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三章 知识改变命运,敬未来的排长!

    得知祁杨是状元后,父母都乐坏了。

    这换做古代,那就是光耀门楣,一步登天,直接加官授爵啊。

    母亲赶紧跑到屋里,从祁杨交给她的那些肉票粮票里拿出几张,又拿出了两块钱,说要去供销社买几斤猪肉回来,做一顿丰盛的饭菜好好庆祝庆祝。

    祁东祁悦一听,便立刻兴高采烈的跳着脚要同去。

    王红梅拿了两个菜篮,一个交给祁东,一个交给祁悦,娘仨一起兴冲冲的走出了家门。

    祁得禄这才发现说了半天还没请二大爷坐下,赶紧从里面拿出两个板凳,一个放在二大爷面前,一个则递给了祁杨。

    然后,他就从兜里摸出了土烟,点着了之后吧嗒吧嗒的抽着,一双眼却喜滋滋的看着祁杨。

    自己的儿子考上了省级状元,虽然这份荣誉还没到家,但祁杨可从来不说瞎话。

    这小子说话做事稳当着呢,从来不吹牛!

    就像前一段时间,他不吭不响就把家里攒了一年的木炭都快卖光了,给老两口留了许多粮票肉票,还有二十块钱。

    这么多钱,祁得禄两口子两年也攒不下来!

    农民被圈在地里,想要弄点钱出来,实在太难了!

    不是他们比城里人笨,是没有这个条件,更没有这个胆量!

    但这小子就敢到城里去卖炭,而且不声不响的就卖了这么多钱。

    虽然祁得禄两口子始终没有敢向外人提起,但心里却是由衷的高兴。

    家里有了这么多粮票肉票布票什么的,还有这么多钱,他这辈子头一次心里这么高兴,而且一点都不慌。

    二大爷坐下来后,一个劲的问祁杨石城步兵学院的事情。

    “小杨,这个石城步兵学院是个啥学校啊!”

    二大爷虽然戎马半生,但退伍前还是大字不识几个,更不知道石城步兵学院在哪儿,上了有什么用。

    “二大爷,石城步兵学院是专门教军事知识和理论的地方,也就是培养初级军官的学校。”

    听到这里,二大爷更高兴了:

    “这么说,小杨你回头毕业了,就能当军官了?”

    祁杨点了点头:“”毕业后,最起码是个排长吧!”

    二大爷这下子又惊讶的张大了嘴巴:

    “我的乖乖,上完学就是排长了!你二大爷打了小半辈子仗,到退伍前还是个兵蛋子一个,你小子年纪轻轻就能是排长了!”

    说到这儿,二大爷更是高兴:

    “好,今天我一定要跟咱们的小排长喝两杯!”

    祁得禄在一旁咧开大嘴笑着说道:

    “二叔,小杨还没当上排长呢!”

    二大爷呵呵笑道:

    “毕业了不就是了嘛,我先跟未来的排长喝两杯!”

    不一会儿,母亲王红梅就带着祁东祁悦回来了。

    他们买了两斤肉,还破天荒头一次买了卤菜回来,此外还有豆腐,豆芽等等一些这个季节能够买到的好菜。

    这年头还没有塑料大棚,很多反季节蔬菜根本见不到,冬天里人们最常吃的还是大白菜或者豆芽等蔬菜。

    王红梅还买了两瓶白酒,准备让祁得禄和祁杨陪着二大爷好好喝几杯。

    回到家后,王红梅又杀了一只鸡,烧开水后让祁东褪毛,祁悦开始烧火,自己则在厨房里忙活开了。

    不一会儿,厨房里就传出了阵阵香味。

    屋里二大爷三个人闻到厨房里飘出来的阵阵香味,都忍不住的咽口水。

    这年头,过年都不一定能够吃的那么好。

    也是祁杨靠到了五门满分,肯定能拿个省级状元,加上前一段时间祁杨卖木炭家里有了余钱,才让王红梅敢这么大手大脚。

    傍晚,饭做好后,一家人请二大爷坐了主位,然后一起其乐融融的喝酒吃饭!

    母亲王红梅也破天荒的喝了两杯白酒,虽然两杯酒下肚,辣的脸上发红,眼里却盈盈的都是笑意。

    父亲祁得禄也是喝的脸颊发红,却只顾着咧着嘴直乐。

    二大爷则一个劲的和祁杨喝酒,说自己戎马半生打了小半辈子仗,却连个副排长都没有混上,今天他们老祁家出了个高考状元,还是未来的排长,怎么也得好好喝点!

    不知不觉一瓶酒就喝完了,母亲王红梅已经喝的头脑晕晕乎乎的,惦记着还要收拾东西就不敢再喝了。

    父亲祁得禄也已经喝的身子有些摇晃,脸上却仍满是笑容,醉眼惺忪的看着祁杨道:

    “好儿子,不枉你老爹老娘辛苦这么多年培养你!”

    “你老爸我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当年你上学之前,一位先生跟我说了一句话,我算是记在心里了!”

    “从那之后,我和你妈就发誓,就算自己苦点累点,也决不能耽误你们上学!”

    当年祁杨小时候村里上学的孩子并不多,大部分家庭宁愿让孩子留在家里帮着挣工分,也不愿意让孩子上学。

    一个半大孩子虽然挣不了多少工分,但也是一个小劳力,能够帮衬家里不少。

    所以,很多小学的老师校长甚至需要到各个村里劝说家长让孩子上学。

    但大部分家长都觉得这年头学点学问也没啥用,能写自己名字就够了,多挣点工分家里还能生活好点。

    所以很多孩子只是上了两年学就退学回家务农了。

    祁得禄当初也动过让祁杨回家务农帮着挣工分的心思,但老师的一段话,却让他坚定了培养孩子的信念。

    那个老师对祁得禄说:

    “孩子退学回家是能挣工分,但是以后怎么办?难道和你一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一辈子农活?农民的出路太窄了,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

    祁得禄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却记住了这句话的含义。

    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依然像自己一样,只能趴在地里累死累活的挣那几个工分,一年到头紧紧巴巴的过日子。

    所以,他和王红梅宁愿自己苦点累点,也要供祁杨兄妹三人上学!

    听到父亲的话后,祁杨默默的叹了口气。

    可以说,父亲在七十年代就有“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已经比绝大部分父母难得了。

    只可惜,前世的祁杨被分配到了偏僻山区,一呆就说十几年,每个月寄回家的微薄津贴聊胜于无,还不如年纪轻轻就去鹏城打工的弟弟妹妹赚得多。

    后来,等他退伍回到家时,父母已经因为常年操劳过度,没几年就卧病在床,不久后就接连离去了。

    他这个长子,全家最引以为傲和自豪的大学生,几乎没有尽到一个儿子该尽到的孝道,十多年几乎没多少时间陪伴在父母左右,在物质上也没有给到父母相应的支持,没能让他们不那么操劳。

    知识改变命运了吗?

    或许改变了一点,但上天却似乎并没有给前世的自己多一点机会!

    看到醉意朦胧的父亲,祁杨眼眸含着热泪,拿起酒碗,敬了父亲一杯:

    “爸,你放心吧,我走出去后,会让这个家慢慢好起来的。”

    祁得禄欣慰的看着儿子,咧嘴笑道:

    “嗯!你以后肯定会大有作为,出人头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