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4章 作者,谢谢你帮朕选定太子!

    排行第7的诗人要公布了!

    各个平行世界的人,目光重新聚焦到了零界苍穹的画面中。

    “他本是一代帝王,却最终成为阶下之囚。”

    “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妙解书画、尤擅诗词,被誉为婉约派词宗。”

    “历经丧国之痛后,他的词中无不透露着家国遗恨,词的情感和意境有了极大提升。”

    “最后,在留下一首绝命词之后,他被赵光义用牵机毒酒赐死。”

    “他便是帝王中的词人、词人中的帝王——南唐后主李煜!”

    鉴于李清照上榜后,许多当代观众议论纷纷,都在讨论词人是否该上榜,因此祝桐特意在视频中加入了一条注释。

    “系统注释:广义上的中国古代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古到今主要分为: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八种主要形式。因此,本视频盘点的诗人包括上述形式诗歌的所有作者,并非狭义的古体诗或格律诗作者。”

    看到这条注释后,观众们议论纷纷。

    “这样一来,估计宋朝和唐朝的上榜人数要对半分啊!”

    “或许榜单里面也会出现元曲作家?”

    “难怪白居易只得了第八啊……我大胆猜测苏轼进前五!”

    “我看这下辛弃疾也有点希望了!”

    李白:“宋词、元曲?这是什么东西?”

    各个平行世界的观众正在议论纷纷的时候,一阵悠扬婉转的古筝配乐让人们瞬间安静下来。

    第一首代表作来了。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就是传说中的宋词吗?在大唐,这东西还叫做曲子词,咱老白还写过不少呢!

    李白现在终于明白了宋词就是自己写过的那种曲子词而已,只不过,李白当时只是写给酒肆中的歌姬唱的。

    宋代以后的平行世界里,人们都这首词再也熟悉不过了。

    李煜的经典名作之一。

    然而在宋以前的平行时空里,诗人们还是觉得很新鲜。

    “这些诗,虽然句子长短不同,但是却感觉音律和谐,平仄顺畅,想必是有着严格的押韵和平仄要求!”杜甫仔细琢磨着李煜的这首诗。

    而此时的李世民,却把注意力放在了李煜的介绍之中。

    李世民不亏是聪明人。

    他按照系统注释中的唐诗、宋词、元曲,这三个词,推断出了下一个大一统朝代应该叫做宋朝。

    因为短暂的朝代,不会发展出非常繁荣的文化,更不会形成有影响力的一种固定的文学体裁。

    那么,这个李煜的南唐后主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不叫南唐皇帝?

    这个赐死他的赵光义是什么人?

    这些烦恼萦绕在李世民的脑海中。

    正在此时,李泰和李治到来了。

    “两位皇儿,来得正好!陪为父看看这盘点十大诗人的视频。”

    两位皇子看了一遍回放,李世民有意考考他们。

    “你俩说说,看出了什么门道!”

    李泰府中设有文学馆,专门招揽文士研究文学,此时自然开始抢头发表意见。

    “父皇,儿臣以为此人能排在第7位,自然有其过人之处。据儿臣拙见,此人必然精通音律,他写的这首词,虽然儿臣并不了解其音律和平仄的限定,但一读便知其音韵和谐,极富美感。再者,此诗情景交融,情真意切,催人下泪,实乃一首佳作!”

    李泰点评完,得意洋洋地看了李治一眼。

    李世民不置可否,转向李治问道:“治儿,你呢?”

    “儿臣对于诗文的造诣,全然不及四哥,因此关于这首《相见欢》,儿臣就不再发表议论了。但是,这个作者介绍之中提到的南唐后主、赵光义是什么意思,儿臣认为需要慎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这是否意味着,我大唐最终会被这个宋朝取代?儿臣认为这个赵光义极有可能就是宋朝皇帝,而南唐后主,很可能是我大唐……大唐的遗脉在南方所建立的朝代。儿臣只是根据视频妄加推断,请父皇恕儿臣妄言之罪!”

    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

    “居安思危,这本没有错。朕平日里就教导百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就是要告诉他们,这江山并无永世之主,一旦君主无德无才、昏庸无道i,哪怕如两汉四百年的基业,最终也会人心尽失,改朝换代。这个道理,你们兄弟要谨记!”

    “儿臣牢记父皇教诲!”李泰和李治齐声道。

    “至于这个赵光义,还有宋朝的事,朕还要仔细琢磨琢磨。南唐后主,嗯……这个李煜嘛,我们再看看视频,说不定后面还有别的蛛丝马迹。”

    李世民不愧是老谋深算的帝王,他并不急于去下结论,而是准备看看后续视频再说。

    但对于另一件事,他已经有了结论。

    “假如一个帝王,一心扑在了文学上,满心都是风花雪月、闲愁空恨,那么李煜就是下场啊!”李世民意味深长地说道。

    这句话,李泰和李治都听懂了。

    李泰心中一万匹草泥马奔过:父皇,不是你让我设的文学馆来搞文学的吗?

    李治则心中庆幸不已:幸亏武媚娘昨晚在试衣间告诉我,父皇非常喜欢从视频中查找关于历史演变的蛛丝马迹,这才让我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

    当然,祝桐并不知道,他自己从网上连抄带写的一段作者简介,竟然帮着李世民选定了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