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8章 聚众闹事者,斩!

    第58章聚众闹事者,斩!

    就在皇家布庄张罗的热火朝天时。

    咸阳另一面,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

    咸阳令府衙大门前。

    一个白发苍苍的布衣老者手持拐棍,静静站立,浑浊目光望着衙门中堂。

    一名头发花白的葛衣老者站在其右手边,面庞褶皱如菊,一脸深沉,目光慢慢望向身后越聚越多的人群,又慢慢看向府衙内部迅速聚集的官兵,也是一动不动。

    仿佛崖边屹立的两颗苍劲老松。

    他们是楚南公与黄石公。

    是这次诸子百家行动里最为德高望重的人。

    也算是这批行动者的领头羊。

    在二者身后,聚集了千余名诸子百家的中坚力量,个个神色肃穆,联合起来气势竟无比庞大。几乎要淹没咸阳府衙。

    咸阳是大秦京师,也是有县令的。

    而咸阳县令与关中四十余县,直属于当今内史蒙恬掌管。

    不过蒙恬镇守在北面抵御匈奴,无法分身回来。自然不会出现在这里。

    县衙内部嘈杂一阵。

    涌出大批手持兵戈的披甲士卒,迅速形成一个圆弧,把诸子百家的队伍半包围在衙门外。

    咸阳县令,一个身穿官袍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目光威严,望楚南公与黄石公厉喝道:

    “你们是什么人!在衙门前聚众闹事?”

    楚南公与黄石公傲然自若,正眼都不瞧他。

    而聚众的千余名诸子百家,更无一人理会他。

    此刻一齐高举手臂,喊道:

    “公开造纸术!公开印刷术!”

    “公开造纸术!公开印刷术!”

    这阵仗着实不小。

    引来街边四邻纷纷投来好奇目光。

    过路客也惶惑着眼驻足观望,一时间把几条街给堵了。

    咸阳县令一怔,皱眉呢喃:“诸子百家?”

    ......

    麒麟宫。

    肃穆冷清。

    中车府令赵高凑近龙椅,低声禀报道:

    “陛下,诸子百家见不到您,开始在咸阳府衙聚众闹事了。口号喊的震天价响,说是,要您公开造纸术与印刷术!”

    嬴政正在给奏折打朱批,讥嘲一笑:“让他们闹。看看他们能闹出什么名堂来。”

    赵高:“这些人于陛下,不过一群蝼蚁,不值一晒。但是他们此举,在朝野间似有些影响.....尤其是那些仆射博士们,说是要联名上书.....”

    嬴政停下笔,想了一阵,重新下笔:

    “传下去,让蒙毅准备好,随时听令逮捕闹事的诸子百家。还有,告诉那些家伙,造纸术与印刷术绝不可能公开。朕也不可能见他们。所有仆射博士的上书。让李斯都扣下,不必呈上来。”

    赵高点点头,躬身后退:“诺。”

    诸子百家与大秦当朝官员多少都有私交。

    他们本是想要走引荐这条路,进宫面圣。

    可所有引荐,都被嬴政拒了,还训斥了引荐的官员。

    如此一来,朝堂内没人敢在触怒龙颜。

    这条路便被堵死了。

    别无他法,诸子百家只好联合起来闹事,想要引起嬴政的重视。

    但嬴政显而易见不吃这一套。

    .......

    三日后。

    诸子百家的队伍壮大至两千人。

    聚众在咸阳城各大街道巡游,还吸引了不少寒士参加。

    “诸位同学!”

    “我们今日齐聚在此,是为万民请愿!”

    “是为了让当今皇帝,公开造纸术!印刷术!造福万民!”

    “此种利民技术,不应只掌握在朝廷的手里!必须公开!”

    一名年轻的儒家弟子,站在高台上大声喊话。

    台下的各流派学士纷纷义愤填膺的:

    “公开造纸术印刷术!”

    “公开造纸术印刷术!”

    这样的景象,在咸阳城各大街道都在上演。

    国师府,后花园。

    韩城正躺在竹椅上打盹。

    听到外面传来阵阵响亮口号,睁开眼问:“诸子百家这些人还没消停?闹几天了?”

    一旁扇扇子侍候的红凌美眸转动,想了想,答道:“九日便在城里看见他们聚集,算起来,也该有五天了。”

    “五天.....”

    韩城嘴角边掠过浅笑,重新闭上眼睛,“闹吧,闹得越大越好。”

    诸子百家在京城闹事。

    朝廷却不加以阻止,就很说明问题。

    这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奏。

    次日。

    一些年轻气盛的诸子百家队伍,联合起来,径直冲入咸阳衙门内部打砸,轰散官兵,占据此地,向朝廷示威。

    一个时辰后。

    他们没有等到朝廷的妥协。

    却是等到了九卿廷尉蒙毅率领的秦兵锐士。

    大军攻入咸阳衙门。

    当场格杀顽抗袭击者九人,抓捕头领四十余人,打入大狱。

    又次日。

    经过审判,这些闹事头领被依照大秦律腰斩,弃市。

    这一日,诸子百家在咸阳的游行队伍,就此倏然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