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四章 那家人

    随着电闪雷鸣之声,一行人中的孩子们全都吓得蹲在地上。

    中年男子惊恐看了一眼上方的人影,马上弯腰施礼,不敢再动。

    空中人影慢慢下降至张于行前方一两丈之处。

    此时,张于行才看清他的脸,是一个面容冷峻的青年男子,一身黑色的锦缎长袍,双手后背,正盯着周老爷子。

    周老爷子面无惧色,向前微微倾身施礼,道:“老朽所讲,皆为书中所载,并无丝毫冒犯,公子为何动怒?”

    空中的黑袍男子没有说话,仍盯着周老爷子,身上发出的电弧不时击在地上,响起“啪、啪”之声。

    “《夏史通鉴》、《四国大事记》、《大易百年志》等书均有记载,这些书各国均有馆藏,青城山‘文庭’也有备存。如对书中记叙有异议或认为有错漏,依四国传统,世家、文士均可向青城山‘文庭’提出异议或更正请求。”周老爷子再施一礼后,朗声说道。

    空中青年男子听闻后,慢慢收起术法,身边电弧渐渐消失无形。

    沉默半刻,黑袍男子一甩袖袍,直直向山顶飞掠而去。

    空中传来男子深邃的声音:“世人只知书中历史,又怎知其中隐事!”

    随着男子的身形消失在剑门道上方的雪山顶,众人都松了一口气,然后不由自主的加快了赶路的步伐。

    一路疾行,天色渐暗,前方的道路开始宽阔起来。

    一行人终于走出了剑门小道,进入南昆国境内。

    南昆这边的半山腰是一片半山草地,也拴停了不少马匹,还有不少供来往行商租住的帐蓬。

    与东易那面不一样的是,这边半山腰的空气温暖多了,还有不少小贩在此售卖各种南昆食物。

    让张于行感到最神奇的是,这边草地边上还有一个买灯具的铺子,铺子虽小,但灯具很多,基本卖给从南昆国回东易国的人。

    想想也对,灯也算南昆特产,来一趟南昆,回程之时带个南昆灯具回去用,也是顺手之事。

    中年男子租下一个帐蓬,一行人挤着在帐蓬内过夜。

    第二天早晨,一行人采买了一些食物与水,开始下山。

    下山走了几日,终于到了青衣江边。

    远看,两侧青山隐隐,烟柳万家;

    近看,江中水清沙明,天水相映。

    “青衣江边洗青衣,南昆青衣好风景。亲眼所见比书中所载好看多了。”周老爷子喃喃的说道。

    “真是‘青山青水养青人’啊,书载南昆人都比较喜欢着青色衣服,我还不太相信,现在眼见为实啊,只不过看来男子多用深青色,女子多用淡青色,”周老爷子一边走一边指着江边的南昆人说道。

    “除了几大家族的官宅,寻常百姓的宅院、家具都喜用青色呢!”中年男子也轻松的说道。

    到了江边泊船处,找了一艘官船,中年男子向船上管事出具了一份文书,船上管事便招呼一行人上船,并立即收绳起船。

    一行人上船时,船上管事看着队伍中那名跛着脚的男童,对中年男子说道:“这也是你交差的?”

    “这个嘛,这个捎带去请邓管事看看能用不,呃,......,除了这个,其他的可都是很懂事很乖巧的。”中年男子连忙满脸堆笑的回答道。

    官船的管事瞄了一眼张于行等人,叫了一声“开船。”

    官船便向下游驶去。

    在船舱内,中年男子向周老爷子轻声说道:“这是陈家的官船,我们是为陈家办重要的采买,不用付船费,顺流而下,几天即可到沓水码头。”

    张于行飘流在青衣江上之时,乐至城正被西尤军队围困。

    西尤名将霍达山带领一万余名骑兵和二十多位术士,包围了乐至县城。

    县城内的平民已全部撤向王山郡郡府所在的遂宁城。

    现乐至城内驻扎了简州步兵一千余人以及术士十余人。

    县府政室,步兵校官罗岚与王县令以及几个部门官员正在焦急的等待。

    “王大人,确定平民已撤离完毕吧?”

    “早上又清查了一遍,平民肯定是撤离完毕了,都快到威远关了。县府卷宗文档也随平民队伍运走了,粮库也已经开始起运,但矿库......”

    “那堆石头先就不管了,上面还没有下令弃守乐至县呢!”校官罗岚摆摆手说道。

    校官身边的另一军官说道:“说是让我们带兵到乐至来,究竟是守还是不守?守的话,术士们得在城头做些准备啊。要不催一催?”

    “不用催,想必是简州方面也一直没有收到国都的传文。但传文室那边,你要盯紧。”校官罗岚说道。

    传文室内,二名年轻的传文术士正神情严肃的守在“传文鼓”边。

    “传文鼓”是一个形似鼓的匣子,四周刻有符文,在专用的磁膜上用术法写上文字,放入“传文鼓”内,“传文鼓”瞬息之间可将匣中文书传送到另一个对应的“传文鼓”内,对方取出磁膜,将文字拓印到二份普通纸张上,一份留存档案,一份送交主事官员。

    乐至县放置的这个“传文鼓”的上传对象正是位于郡府遂宁城的“传文鼓”,现在乐至城内的军官们焦急等待的,正是来自遂宁城的军令。

    不,应该说是简州的军令。

    本来简州督府位于简州越西郡的绵城,因为王山郡下辖的乐至、昌荣两县均发生了因矿争引发的军事冲突,简州督府决定靠前指挥,便于决策。

    一干军政官员已全部赶到了王山郡的遂宁城,简州的传文室也搬到了遂宁城。

    与乐至县城的传文室不同的是,遂宁城的传文室里有十几个“传文鼓”,分别用于上传国都、其他州以及下辖各郡。

    张于行的母亲与黄金沟村的村民一起撤到乐至县后,住进了自己在乐至县城买的房子,而没有房子的村民则住进了官府提供的营帐。

    虽然她能住着自己的房子,但每天还是以泪洗面。

    她几次找到县官告诉其丈夫与大儿子现在下落不明,可能撤离当天两人都在矿上,没能撤入县城。县府官员告知她,当天在矿上的矿工都被抓了,但国府会尽力营救,让她先自己安顿下来。

    张于行的母亲在乐至县城刚住下才几天,又接到通知撤入遂宁城中。

    遭此突变,丈夫与大儿子也不知所踪,她早已是六神无主,也无能为力。

    接到再撤入遂宁城中的通知时,她很快收拾了东西,随护送的军士前往遂宁城。毕竟,她的儿子于站还在遂宁城的郡立武院学习,她的女儿于瑶还在位于绵城的简州术院学习。她见到自己的儿女,才能有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