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56、车是造好了,可是卖给谁

    说实话,1989年,国内货币的购买力很是不行,想花都未必能花的出去。

    所以,对于四合院的价格,陈飞进根本不关心。

    在委托张永民帮忙洽谈后,他续集和马老师去逛北平。

    不一会儿,陈飞进的传呼机响起,陈飞进看了眼内容后,用大哥大打了回去。

    这年头大哥大的续航能力堪忧,大多时候都是关机状态,需要配合传呼机使用。

    消息是一个名为赵剑的中间人打来的,对方是张永民找来的,算是老京城人,也算是张永民的手下。

    “怎么样了?”陈飞进问道。

    赵剑说:“老板,600万都拿不下,至少要650万到700万才行。”

    陈飞进问:“坐地起价?”

    赵剑说:“倒也不是,主要是老住户不愿搬。”

    “院内的住户,基本都在附近上班,我们给的价钱,只够他们在二环买很小的房子。如果他们在二环外买房,离上班距离太远,年轻人不方便,老人嫌不能遛弯。”

    陈飞进笑道:“所以还是钱不够?”

    “对,”赵剑说,“至少要让他们能在二环内买房,这些住户才愿意搬走。即便如此,也还要劝那些老人,毕竟人家在院子里生活了一辈子。”

    陈飞进果断说:“给你700万,你给我搞定这件事,记住别乱来啊。”

    赵剑说:“够了,不过,让这些人全部搬走,恐怕要拖到五六月份了,毕竟买房子搬家也需要时间。”

    “没问题。”陈飞进道。

    1989年的京城楼市还不算离谱,二环内的房价在1000元以内,比盛海的房价要便宜的多。

    但十年后可就不是这个情况,起码翻倍涨。

    马伟都在旁边听得清楚,他笑道:“700万足够买下来了,主要是那里的住户太多了,院子又大。”

    “其实啊,那里的住户早就想搬了,一家几口挤在小房子里,年轻人恨不得早点换地方,老人最后也只能听年轻人的意见。”

    陈飞进不置可否点头。

    当天晚上,赵剑就把所有住户都叫到院子里,搬迁费每平米500元,甚至把过道院子等公共空间都算在里头,非建筑位置每平米100元。

    这主意非常阴损,立即把主要矛盾从愿不愿意搬走、搬迁费够不够,转换成那些公共面积属于谁家的。

    平时相对还算和睦的邻里,瞬间打出狗脑子,为了争抢几平米的过道,最后甚至闹到了公安局。

    那些不想搬的老人都慌了,生怕先搬走的邻居把公共空间卖掉。

    所以他们不管卖不卖,都抢着跟赵剑谈合同,至少要把那些非建筑位置的所有权拿在手里。

    派出所被搞得焦头烂额,他们被请来做公证人,但根本没法做主。

    家里人多的住户说,应该按人头来分公共空间。

    家里人少的说,应该按每户多少平均分配。

    甚至有住得最久的住户,咬死了按年份来分,说什么先到先得。

    住户们的统一战线瞬间瓦解,四合院里天天吵架。

    原本最不愿搬走的老人,反而变得最先离开的一批,实在是被昔日街坊邻居伤透了心,在这儿多待一天都感觉难受。

    最终,在街道办的调解下,大家总算认可了一个比较合理的分配方案。

    陈飞进得知此事,没有去怪赵剑,人家是替自己办事,出发点是好的。

    再说了,人家并没有干什么缺德的事情,比十几年后,那些强拆的包工头强多了,该给的钱一分没少,也没有中间吃回扣。

    不过,陈飞进还是给每户补贴了1000元,算是安抚他们。

    又单独给赵剑一万元的奖励。

    入手房子后,陈飞进按照计划,只安排对四合院进行扩建。

    地下车库该挖,地下室也要有。

    陈飞进还从系统中买了一份现代四合院图纸,先让施工队,照着图纸来在空地上建了一批现代四合院屋子。

    在不破坏原有主题的情况下,一批三四层楼高的四合院拔地而起。

    虽然马老师持反对意见,但听到陈飞进表示,会完全按照明朝的要求来设计修缮,并聘请他亲自来监督、设计,马伟都便不再反对。

    毕竟亲自设计一款四合院,这种机会可不多见,还是在北平。

    若是能传下去,肯定能在圈内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况且,陈飞进并没有要求拆掉原有主题,而是进行了扩建,把一些空地利用起来,又额外买下了隔壁的地皮,进行合并。

    这也多亏了现在是1989年,若是到了2000年以后,这些行为都是明令禁止。

    ……

    四合院买完后,陈飞进马不停蹄回到了榕城。

    老爹陈道平那边传来消息,他们东方红汽车厂“自主研发”的首款汽车,即将完成样车,需要他这个厂长回去看看。

    汽车作为计划中的重要一环,陈飞进十分重视,拒绝了张永民的挽留,立马动身返回了榕城。

    回到榕城,陈飞进第一时间来到汽车厂。

    此时,汽车厂热火朝天,几辆样车正在做测试。

    陈飞进来到一辆样车前,这辆样车已经有了大致雏形,然而仔细看会发现,这车没有空调,没有磁带机……车上没有装载任何多余的东西。

    看到儿子回来,老爹陈道平自豪说:“你的那份蓝图非常不错,加上米国的发动机,这辆车的性能非常好,爬坡、过河都不是问题。”

    “就是国内市场的需求量不会太高,我们为什么不做卡车或者货车?而是要造皮卡和面包车?”

    对于老爹的疑惑,陈飞进耐心解释:“即便我们造卡车和货车,你觉得国内会有多少购买力?”

    “啧……”陈道平一下子被问住了,他下意识觉得,国内跑得最多的是卡车和货车,再不济也是大巴车,因此潜意识里认为,造这些车很有市场。

    可经儿子这么一问,他才反应过来,车造出来卖给谁。

    现在是1989年,路上跑的车寥寥无几,私家车屈指可数,跑出租车的人还属于高薪收入群体。

    把车造出来,卖给谁是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