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章 放心的朱元璋,咱终于找到合适的人选了

    朱元璋不生气,却也十分的好奇。

    自然,所有的政策不可能都是完美的。

    历朝历代为了选拔人才都有不同的制度。

    但是从科举诞生以来,无疑是最好最实用的制度。

    除却贪墨和舞弊走后门这些情况发生。

    只要有真才实学,你就能: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朱允熥知道不能让朱元璋误会,所以进一步解释道:“自然比起举荐和九品中正这些,龙生龙,凤生凤这些世袭门阀要来得好,但是皇爷爷却没有想的是,考试内容的问题,那就是过于重文,而不兼格物致知之道,如此长久下去,对于社会不利,对于国家未来都是不利的!”

    “格物致知?这确实不错,刘伯温走之前,曾也告诉朕,我大明立国几十载了,却也没有一个像是前朝郭守敬那样的精通天文水利,甚至善于算数阴阳五行,知晓自然大道的大才,这确实是朕的疏忽,确实应该要重那格物致知之道!”

    “对啊皇爷爷,八股取士,多是空谈误国的书生,这其中有几个能做事的?每一次地震,每一次堤坝决口,修缮和重建,甚至是探勘震中,堪舆地势,修筑堤坝,改良河道,治理水患的工作,那个八股取士出身的士大夫能做得了?还是得要如郭守敬这样的,深谙格物致知之道的能臣才行!”

    朱允熥知道提远的朱元璋感觉不到!

    那就提前朝。

    前朝都能选拔出这样的人才。

    难道你大明不能?

    你朱元璋不能?

    朱允熥这暗地里还是带一点激将法。

    就是要刺激起朱元璋对于自己“八股取士”的悔意。

    自己这个皇爷爷什么都要比肩汉唐,疆域都得远超前朝。

    这种极具抱负跟野心的帝王,哪能被自己灭掉的前朝比下去?

    所以就得从这里入手。

    帝王的攀比心,那可比普通人还要重一百倍。

    特别还是跟自己对手!

    不管是潜在的还是明面的。

    那都得比对手强才成!

    朱元璋沉默一会儿后,看向下面立着的朱允熥,稍加思索一下,轻轻皱起眉头,问道:“都需要推翻吗?这样的八股?”

    朱允熥自然不会这么孟浪。

    改革哪有这么猛的。

    而且科举换一个形式存在都是必要的。

    不然跃升阶级的道路封堵死了。

    百姓们可就完蛋了!

    寒门子弟唯一的希望也就是这个了。

    更何况,从本质来说,自己也需要听话的臣子们。

    四书五经也好,存天理灭人欲也罢。

    要的就是让士大夫们铁肩担道义,为民请命,忠君爱国,清廉守法。

    自己要的也只是让大明不只是通过科举选拔,选拔出单一的文臣。

    更要大明朝也能培养选拔出——科学家,数理人才,军工人才而已。

    更重要的是,自己也需要一个新的势力培养出来,跟士大夫们相抗衡。

    大明朝末期,可就是所有人都在做事,但是大明朝依然每况愈下,因为都在干自己的事。

    什么事呢?

    ——用国家的账,赚自己的钱,谋自己的利。

    干出这样事情的人,不就是那群士大夫们吗?

    辩解忠奸很难。

    朱允熥很清楚,自己打个三国杀在高端局辨别个忠奸反贼都难。

    更别提是在这封建王朝作为一个君主辨别忠奸了。

    自己要的无非就是制衡和点燃工业革命的火种而已。

    四书五经需要,科举也需要。

    千年的文脉,立于民族之林的东西。

    怎么能切割掉呢?

    那不得被隔壁全部偷过去,想想都恶心。

    而且,朱允熥不是笨蛋,威胁皇帝的事情,他也不会做。

    自己可还要当这大明的皇帝呢!

    朱允熥一拜,答道:“皇爷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能发生偏移,这是八股需要的,君做君主该做的事情,臣做臣子该做的事情,远古时代需要宗教来强调神性,周朝需要周礼来强调血统,而现在我们需要这群士大夫儒生们,替我大明强调——天下为公!”

    朱允熥又道:“凡是接受汉化的王朝,不论是两百一十年的辽朝,还是一百多年的金朝,亦或者是不到百年的前朝,他们无疑都讲究一个政权的合法性,制度和文化是需要相互搭配的,法讲究制度和分配,儒讲究社会契约的构成,君主只要分利就好,皇帝还是皇爷爷,臣子们自然也还是皇爷爷最为忠心的臣子!”

    朱允熥最后道:“孙儿呢,只是希望皇爷爷能将这份利,匀一些给格物致知之道来,为我大明多培养一些如郭守敬这样的能人志士,孙儿称这样的人为——科学家!”

    “天下为公?嗯,孙儿说得不错,朕很满意你的答复!”

    “皇帝跟天下人定契约,就是——天下为公,儒生们天天强调这个,皇爷爷与孙儿可不能被他们偷偷写在史书里骂不是吗?”

    “呵呵,你皇爷爷我才不在乎呢!要的就是行天下事,谋大明盛世太平!”

    “皇爷爷圣明!”

    “那好,皇爷爷也需要格物致知之道,江南的河道,黄河的治理,太需要像是郭守敬那样的人才了,哪怕是李冰父子也行呀!水患,河患,真是大明的头疼所在!八股取士确实要改,孙儿心中肯定有所想法了,日后就交由孙儿你来做!”

    朱允熥一听心中一喜!

    格物致知的人才终于要进入大明的选拔范畴了。

    后面无非是怎么培养和怎么选的事情了。

    文理并重,大明才有前途。

    大明也需要郭守敬这样到过北极圈的理科官员不是!

    更别提后面的大航海和工业革命,更需要这样人才。

    朱允熥心中,也燃起了一阵热血。

    此时的朱元璋望着下方站着的朱允熥。

    也知道,也许根本不用将刘伯温的遗书给自己这个宝贝孙子了。

    自己这个宝贝孙子,已经远超出刘伯温遗书之中建议的太多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

    大明朝交给这样的一位孙儿,朱元璋很放心。

    此时也终于卸下了这几日的疲惫和难过。

    开始有一些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