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章 儒家闹风言,污蔑李牧!

    紫宸殿内。

    李世民坐在外观恢弘庄严,细节精巧华丽的龙椅上,看着自己这一班老臣高兴的说道。

    “前几日的军报相比大家也都知道了,吾儿李牧率两万人马,轻取吐谷浑,半日便连下十七城,最终在落日前将吐谷浑十五万大军全数击溃,将我华夏的兵家要地河西走廊收复了回来,朕现在很是烦恼啊,众卿家觉得我该如何封赏李牧呢?”

    站在文官之首的李承乾听到自己父亲的话,眼角忍不住抽动了两下,他连忙低下头来,生怕被李世民看到。

    而太子的举动又如何能不被大家关注呢,一名自作聪明的文官走出列,朗声说道。

    “陛下,臣以为陛下不止不能封赏吴王,还需要治吴王的罪!”

    刚听到声音的李承乾原本还很高兴,可当他听到这狗屁文官居然说要治李牧的罪时,他眼角抽动的更加频繁了。

    果不其然,李世民略显阴沉的声音从上方传来。

    “哦?这是为何,常卿与朕好好解释一番。”

    李承乾一听父亲的声音就知道坏事儿了,他老子这是已经定下了要封赏的基调,自然是不可能罚的。

    而且要是为王朝拓疆扩土的人都无法得到封赏,甚至还要被怪罪,谁还愿意去打江山?

    他李承乾做皇帝的时候肯定也想自己的麾下能有人像李牧这样勇猛,不断为他扩张版图啊。

    常卿就算反应再慢,也从李世民的眼神中看懂了,他嗫嚅了两句终于没敢说出那句“滋衅边事”,这恰恰也救了他一命。

    李世民见唱反调的人没有再开口,只是随意的说了一句道。

    “常卿年纪也打了,还是早点致仕回去当个富家翁吧。”

    随后也不管搁那砰砰磕头的常卿,满脸笑容的问道。

    “大家还有什么建议,快说来与朕听听。”

    长孙无忌见房玄龄杜如晦两人一脸淡定的站着,知道这几个老狐狸是不肯下水了,连忙出列道。

    “陛下,臣以为吴王此次大捷乃是本朝第一壮举,毫不亚于汉朝霍去病封狼居胥,再加上他年少有为,豪气云霄,不如效仿汉武帝封赏其为镇西大将军!正一品官职!位列三公!”

    长孙无忌的话无疑是一个重磅炸弹,众所周知,他和太子李承乾是舅甥,真真的嫡亲血脉,现在连他都站出来帮吴王李牧说话,那岂不是……

    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情不自禁转向站在文官第一位的太子李承乾身上,只见他虽然神情有些别扭,但脸上是有笑容的。

    这让大家伙都忍不住猜测,太子这葫芦里是卖着什么药。

    这时,高坐在上方的李世民大笑着说道。

    “哈哈哈哈!无忌提的不错,但是我认为不妥,李牧他虽然立下了齐天大功不错,但我大王朝难道就要比汉朝差吗?不见得!”

    李世民说到这里直接站起身来,豪迈的说道。

    “我大唐王朝势必要比汉王朝更加强大,吴王李牧的封赏我也想好了。”

    “封李牧为益州大都督,正西大将军,全权负责益州城属!”

    “改封号为‘蜀’!”

    这话一出,李承乾就算是心中有了准备,脸色也是忍不住一僵。

    益州大都督,正西大将军,封号为蜀,无论是从二品的官职,还是王号的重要性,哪一个不是和他平级的待遇。

    一个正常的王子不过就是从三品的待遇,李牧一战之功直接与太子地位齐平,如何能让李承乾咽下这口气呢。

    这也就是在太极殿上,但凡是在显德殿,李承乾说不定都已经捶完桌子准备砸花瓶了。

    现在他非但要强忍着这口气,还得赶紧开口。

    “父亲英明神武,这蜀王的称号确实是最适合李牧,想必他在益州听到了这个消息,一定会十分雀跃吧!”

    李世民听到自己儿子的话,笑着点了点头,接着说道。

    “此次前去历练的四位小将军也是领军有方,我大唐的下一代将士不愁啊!”

    “着令封赏秦怀玉、尉迟宝林为昭武校尉!罗通、程处墨为昭武副尉!其余赏赐均按相应级别赠与。”

    听到父亲又给投奔李牧的四个小将赏赐的官职、物品,李承乾咬牙启齿的,都快把自己的脸给揪起来了。

    这下好了,事实证明投奔李牧前程无量,他李承乾拿什么去笼络另外的小将军呢?

    没等李承乾想明白,李世民又开口道。

    “这赏赐什么的倒是不重要,但是改封号是个大事儿,众卿谁愿前往益州,替朕亲自为蜀王李牧送上圣旨啊?”

    长孙无忌一听,这不机会就来了,赶忙躬身开口道。

    “陛下,老臣愿意前往。”

    李世民瞥了他一眼,然后又瞥了一眼自己的太子,摇了摇头道。

    “无忌还是留在长安城吧。”

    说着,他无意间瞧见杜如晦正一脸踌躇的低着头,立马笑着道。

    “就杜尚书去吧,行了,散朝!”

    说完,李世民带着满脸的笑意离开了太极殿。

    而此刻长安街头,一位老儒生坐在自己的说书摊前端起了自己的茶杯。

    “先生,接着说啊,那汉朝将军到底是干了什么事儿,惹得这老天爷降下大旱呐?”

    老儒生放下茶杯,看着面前不少的碎银铜板,笑着说道。

    “这西汉莽将军本是一贬官,听令镇守西北,可是他心中对汉武帝那个狠呐,凭什么自己一个百战百胜的将军要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呆着?”

    “于是乎他想了个法子,只要他立下不世功劳,那不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回到汉武帝的眼里,甚至成为霍去病、卫青那样的大司空?”

    “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莽将军没等上头的军令便直接带兵攻打了匈奴,他带着自己麾下三万精兵,杀了个痛快。”

    “匈奴人的血融入了黄河,一直流到大雁塔都是红的,大伙儿可想而知这一场莽将军杀了多少人。”

    “边境上京观无数,那可都是匈奴人的头颅一颗颗累加起来的。”

    “若只是如此便也罢了,毕竟那莽将军是为了汉族出力,是在杀那些异族。”

    “可惜啊,人心不足蛇吞象,杀人上瘾的莽将军感觉自己天下无敌,即便是汉武帝他也不看在眼里,直呼要武帝为他脱鞋。”

    “汉武帝是谁?那可是天子!欺辱上天的结果就是老天爷降下大旱,整个汉地三年不见一滴水,十室九空啊!”

    这话一出来,旁边的老百姓们尚且有些不明白,可不知何时凑上前来听故事的几位儒生恍然大悟道。

    “这不就和戍边益州的吴王一样吗?他也刚立下了天下奇功,要是和老先生您说的一样,那咱们老百姓岂不是都要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