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52、姐夫,你搞这些东西,不会是要谋反吧?

    52、姐夫,你搞这些东西,不会是要谋反吧?

    面对小舅子徐增寿的问题,朱柏没有直接回答。

    而是伸手抓起一旁喝完小米粥的瓷碗,将勺子拿出来。

    轻轻放到刚才洗脸的水盆中。

    那陶瓷碗却没有下沉,始终漂浮在水面上。

    这时

    琼王朱柏才不紧不慢的抬起头,问道:“你看着沉了吗?”

    “哦!——”

    看着水面上漂浮着的瓷碗,徐增寿恍然大悟,“姐夫,我明白了!我这就去三区瞅瞅!”

    说着,徐增寿转头便要走。

    “等等!”

    琼王朱柏这时开口喊住了小舅子,指着徐增寿手里捏着的图纸说道:“船上一些预留的位置,你可得提前计算好,别占用了。”

    听着这话,徐增寿又连忙将手中的图纸打开。

    果然看到图纸上有不少预留下来的空间,不仅甲板上,船舱壁上也有。

    看着这些空位,徐增寿不解问道:“姐夫,这些地方留着干啥的?”

    琼王朱柏躬身将那水盆里的瓷碗抓起,放在一边的木盘中,嘴里漫不经心道:“预留那些位置,作为火炮和火枪的安装点。”

    听着姐夫朱柏云淡风轻的说出这句话,站在原地的徐增寿犹如遭遇一个晴天霹雳。

    僵愣在原地,许久没有动弹。

    又过了会儿,徐增寿才极力压低着声音,小声问道:“姐夫哥,你搞这些东西,不会是要谋反吧?”

    徐增寿说出这话时,两边的婢女却都神色平静,云淡风轻。

    琼王朱柏抬起头,饶有兴致的看着徐增寿问道:“要是我谋反,你是不是要去朝廷检举我?”

    朱柏刚刚说完,只见徐增寿先是一愣,而后疯狂摇头,“你是我姐夫!我不愿意看到你冒险,可你要真走上这条不归路,小舅子我就是舍了这条命,也得给你帮帮场子!”

    对于徐增寿说的话,朱柏并不怀疑。

    按照历史的发展,建文四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一直都是这个小舅子徐增寿在敌后做着情报工作。

    在燕王朱棣攻破到南京城下时,也是这小舅子徐增寿鼓动大明战神李景隆,主动打开城门,放燕王朱棣进城。

    只是这小舅子虽然作了靖难的功臣,可是却没有享受到胜利的果实。

    在城破的时候,建文帝发觉了埋藏在自己身边的卧底徐增寿,继而一剑刺死了他。

    比起徐达的长子徐辉祖,这个四子徐增寿,可要讲情谊,重亲情太多。

    当年燕军南下靖难,可是这大舅子徐辉祖,主动请缨,率军拼命抵抗自己的姐夫朱棣。

    在了解这些历史发展走向之后,此时的琼王朱柏,自然知道谁能用,谁不能用。

    看着眼前一脸激动的徐增寿,朱柏淡然一笑。

    继而开口道:“行了,就冲你这精气神儿,等要造反的时候,一定提前知会你一声。”

    听完朱柏这句话,站在原地的徐增寿脸上挂着苦笑,劝慰道:“姐夫哥,这造反的事儿,咱能不能干还是尽量别干,脑袋还是挂在脖子上舒服···”

    朱柏一挥手,“行了,滚!”

    “好嘞!我走了啊姐夫。”

    ······

    紫禁城

    尚书房内——

    洪武皇帝朱元璋正坐在龙椅上,认真批阅着堆积如小山的奏折。

    在朱元璋身旁站着的,正是太子朱标。

    太子这时手里也拿着一封奏折,辅佐朱元璋一同批阅。

    一来是为了给老朱减轻一些工作压力,毕竟年龄也大了;

    二来,也是老朱为了培养朱标的治国理政能力,趁着自己还健在,让这小子好好练练。

    已经批阅了一上午奏折,此时朱元璋的心里已经有些烦闷,手里的奏折一本本的翻过去,皱着眉头抱怨道:“河南旱灾、山东旱灾、福建倭患!”

    “这老天怎么就不下雨?”

    站在一边的太子朱标捡起朱元璋扔在地上的奏折,看了看,脸色为难道:“父皇,这各地都急需拨款,咱们朝廷的国库···”

    说着国库的问题,朱标便也不在继续说下去,而是选择了乖乖闭嘴。

    提起这个话题,朱元璋也皱起眉头,“这各地一年的赋税才交上来多少?这一年的收成,光这几个省的赈灾款就要全部花完!”

    朱元璋说着,更加来了劲,接着抱怨道:“尤其是那福建的倭患,半年前咱就记得拨了一百万两军费下去,这才多久?又来要军费?”

    一边的太子朱标小声说道:“要不咱再将沿海的百姓往内地迁三十里?”

    朱元璋将手中的奏折摔在龙案上,转头瞪着太子朱标,低喝道:“还迁?”

    “自从海禁开了之后,沿海的老百姓就已经往内地迁了三十里,要是再迁三十里,干脆把沿海让给倭寇算了!”

    见朱元璋生气,太子也低下头沉思。

    两人沉默许久,太子才缓缓抬起头,小声道:“那实在没办法,只能拨款给福建抗倭···”

    朱元璋指着龙案上的福建奏折问道:“福建知府要让朝堂再拨一百万两军饷,你说拨多少?”

    面对朱元璋的问题,太子朱标心里为难,脸上表露出来的神情却是更加为难。

    因为两人都清楚的知道一件事儿:

    国库已经告急了!

    这才六月份,三月份才收了一次税,眼下国库就只剩下不到二百万两银子了。

    再一次再收税,要等到九月份。

    眼下河南、山东的旱灾,各地要求拨款八十万两赈灾,福建抗倭,又要要求拨款一百万两军饷。

    若是一一答应下来,还要倒欠六十万两。

    朱标再次陷入沉默——

    许久才缓缓开口道:“实在不行,就只有加征老百姓的赋税。”

    听到这儿,本就有些恼怒的朱元璋,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开始变得铁青。

    因为他亲身经历过,朝廷一再增加赋税,压在百姓头上将是多么大的山。

    当时如果不是元朝廷一再增加赋税,把老百姓往死里逼,大家也不会造反。

    只要有口吃的,谁愿意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日子。

    想到这里,朱元璋眼神坚定的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