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章:华朝(2)

    哀宗见五胡军队杀来,京师大乱,百官纷纷潜逃,各地再无勤王人马,哀宗已知大势去也,急召祖父,把传国玉玺给了他,让他乘五胡尚未围城之际,赶紧出城,回到两辽地区,积蓄力量,重新恢复华朝天下。祖父大惊,说不敢当此重任,哀宗道:“你家本是皇族,为避讳先朝而自降臣籍,今外敌入京,皇族必当遭难。你可以借势而起,再造天华!”祖父劝哀宗随他一同离开,哀宗叹道,当今这个时候,他去哪里哪里就将兵乱四起,他做为华朝最后一个皇帝,死也得死在京城,这才是帝王本色。他死天下可以保留华朝一线生机,就是让同宗同祖的祖父一族有机会发展壮大。祖父怀揣玉玺,垂泪离开,领着所有在京亲戚连夜出京,第二日下午,探马回报消息,说京城已破,哀宗上吊自尽。祖父在路边冲西南痛哭一场,继续往两辽而来。

    五胡灭国之事很快传遍天下,诸强纷纷自立为王。两辽节度府原本管辖辽东辽西两郡二十六城,辽东郡南部天城最先建立南英,割据十城。而辽西郡郡守闫明借助石韦力量,自立为明主,定都胡城。祖父一向与之不睦,尚行走在辽西郡内,闫明得知就想乘机袭击祖父,然后再攻取辽东郡。多亏旧日好友,现明国锦城太守万斯年提前告知消息,祖父连夜走小路过了凌河。

    祖父回到辽东境内的阜城,立刻加紧戒备,守护着凌河,依旧打着华朝旗号,日夜操练人马。明主军队来到阜城,见无机可乘,引军撤回。两辽节度使只剩下辽东一郡,辖顺宁、奉城、本州、安州、东平、阜城等六府,军队不满三万,民不过六十万。境内有山有水,土地肥沃。东边是女直部和东任部,北边是北史国和铁汗国。南边是南英国,西边则是明国和勐古。可以说是比较小的地方,祖父毫无惧意,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着自己。祖父从来不提华朝玉玺的事情,以致于许多年后,我们才知道。

    祖父有子三人,祖母走的早,就留下一个长子萧国维,就是我的父亲。也许是没有祖母的缘故,父亲早早的就离开了家,在外面游学,他为人坚毅,仗义疏财,结交许多好友,如本州关氏、东平周氏等。祖父若干年后见到父亲,同父亲交谈,对父亲的才智大为赞赏,领着他去了京城。父亲先在华朝禁卫军当统领,后充两辽节度副使。父亲先娶了安州文氏为妻,文家一向贤达,智谋深远,其中舅舅文白最为有才,一直做两辽府文书,只是家境落魄,但父亲看重礼节,娶了母亲。母亲生了大哥和我,还有两个姐姐,父亲后来又娶了韩氏,生了三弟子达。等和祖父进京后,又娶了豪门薛氏之女,生了四弟子恒,因父亲长年在京师,最近几年才回两辽,和自家叔伯较远。而二叔三叔是另外一个祖母所生,和我家来往不多,虽然一直都在顺宁节度府内居住,如祖父的话,生性粗鄙,不知亲疏,后来也知道两位叔叔皆本分之人,只不过不谙世事。

    因我家世代为官,我们这些子弟们,每日都很自在。大家都住在城中内城节度府内的一个大院落里,各房都是独门独院,不过分大小罢了。那时候,大祖父还在世,他的两个儿子已经出京为官,几个堂兄弟特别趾高气扬。

    我在兄弟中排第九,大哥子志排第三,大堂兄子元比我们大十几岁,不学无术,却是嫡长子,挂着小节度的名气,和一些狐朋狗友混在一起,二堂兄子廷却喜欢领着我们玩,经常做的游戏就是领兵打仗。他一直说自己是元帅,封各位兄弟们为将军,排到我和三弟这里,就是副先锋和押粮官。那时我还小,对于这个官职还算满意,以至于在后来领兵打仗时,总喜欢多看一眼那些任副先锋的人。子廷原来和大哥关系挺好,也许是一起读书的缘故,两个人年岁相仿,大哥喜欢读书,和我们玩的时候特别少,子廷对读书却差了许多兴趣,以至于常常偷偷跑出去。二堂兄领着我们这些人天天乱跑,因为我和三弟都小,加上父亲不在家,所以我们是最被欺负的,总被他们捉弄,而且经常要扮演挨打的角色。更让人来气是,二叔三叔家的几位哥哥根本不出声,甚至和他们一起,欺负我们。有时候我很不服气,和母亲说起这些事,母亲叹口气,让我们忍耐。后来我才明白,祖母早逝,母亲在孙辈媳妇当中自然不吃香,大抵是文家以诗书闻名,财富却少得许多,别的婶娘们家非官即富,母亲和她们相聚说话都很少,每天只是由韩姨陪着她。

    当我们慢慢学会坚忍的时候,四堂兄子平总会出面帮助我们,他聪明好学,为人很仗义,我也和他慢慢交好。他家一直以为将来两辽节度使就是他们的,所以,和他家来往的人特别多,而我家除了舅舅不时来探望,很少有外人来探望。

    舅舅文白是个读书人,长得和女人差不多白皙的脸,走起路来很轻盈。父亲常常称赞雍容华贵。他对我很好,也许是我是他最小的外甥,长得像他的缘故吧。他看见我每天都在疯玩,就和母亲建议,让我读书。母亲很奇怪,说府里有教书先生,只是我年纪小罢了。舅舅却说,可以让我早点读书。我小时候经常去舅舅家,总能看见舅舅捧着书看,甚至要求比我还小的表弟读书,我慢慢也很喜欢书籍的味道。

    就这样,我被母亲安排读书,府中有学监,专门教我们这些子弟们学习。教我的先生换了许多,他们根本管不了我们这些人,行伍出身的人家,加上锦衣玉食惯了,根本读不进书。但我发现读书确实是件有趣的事情,以至于,后来,把三弟也叫来一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