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章 襄阳汇合,仁义无双

    茂密的树林中跑出几个骑兵,随后便是提盾带刀的刀盾兵出现,一身狼狈的刘备骑着马从中走出,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广阔的平原。

    对于这里,刘备很是熟悉,毕竟过往他也来过多次了,在视线的尽头就是一座城池,那里,就是襄阳。

    襄阳的后面,一条大江蜿蜒而过,即便是站在这里,刘备都仿佛能听到江水的涛涛声。

    “可算出来了,这小道也忒隐秘。”

    前头出来的人以最快的速度散布出去,组成一个基础的方阵,而在后面,逃难的百姓们也陆陆续续的走出了树林。

    拖家带口的人们没有出声,只是安静的在指挥下走到指定的位置等待,而刘备则带着简雍、糜芳率领一千步兵前往襄阳城。

    他知道,在襄阳还有人在等着他。

    小径所在的树林距离襄阳城也就十里地,刘备等人很快就接近了城池,只是刚刚看清城池的城墙时,却发现在城外有乌泱泱的一大群人。

    糜竺直接拔出了剑护卫在刘备身侧。

    “主公,敌人莫不是出城寻战?”

    “非也,看装束,是城中百姓,只是城中百姓为何会出现在城外?”

    刘备仔细看去,果然聚集在襄阳城外的都是些百姓,而在此时,有几人骑马朝他这边奔来,带头的赫然便是伊籍。

    “玄德公!”

    “机伯!”

    伊籍激动的来到刘备身边,二人把臂而拥,刘备甚至激动的落下泪来,只上下打量着伊籍,不断的念道莫非是我连累了你?

    伊籍也为刘备的落泪而感动,他带人等在这城外已有一天了,也曾想过自己的做法是否真的值得,是否是正确的,但此刻见到刘备落泪,他顿时再无他想。

    “玄德公,伊籍等人如今已是在野村夫,还望玄德公招纳。”

    伊籍说罢便与那几个同样从襄阳弃官而出的人一同跪下,刘备连忙将众人扶起,死活不给对方跪下的机会。

    “能得到机伯与诸位贤公的相助,乃是备的福气!”

    众人随后相视而笑。

    待得情绪平复下来,伊籍便与刘备说起身后那群难民,整个襄阳城中,总共有四万余百姓欲要跟刘备南逃,加上刘备原先收拢的八万余人,加起来便是十二万人。

    这可是一个庞大的数目,都能自建一个乡里了。

    此时几个百姓的代表头人前来与刘备相见,刘备让简雍、糜芳等人去组织小道出来的百姓继续南行,自己则与襄阳百姓的头人开始商谈起来。

    对于这方面的交际,刘备是驾轻就熟,不消片刻便让那几位头人纳头便拜,襄阳城下的百姓也欢呼起来。

    而追随刘备而来的那八万余百姓见到此处竟然也有百姓要加入刘备麾下,顿觉自己所做决定果然是正确的,一时间精神气都好了不少,行进速度大大增加。

    而在襄阳城上,蔡瑁与蒯越站在门楼的阴影中远远地看着刘备。

    “异度?此刻城中仍有曹兵五千,我荆州兵两万余,为何不趁势出门,直接将那刘备绑了送与曹丞相?”

    蔡瑁手握宝剑剑柄,疑惑地对蒯越问道,然而蒯越只是淡淡一笑,他伸手指向刘备的身影。

    “刘玄德仁义之名满天下,他可在战争中死,亦可中计而死,却不能在接收百姓时被人暗算而死。”

    蒯越说着看向蔡瑁,他的意思蔡瑁也懂了,若他此刻趁机率兵出城袭击刘备,别说将来整个天下人都会唾骂他,恐怕顷刻间城内的百姓甚至于兵卒都会造反。

    在这种乱世,刘备的仁德就是不少世人心中的一抹亮光,他们或许不会追随,但他们也不会主动去破坏。

    襄阳的百姓与兵卒甚至有不少都认识刘备,往日里刘备时常往返襄阳与新野,那些士卒万一被刘备临阵劝反,别说会损坏自己名声了,一个不好,怕是连襄阳都要直接丢了。

    “万万想不到这名声,竟如此重要。”

    蔡瑁感叹道,曹操与刘备的差距,其实就是输在这里,曹操三屠徐州,固然是出了心头恶气,却也将自己放在了天下百姓的对立面。

    百姓们懂的不多,他们只知曹操残暴,刘备仁德,这便够了。

    蒯越闻言也是点头,但他比蔡瑁看得更远看得更深。

    “若是换作他人,此刻杀了便也杀了,唯独刘备不能。”

    “扮作一时的仁义简单,但此君自入世以来,便一直以仁义行天下,这份坚持,方才是让人无奈而又畏惧之处。”

    蒯越心中对刘备的观感还是不错的,他也认可刘备拥有明主的能力与潜力,然而可惜的是对方偏偏选择了诸葛亮。

    既如此,他蒯越蒯异度便只能推手一把,送你上路了。

    不再观看,鱼饵已经丢下,蒯越便转身下了城楼回了城内,而蔡瑁在继续看了一会后,也觉得心烦,索性也跟着离去了。

    城外百姓在稍做安排后,便在伊籍等人的指挥下,开始与刘备的队伍汇合,双方一起沿着汉水而行。

    毕竟曹军来势汹汹,他们并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了。

    而在此时的江夏,城外大营内,士兵将士们喝声连连,正在日夜操练,其所用的练兵操典,乃是顾盼整理删改过的《纪效新书》。

    这本后世人卷写的兵书在练兵方面的确独到,哪怕是顾盼也没有做太多的调整,而江夏的士卒一直都是接受的《纪效新书》练兵方式,进步飞快。

    至于其他特种兵训练之类的操作,顾盼自然也是尝试过,无奈在兵源未达到一定的强度之前,根本便不可取。

    到得如今,他所练成功的所谓特种兵,也才仅仅五十人不到,比百中取一还要少。

    这些人要么被他提拔至军中将校,要么被他外放去充当斥候,刺探情报。

    而另一方面,顾盼又在江夏城内挖了一处地窖,辅以木梁立柱支撑,在其中打造各式战争器械,进出的工匠均有专人看护,确保无有半分消息泄露。

    江夏在外刺探情报的探子们人手一只的望远筒,便是由此诞生,顾盼称其为天工所。

    PS.写到伊籍的时候笑了,我对不起伊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