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斯混入的难民被韩国士卒包围时,难民们拒不愿意留在关东之地,韩国士卒的军官大怒,下令放箭,此时对面居然出现了一队秦国士卒。
原来在追逐时,他们没有意识到,竟然已经进入了秦国境内。
秦国士卒将韩国士卒包围后,秦国士卒的军官对韩国士卒说道:“何人敢在秦国境地,肆意射杀秦人”
韩国军官反驳道:“看清楚,他们可不是你们秦人,他们是魏人”
这时,之前那名难民又一次高喊道:“我们想成为秦人,不愿再做魏人了”其他难民也是随声附和着。
闻言,秦国军官对韩国士卒说道“入我秦国,就是秦人,如果你等胆敢杀一人,那就将你们的尸首留下来吧”
随即,秦国的士卒们举起弩箭,对准韩国士卒。
韩国军官见此情形,害怕秦人真的将他们射杀,就对手下人下令撤退。
等到韩国士卒撤退后,秦国的军官下马问道“你们当中,可有来我秦国参加科举的学子啊?”
话音刚落,只见人群中,站出来数十人,其中包括李斯。
李斯也没想到,这群难民中,竟然有这么多的六国学子,难怪韩国士卒会来截住他们。
随后秦国军官对学子们说道“各位先生,请随在下到最近的驿馆歇息,过几天将有队伍专门带各位先生去咸阳参加科举考试,到时,各位跟着去就可以了”
军官说完后,便带着众人来到最近的城市,难民由官府安排住所和田地,而佯装难民的学子及其家眷则住在当地的驿馆中。
李斯等学子,便白天到附近去了解秦国的各种情况,以便考试出现这类的题目。
晚上则是挑灯夜读,多积累知识。
三天后,来了一支近千人的队伍,仔细一看,发现来参加科举考试的六国学子,竟占队伍的七成,李斯等人顿感压力巨大。
但李斯坚信,凭借自己的学识,定能在科举中拔得头筹。
在随后的路程里,这支队伍不断的有人加入,也让其他学子压力倍增。
终于在一个月后,众人来到了秦国的都城咸阳。
等众人进入官府为其准备好的院落后,渭阳君在此早已等候多时。
渭阳君看到众学子后,来到众人面前,说道“各位学子远道而来我秦国,想为我秦国的春秋大业尽力,本君感激不尽。
一个月后,科举考试将会正式开始,首先是初试,会考各位的文学,算学和对关东六国与我秦国的看法。
之后是会试,将由我等朝中大臣出题,分别是军事题一道,政事题一道,文学题一道,通过会试的,就可在秦国的各郡之地做官。
最后是殿试,由大王,太后和国师出题,殿试前十名,留在我秦国朝堂上做官。
各位学子,本君说的,各位可明白?”
众位学子纷纷表示明白,随即渭阳君又说道“本次科举,是我秦国首次科举,因此,不容有失,必须选出有真才实干之人。
因此,如果发现作弊行为,立刻逐出秦国,昭告天下,永不录用,各位可明白”
听到永不录用,还要昭告六国,众学子当即吸了一口凉气。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最在乎脸面,如果自己作弊被发现,那么在民间不仅会失了面皮,还会受到所有学子的嘲讽和谩骂。
更别说要昭告天下,这可是断了自己未来的仕途啊。
当即众学子表示,绝对不会作弊。
渭阳君见敲打完了,规则也说明了,就离开了学子的休息之地。
李斯在渭阳君离开后,带着自己的家眷回到安排好的住处,其他学子也是如此。
回到住处后,李斯当即开始了疯狂的学习,虽然李斯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但毕竟参加的学子众多,而且秦国只收前十名进入朝堂。
最主要的是,这其中还有秦人的学子,对比起来,他们更了解秦国和秦王,在政事方面,他们秦人学子更有优势,因此李斯只能尽自己的所能,去了解秦国。
这时,李斯的妻子拿着一样东西进来,这引起了李斯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