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何要给我燕王府送银子?”朱棣挺纳闷儿的:“辽王他干什么亏心事了?”
张玉说道:“不是,辽王他来永平府找到了商人做生意。”
“和商人做生意?”
朱棣微微皱眉:“我这个植弟也太不把他的辽王身份当身份了,他堂堂辽王,怎么能和商人这些贱民做生意呢?”
徐妙云点了点头,说道:“确实有些不妥。”
“算了,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与本王无关。”朱棣摇了摇头。
见二人如此不上心,张玉连忙开口说道:“不是的,王爷,王妃,辽王爷送的银子有点多啊。”
“有点多?”
朱棣不屑的说道:“就他辽东那穷地方,能给本王送多少银子?五百两?八百两?能给本王送一千两都是本王瞧得起他了!”
徐妙云也忍俊不禁:“哪有你这样损自家弟弟的。”
“不,不是啊,王爷,辽王爷给我们送了二十万两……”
空气仿佛凝固,连带着朱棣和徐妙云脸上的笑意一起凝固了。
“你,你说多,多少?”朱棣说话都有些结巴。
“二十万两啊!王爷!”张玉激动的说道:“是真的二十万两,那都是码的整整齐齐的雪花纹银啊!”
朱棣深吸了一口气,憋了良久才说出了一句脏话:“卧槽……”
他不怀疑张玉骗他。
一来是因为对张玉足够信任,张玉做事想来稳重,不可能会骗他。
二来这银子都送到王府了,还能有假吗?
“二十万两啊……”朱棣有些犯晕。
这位能征善战的燕王爷差点晕倒在地,还是徐妙云扶住了他。
“辽王真是我亲弟弟啊!”
朱棣声音颤抖的说道:“不行,本王得去找辽王,我得当面和他喝一壶去!”
一听这话,张玉吓了个激灵,连忙劝道:“王爷不可啊!这,这让陛下知道了,您和辽王爷都要出事啊!”
大明铁律,王不见王。
王不见王的意思是,藩王不得见藩王。
因为在大明朝藩王的权力太大了,两个藩王要是私下见面,密谋造反,极有可能会掀起一场国难!
亲王就藩之后,别说王见王,就算是回京像再看亲爹亲娘一眼都不成!
朱棣就藩之后,就回过一次京师,是老朱改大宗正院为宗人府,封他为“宗人府右宗正”。就那一次回京,朱棣还要被防贼一样盯着。
要真让他和朱植见面了,朱元璋必然会认为两王造反!
“确实,确实啊,是本王太激动了。”朱棣终于冷静了下来。
徐妙云和张玉这才松了口气。
然而,朱棣下一句话差点让徐妙云掀桌。
“妙云,我记得你妹妹妙锦尚未出嫁是吧。”朱棣突然说道:“嫁给我弟弟朱植如何?”
徐妙云:……
好家伙,为了这二十万两银子,你朱棣连小姨子徐妙锦都要送出去了?
还是个侧妃?
“好像……也不是不可以?”徐妙云心动了。
二十万两的天文数字,换谁谁不激动?
……
京师,乾清宫
“十几个藩王的封国,一季上缴的税收不到五十万两,这算个什么章程!”
清晨尚还优哉游哉的朱元璋,在看完这个季度的税收之后勃然大怒,一气之下将奏折甩在了地上。
“若是未来千秋万代的藩王皆是如此,是不是要把朝廷拖垮,所有的藩王都不必上税,只等朝廷给他们发俸禄!”
“混账!太混账了!”
朱允炆连忙上前安慰:“皇爷爷息怒,龙体为大,这都是小事,小事。”
“这哪儿是什么小事!”朱元璋现在正在气头上:“十几个藩王啊!一个季度才上了不到五十万的税?剩下的银子呢,都让他们吃了吗!”
朱允炆无奈,心想:还不是您老出的主意?让藩王镇守边疆,别说税收了,每年朝廷都不知要掏出来多少军费给各大塞王发下去!
然而朱元璋对于这件事那是选择性健忘,他又要求藩王们镇守边疆,抵御外敌,又要让藩王们每年上税。
一边打仗一边交税?这仗谁算的过来!
你以为谁都和你朱元璋一样,武能上马打天下,文能提笔治天下?
“上位,其实还有藩王上缴的一笔银子,没有上书在奏折上。”影侍悄然间站了出来,提醒道。
“?”
朱元璋愣了一下:“既然是藩王上缴的银子,为何不记录在账上?”
影侍答道:“因为这笔银子没有走户部,而是直接进了内帑。”
户部的国库是国家的银子,而内帑的内库是朱元璋的小金库。
一听这话,朱元璋也反应了过来,轻咳了两声:“这银子是打哪儿来的?”
“是辽王爷送来的。”影侍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