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地图成了,感觉大才小用了
在太空中,三颗“司南”卫星正在不断的传递着数据。
此时,在蓝星上出现了大量不可视的微生物。
纳米级别的机器人!
在苏创将纳米机器人的构造数据导入在纳米操控程序之后。
这些纳米机器人已经拥有了自我复制的能力。
也就是说,在每隔一段时间,这些纳米机器人就会成倍的增长!
在执行全世界范围的地面数据详情记录的同时,它们还会沿途收集元素,进行纳米机器人的自我复制。
仅仅是一夜之间,这些纳米机器人的数量就突破亿的单位。
而苏川此时也在手忙脚乱的在实验室中操作者。
原本他以为自己构建的这台服务器只要能够撑住全球的地面信息就可以了。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
因为纳米机器人的成倍增长,他所构建的服务器居然撑不住了。
尽管一个纳米机器人占据不了多少服务器的内容。
可奈何,纳米机器人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毕竟是亿的纳米机器人!
在服务器中,不仅要记录纳米机器人的位置,还要记录着纳米机器人的各种状态。
这也没办法,苏川只能够连夜再次构建出一台服务器。
同时在这一段时间,不仅纳米机器人遍布了国内的所有地区。
甚至已经开始蔓延到周边的领国。
这么庞大数量的纳米机器人入侵了周边的领国,并且在途中还利用纳米机器人的构架能力。
架设出拍摄设备,对于路面进行记录拍摄,同时上传到卫星。
这些都在不知不觉之中,悄无声息的进行着。
可终究,周边领国还是察觉到些许的不对劲。
在一些国家的机密地区,也就是秘密实验极地等不对外公开的地区中。
他们发现了端倪。
首当其冲的就是霓虹国。
他们虽然面积小,可也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
在霓虹国的一级机密研究所,一些专家看着设备皱眉起来。
在这研究所中,有着世界顶尖的防勘测设备,拍摄检测器,反雷达、反卫星装置。
一旦有相关的设备对于他们区域进行记录拍摄,或是勘测,在研究所中,会立刻发出警报!
今天不知何为,研究所之中的警报器不断的异响。
几名研究员流露出震惊的神色。
“根据仪器的显示,这附近区域遭到了不明设备偷拍。”
“好像……有什么东西进国家机密区域了!”
很快,整个研究院都乱了起来。
那可是国家机密!
这要是被盗取了,那可是死罪!
可是很快,调查的结果出来了。
最让这些研究所专家疑惑的是,在附近根本没有任何人靠近。
他们也调取了相关的监控,在研究所之中也没有任何的蛛丝马迹。
一切都看起来与往日一般。
难道是仪器坏了?
可在一番检查之后,仪器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而且,他们也完全探查不到究竟是什么东西。
这就有些细思极恐了。
不管如何,最终霓虹国还是加强了附近研究所区域的防范。
这个地方毕竟是国家一级机密。
在其他的领国同样如此。
在他们国家同样也有着秘密研究所类似的区域。
每个国家也都有着相应的机密。
可是他们与霓虹国一般,在各种检测之后,根本就没有探查到任何东西进入区域。
实验室的机密画面被偷拍了?
这特么的不会有不明设备盗取了国家机密信息了吧?
难道是研究所里出了内鬼?
他们都慌了慌,泄露国家机密,那可是重罪。
一时间,以龙国为基础的周边邻国都陷入了恐慌。
表面上,看似所有人都波澜不惊,可背地里早就已经开始暗中戒备了。
事关国家机密,哪怕有可能是机械误报,也不能够放下警惕。
当然,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苏川这是对于这些毫不知情。
他本意只是通过纳米机器人将世界的地面信息收集,来构造一个强大的导航系统。
完全没想到,这不知不觉之中居然惊动了周边的国家。
甚至一些国家还陷入了恐慌。
苏川还在不断的构架着服务器。
不过有纳米机器人在,想要复制一台服务器还是非常简单的。
主要是在系统数据方面,这些东西,需要手动来编辑。
特别是纳米机器人的数据储存方式。
苏川为其进行了优化。
这要是再不优化一下,多少个服务器都不够用。
同时,他还对于纳米机器人的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
最初的纳米机器人是因为无法对于纳米级别的精密仪器进行加工以及组装才会采用榫卯结构。
如今苏川则不用考虑那么多。
他可以直接利用纳米机器人进行组装加工。
这一次重新设计的纳米机器人则是专门为了提取元素而制造。
总得来说,是对于纳米机器人的一次完善。
同时还有就是中央系统的数据更新。
因为纳米机器人的结构及其微小,所能够储存的数据也很小。
苏川也只能够采用临时储蓄的方法。
在云端,对于这些纳米机器人的运算进行了优化。
所有的纳米机器人内置的分子结构也就是自我复制。
同时在下达指令之后,只有特定纳米机器人中,才会记录部分的分子结构。
这样一来,纳米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就再次提高了许多。
大概足足过了一周,纳米机器人才成功的蔓延至全球。
同时全球的导航地图数据,也彻底的完善。
苏川心中震撼。
这些纳米机器人,他甚至完全可以不用收回。
直接散布在全球各地,这样甚至可以做到实施同步全球的地面数据!
在前世里,需要跑几个月的甚至一年的导航地面数据,苏川只需要一秒!
甚至可以做到全球监控一样的效果!
而且,纳米机器人能够自我复制,苏川完全不缺这玩意。
这玩意,还真是这么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