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一十四章 清晨造访

    众人到达季城的第一晚,便在荒诞又热闹的大起大落中度过。

    也不知是因为闹了这一场,让自己一直压抑着的情绪,以别样的方式抒发了出来;还是因为游稚青配的安神药效果极其地好。

    那一晚,晏清久违地睡了一个好觉,做了一个好梦。

    梦里,父兄没有死于西戎人之手,只是流落到了荒漠之中,几经辗转,终于回到故土。

    梦里,南疆的骚乱被平定,北疆没有战事,武安回归从前的安宁祥和。

    梦里,小由姐跟兄长在父亲和母亲的祝福下结为连理,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

    ……

    梦里有太多美好,以至于她明知是梦,也依旧真切地为此高兴着。

    只是,梦终究是会醒的。

    噩梦如此,美梦亦如此。

    晏清醒来时,天已经大亮。

    自五岁赴边习武开始,这还是她头一回,没能在卯时前醒过来。

    睁着略有些酸涩的眼,晏清草草地抹了把脸上的泪痕,确定不会被人看出异样,才起床出门洗漱用餐。

    有两世为父兄下葬的经历,经历过前世种种悲剧,她觉得她已经看开了,所以今生在父兄坟头也能轻描淡写地将所有的情感一句带过,转头关心起政事。

    却不想,自己却也会有因梦中的美好,而难过到落泪的时候。

    或许,是昨晚的事,勾起了自己对父兄太多的回忆。又在药物的作用下,降低了心防。

    原因为何?

    她已不想追究,也无处追究。

    就当是父兄见她难过,托梦安慰于她罢。

    也许是积压在心头的情绪,都在梦中宣泄掉了,晏清觉得一觉醒来,人精神了不少。

    她这边刚吃完早饭,那边游稚青身边的小童就已经煎好了药送来。

    是治疗肺腑之伤的药。

    当初同西戎大战一场,她受了极严重的内伤,虽然之后一直有调养,但内腑之症本就不好治,再加上不得不时刻紧绷提防着各处的明枪暗箭,以致于休养了近半年之久,也没能好全。

    之后同李定山一战,新伤叠旧伤,却也顾不上休养。

    也因此,被方老爷子训斥了好几天,最后也是被迫休息。

    倒是正好,给了她一个更好的辞官理由。

    只可惜,她没清闲几天,就又遇上了漳怀水患。

    但,怎么说呢?

    也许游大夫说的没错,这确实不是最好的时局,但也没到最坏的地步。

    比起刚重生回来时每天如履薄冰的日子,眼下还有时间嬉闹放松。只凭这一点,就比当初要好太多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再多的事等着处理,也需要自己身体先能扛得住。

    左右被迫休了假,晏清便也打算真就一切交给曾成文去处理。

    如今自己辞官,洱郡守备营统领之位空缺,放手让老曾去处理这些事务,也算是让他提前有个准备,多些功劳。待回了西疆,将他这代统领的位置转正,想来也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闲来无事,晏清便打算到城中各处走走,却不想她刚换了便衣,却被人找上了门。

    甫一下楼,晏清就见袁路之带着四五个年轻人进驿馆,对面人一抬眼,双方便撞了个正着。

    袁路之见晏清一身便衣,做男子打扮,却也未可以遮掩自己女子的身份,干净利落,却是比一般男子更具几分英气,便是因着自家老爹的心思,刻意同晏清保持着疏离的态度,此时也免不了在心底赞一声晏清的洒脱。

    不知是否是他的错觉,总觉得今日所见的晏清,比起昨日更具几分少年人的意气。

    大抵是先前路上乏累了。

    在袁路之心里如此想着的时候,晏清已是到了几人面前,略有些疑惑地询问:“袁公子清晨造访,可是有什么事?”

    自昨日同曾成文安排了后续的事之后,曾成文一大早就前往城主府,同袁谋仁进行各项事务的交接处理去了,之后的一切事务,都有曾成文同城主府的人交涉。

    除非是拿不准的大事,否则不会找到她这儿来。

    但看袁路之这带着好友上街赶集的架势,又实在不像是有什么曾成文决断不了的大事,需要她点头同意的。

    “清晨叨扰,还请晏将军见谅。”

    袁路之回神,客气地同晏清见礼,“某此次造访,是想为晏将军举荐一人。”

    “哦?”

    晏清闻言朝他身后五人看去,就见一人被推攘着往前了一步,那人却很有些拘谨踌躇。

    想来,那便是袁路之想要举荐的人了。

    但晏清却没直接点明,只是礼貌地报以一笑,又转而问袁路之,“不知袁公子想要举荐何人?”

    罔顾身侧好友或急切、或揪心的神色,袁路之视线在晏清身上一落,道:“晏将军要到城中去?不若咱们路上边走边说?”

    晏清挑眉,视线在袁路之身后一扫。

    见那五人神色各异,但无一例外都带着些藏不住的错愕。

    显然,袁路之这临时起意的决定,让他们这些好友也不明白他在想什么。

    按照一般引荐、举荐的过程,引荐人带着被举荐人上门问礼,说明来意,是考校一番再做决定,还是直接下定论,无一例外都是当场得到答案。

    如袁路之这种,先将人拉出去逛一圈,吊着所有人的胃口,固然可以引起自己对于被举荐人更高的关注度,但最后不好受的,还是被举荐人。

    这种漫长的不知结果的等待,某种意义上,形同罪犯被量刑,但主审官却一直不肯宣判最后的结果,那吊着一点希望,却又害怕是最坏结果的绝望,两者交织倾轧,极其考验人的心态。

    尤其,被举荐人同干等着被量刑的罪犯还不一样,他需要一边扛着这种对未知满含猜疑、期待、恐惧等诸多情绪交织的心理较量的压力,一边还要能在考官面前拥有良好的表现。

    这不是什么容易的事。

    虽然不排除,有的人就是天生想的少,不会有这么复杂的心理包袱。

    但袁路之带来的这些人里,显然没有一个具备这种特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