广大农村都交给那些地主士绅来统治。这些农村的实际统治者利用礼法乡规来约束农民,在和平年月里确实起到了稳定广大农村的作用,可在王朝末年这种效率极差的统治手段就行不通了。

    经过明朝二百多年的发展,在明中期人口大爆发,人口增加土地必定减少,在加上朝廷优待士人的法律,又经过二百多年不断放**律中的漏洞,所以明朝南北农村均面临着经济崩溃的现状。

    其实如果明朝皇帝懂一些现代经济学,就应该知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加大社会的各种危机,如果这时候处理不好,轻则遗害整个王朝,重则直接会让王朝走向灭亡。这也是历史上各个王朝到了中后期,都要进行变法的重要原因。

    历史上的王莽、王安石、张居正等等,都是看到这种危机勇于站出来解决问题的人。区别在于王莽与王安石都失败了,而张居正成功了。当然这三次变法具体内容各不相同,但对社会触动最小的就是张居正变法,这也是变法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但与历史上那些成功的变法不同,张居正碰到了明朝最不负责任的皇帝万历,为了收拢权利打击张居正余党,万历在张居正死后尽废其法,后世很多史学家提出明亡于万历是有一定道理的。

    万历后期社会各种矛盾已经开始显现,北方人口增多人均土地减少,同时大批的农田被宗室、士绅瓜分,所有赋税都压在数量越来越少的自耕农身上,在加上碰到小冰河时期粮食减产,这才是崇祯初年陕西爆发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

    如果这时候皇帝换上有一定行政能力的人,马上应该调整南北经济结构,让受天气影响较少的南方增产粮食,同时给北方各省减免赋税,这样下来完全可以缓解北方的粮食危机。可是偏偏明朝农村乡绅权利极大,在加上太湖一带自古就是文风鼎盛之地,也是东林党的主要发源地,地方官吏出于各种原因与乡绅勾结,放任当地水田改桑田,这样固然是增加了收入,可是对全国的经济形势没有半点好处。

    偏偏这时的皇帝是东林党扶上位的崇祯,当然崇祯的哥哥天启也是东林党扶持上位的,可是天启明白这帮臭老九骂人打击政敌排除异己是行家里手,让他们去管理国家根本不现实,所以天启虽然给了东林党权利,但又扶持了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出来制衡东林党。

    正因为天启的手段,在同样风雨飘摇的七年中,国家虽然大小问题不断,但并没有出现什么危机王朝生命的问题。

    可是崇祯上位就不同了,直接弄死了魏忠贤,同时又收回了各地的矿监税监,将国家大小权利都给了东林党,这下南北农村差异变得更大,北方没有粮食,南方不种粮食,在加上天灾**内外矛盾,这个王朝到这地步还不灭亡可真就没有天理了。

    当然这些知识是赵福祥在后世网上看到的,马桂兰不上网,自然没法看到网上各种喷子互怼,所以马桂兰的教材里并没有写的这么深入,只是点出了南北农村存在的问题就是经济失衡导致的。

    提出问题自然还有解决问题,马桂兰提出的解决方法就是加大农村的控制力度。马桂兰认为应该将农村每百户编为一生产小组,选出一户担任小组长,每十个小组成立一个成产大队,多个大队成立一个公社。

    赵福祥就是乡镇干部,看到这里好悬没笑出声来,这不就是与后世村民小组、村委会、乡镇政府类似的三级机构吗?

    其实赵福祥不知道这套基层统治机构可不是后世发明的,也不是开国太祖发明的,如果真要找一个发明人,明朝的开国君主朱元璋算是一个。

    中国从西周开始就已经确立了乡、党、邻、里四级农村治理机构,到了秦汉变成乡、亭、里三级,里正管理一百户,亭长管理十里,乡老管理十亭。不过当时因为人口比较少,真正能将这套政策贯彻到底的郡县很少,大部分农村都是自然生长,如果官府不下来征税,一般是无人管理的。

    真正将这套基层组织完善的正是朱元璋,他详细的规定每级官员都需要干什么,一年四季都需要干什么,新中国建立后实行的农村三级机构其实与朱元璋搞的那套差不多。不过后世的三级机构可不是花架子,村民小组也不是只有一个里长在撑场面,后世的村民小组除了小组长,还有三到五个选出来的村民代表,他们负责帮助小组长管理日常生产。

    村委会除了村长还有专职的四到五个委员,他们大半都是当地的精英阶层,除了这些还有数量不等的临时工,一个数千人的村子,村里的工作人员能有十多人,这工作力度可远超明代的乡老制度。

    马桂兰出身农村,自然对农村的三级机构十分清楚,所以在农村知识的教材中,着重讲的是如何进行乡村治理,同时在教材中详细的规定了村民代表应该干什么,小组长应该干什么,村委会委员应该干什么等等,甚至里面连民兵连长这一职务都有。

    这一套教材,如果都可以实施的话,以前那种涣散的农村马上变成了铁桶一样的保甲制度。孔守贞是个明白人,他看到马桂兰的教材后马上惊为天人,这种东西与以前书本中那些大话空话不同,这里面已经明确教你怎么干了,你只要照本宣科就行了。

    孔守贞不懂后世的农村治理,但他看过古书,这种制度与秦朝时期的商鞅变法有的一比,将涣散的农村用种种制度连接到一起,国家可以从上面直接管到下面,这样一来全国的资源都可以得到有效利用。这种治理模式在加上海甸岛上的那些工厂,孔守贞知道这天下将来一定属于赵福祥的。所以孔守贞马上认了马桂兰为干娘,这时候赵家的实力还很弱小,这时候不烧冷灶什么时候烧?

    赵福祥看完马桂兰编写的教材后松了口气,看来自己老娘还是厉害,搞的这东西就是比赵恒弄得虚无缥缈的东西靠谱,赵恒玩的那套什么耕者有其田,一点实际措施都没有,喊着空口号有什么?后世的天平天国已经证明了不可行。

    但自己老娘这套完全可行,不仅可行,就算陈名夏张文明这些统治阶级看到也只会佩服的五体投地,甚至直接拜自己老娘为师都有可能。毕竟中国上下五千年真正玩明白农村的只有后世伟人,而自己老娘搞的这套完全得其精华。

    为您提供大神有限无敌的《明末一家人》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第一百九十九章&nbp;农村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