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三十九章:大明的路

    “高煦,你可知历朝历代为何皆推行重农抑商之策?”

    朱棣皱眉问道。

    “商人唯利是图,如不加以控制,必然危害社稷。”

    朱高煦面露肃容道。

    很多人认为商业繁荣,可以促进百业的发展,让国家与百姓皆富起来。

    但真正了解历朝英明的帝王施政方略后,&nbp;&nbp;便会发现这些厉害的帝王都善长权衡,任何看似不利的结果,其实都是权衡之后,做出利大于弊的选择。

    就像重农抑商一样。

    “你且说说看。”

    朱棣害怕朱高煦打破千百年来“重农抑商”的局面,从而引发可怕的连锁反应,把大明推向万劫不复的境地。

    毕竟,在他的印象之中,&nbp;&nbp;朱高煦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商业和商人。

    “比方说,&nbp;&nbp;某地闹饥荒,&nbp;&nbp;而作为一个善长投机的商人,必然会比地方官府更加积极的筹集粮食,目的是为了运去灾区卖给灾民。”

    朱高煦缓缓说出了一个例子。

    “而商人花大力气运输到灾区的粮食,灾民不一定能买得起,但可以把耕地卖给商人。如此一来,商人得到耕地作为回报,灾民有了粮也不至于被饿死。看似是个双赢的局面,可那些失去耕地的百姓,将会成为流民。”

    对历代王朝的朝廷来说,流民皆是不稳定群体,必须加以控制。

    不需要朱高煦做过多的解释,朱棣已经明悟上述例子的意思。

    “再比方说,有小张庄和小李庄两个庄子,本来两个庄子皆种植小麦和大豆,可以自给自足。一个商人来到此地,&nbp;&nbp;通过一番调查,&nbp;&nbp;发现小张庄更适合种植小麦,&nbp;&nbp;小李庄更适合种植大豆。”

    朱高煦又说出一个例子。

    “商人以利劝说之后,&nbp;&nbp;从此小张庄只种植小麦,小李庄只种植大豆,两个庄子之间通过商人贸易,各取所需。因为专注于一件农事,这使得小麦、大豆的产量逐年提高,两个庄子的百姓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若每年都这样,确实是一件好事。可总有旱灾水患,导致小麦、大豆减产。两个庄子的百姓不得不找商人借贷,从此这两个庄子的百姓便成为了商人赚钱的工具。”

    “所幸现在有皇家银行与户部银行,可以按最低的利息借贷给受灾的百姓,帮助他们渡过天灾难关。否则的话,长此以往,举债过日子的百姓会越来越多,最后一样会卖地卖人,成为流民。”

    朱棣点头道“不错,绝大多数的商人唯利是图,一旦天下臣僚皆为商人说话,&nbp;&nbp;那各地的百姓将彻底成为商人敛财的工具。”

    “更何况,&nbp;&nbp;商人走南闯北,&nbp;&nbp;见多识广,利字当先,不知忠义,一旦财力达到富可敌国的程度,就会产生更大的野心。虽然商人之中也有仁义之辈,但终归是少数。”

    “而从商的人多了,务农的人就会变少,谁去种地生产粮食?因此,历朝历代无不重农抑商,防止商人做大,威胁朝廷。”

    “爹不必过虑,我自然是知道重商之害的。”

    朱高煦看得出来,朱棣这是担心他推翻历代王朝千百年以来重农抑商的根本国策,转而去追求商业繁荣的虚假一面。

    “爹,我虽然说要四民并重并行,但依然会把‘士’放在第一位,其次为‘农工’,最后才是‘商’。”

    朱高煦认真解释道“天下臣僚是我们老朱家治理大明的帮手,不能不重视对臣僚的管理。”

    “臣僚职权分明,治政目标明确,太平时修建道路、桥梁,并进行水利建设,天灾时积极救灾安民,提高农业生产,鼓励农民从事养殖畜牧,工商业自然而然的会繁荣发展起来。”

    “军备方面,平时加强军队训练,强化战斗力,战时便可快速扫灭贼寇,等于减少对应的军费开支,提高百姓对军队的信心。”

    “至于重要的国家建设,让军工参与其中,以便提高百姓对军队的信任。同时,增强士兵入伍从军的荣誉感,一人当兵,全家光荣!”

    朱高煦心里清楚,将来一旦进入小冰河时期,大明西北必然大旱,和草原游牧民族生存环境开始恶化,这是人力无法改变的天灾。

    到时候,大明朝廷在救灾方面的支出会大大增加,而这是逃避不掉的事实。

    至于官僚阶层是朱高煦对天下实施有效统治的帮手,对朝廷来说,文武官员俸禄这块算是固定开支。

    在天灾降临之时,朝廷不仅不该消减官员的俸禄,反而应当略微增加,以鼓励官僚阶层的积极做事。

    故而,让大明渡过小冰河时期的关键之处,便在于人力能够改变的两个方面,即增加税收与减轻边防压力。

    历史上,从明朝嘉靖时期开始,士绅大量兼并普通农民的土地,并依靠洪武年间朱元璋优待士绅的政策,官商勾结,拒不缴纳税赋。

    再加上朱明宗室越来越多的人口,这便导致大明朝廷的税收逐年下降,到了崇祯年间已经收不到多少税。

    好在历史被改变,永乐初年就已经进行了税收改革,如一条鞭法与摊丁入亩的推行,这让任何人包括士绅在内,甚至皇庄的产出,都需规规矩矩缴纳赋税。

    但永乐年间的税制改革并不彻底,朱高煦还需要再加一把劲。

    “农业之重,乃国之根本,所以儿子打算制定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农民改良农具、种子等,提高生产。同时,手工业的进步,可以反过来促进农业发展。”

    朱高煦接着说道“而修路、修渠等各种建设,皆需要用到工人。因此,儿子也打算制定一些政策,鼓励工匠革新做工技艺,提高时效。”

    此外,朱棣在彻底荡平大漠不服势力之后,根据朱高煦的建议,于长城外的草原上修建了很多互市城镇。

    后世很多不熟悉游牧部落历史的人,往往觉得草原上的部落天生好斗,掠夺成性,经常团结一致,南下侵略中原。

    但实际上,游牧民族一点也不团结,各自为战才是常态,统一才是非常态。

    无论是匈奴的一统,还是突厥的一统,乃至蒙元的一统,无不是出现了一代雄主以及时局造就。

    现实情况下,打仗是会死人的,如果通过互市贸易便可以解决草原部落的生存问题,谁还会冒着被杀死的风险,参加南下掠夺战斗?

    “另外,儿子决定继续加强对大漠的控制,让牧民们的日子过的再好一点,这样草原上的游牧部落抵御天灾的能力会增强,才能减少被迫南下掠劫的次数。如此,我大明北疆边防便可减轻一部分压力。”

    朱高煦又道“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少不了走南闯北的商人把牧民所需的货物贩卖到草原上去。但是,鉴于商人重利的劣根性,儿子决定对商人以及与商人息息相关的商业进行立法,从律法上对商人进行管制。”

    朱棣听到这里,眼前一亮道“士农工商各就其位,各守其法,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感谢梓川哥哥、疯狂的读书者、书友20180502132946110、书友20211204145111961、dog&nbp;&nbp;太阳起&nbp;&nbp;dian、读者20220618090326397973798、星空痕寂之炬、书友20211204145111961等老铁投的推荐票与月票!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