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秋也没多做解释,仅仅是用饱含深意的眼神瞥了好友一眼,就将注意力重新放在了《多元人生》节目上。
【明朝年间,武林纷争,各门派都想称雄天下。但武功最高者却是天山派。】
【天山派门人仅有五人,掌门人逍遥子,同门师姐妹巫行云、李秋水和李沧海,又有掌门弟子丁春秋。只是天山派虽然强大,但是人就有烦恼。】
【李秋水和李沧海同时爱上师兄逍遥子,遥子则情系于李秋水的孪生妹妹李沧海身上,巫行云却爱上同为女子的李沧海,他们师兄妹之间的关系可谓错综复杂,理也理不清楚。】
【天下人都逃不出名利,名者虚妄,利者虚浮。】
【逍遥子的弟子丁春秋野心勃勃,意图权掌天下,霸绝武林,正是为名为利的虚妄者和虚浮者!为此,他不惜偷袭师尊逍遥子,引发天山派动乱。】
【逍遥子因为误中丁春秋的毒功,被逼归隐,伺机而动,再寻时机,重整雄风,清理门户。】
【而逍遥子的失踪,直接引得天山派动乱不休。巫行云和李秋水为了童姥之名和灵鹫宫宫主之位,各自苦练邪功,相互攻伐,各不相让。】
【丁春秋则欲夺取少林至宝《易筋经》和大还丹,获得强大到足以匹敌师叔师伯的力量,以此来独霸武林。】
【为了达到目的,丁春秋更是巧舌如簧,花言巧语说服了师叔李秋水,两人各怀鬼胎,私下结成了盟友。】
【真是一念不平,万恶丛生。】
【逍遥子错估了自己,也错估了丁春秋之毒的霸道,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却又不甘心就此离开,故而归隐在缥缈峰下,设‘珍珑棋局’等待有缘人前来继承他的百年功力,代他清理门户,诛杀叛徒丁春秋。】
【而丁春秋有了师叔李秋水撑腰,直接肆无忌惮,血洗少林,欲夺少林至宝《易筋经》和大还丹,少林方丈临危受命弟子虚竹,前往飘渺峰下破‘珍珑棋局’,以获得报仇雪恨的力量。】
【可惜,虚竹途中被丁春秋的弟子阿紫劫持,被逼传授其少林绝技,在与阿紫的周旋中,阴差阳错下,身中神木鼎毒虫的剧毒。虚竹为了活命,只能被迫习得《易筋经》保命。】
【但修炼《易筋经》的虚竹,浑身燥热难忍,横冲直撞下,直接掉进了琉璜洞中,并看到一大块冰块,当即就抱了上去。】
【可他哪里知道,冰块中却是正在疗伤的巫行云,好在巫行云正逢30年返老还童期,虚弱非常,无力灭杀虚竹,虚竹这才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大难不死的虚竹,最终成功来到缥缈峰,且阴差阳错之下破解了‘玲珑棋局’,获得逍遥子的百年功力加身。】
【而丁春秋却是晚了一步,一气之下毁了逍遥子的尸首泄愤,福祸相依,却意外获得了北冥神功秘籍。】
【另一边,返老还童的巫行云,计划着让阿紫潜入灵鹫宫暗杀李秋水,但阿紫担心自己的武功太差,不足以胜任,无奈下,巫行云传授了阿紫和虚竹瞬间转移大法,然后让虚竹抱着自己和阿紫一起来到了灵鹫宫。】
【李秋水在见到虚竹后,意外看到了虚竹身上的掌门令牌,询问之下,才知道是逍遥子临死相托,让他带着令牌到天涯海阁找李沧海,转告遗言的同时,习得北冥神功。】
【之后,李秋水便假扮妹妹李沧海接待了虚竹,才得知,虚竹已经得到了逍遥子的百年功力,李秋水大喜若狂,失言暴露了身份。而虚竹则乘机使用瞬间转移大法逃离。】
【误打误撞下,虚竹和前来接应的阿紫,逃进了存放李沧海尸身的密室,而李秋水杀来时,巫行云及时赶到,二人都想得到逍遥子的功力,同时利用手段,想吸走虚竹身上的百年功力。】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二人不但没能成功,反而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被虚竹吸了各自的功力,实力大损。】
【也就在这时,丁春秋杀了过来,不得已之下,李秋水只能和巫行云联手,一起对付丁春秋。】
【但今时不同往日,二人功力被吸,实力已经一落千丈,而丁春秋则习得北冥神功,修为大涨,此消彼长下,纵使李秋水和巫行云联手,也非丁春秋之敌,】
【眼看着二人即将死于丁春秋之手,可就在这关键时刻,李沧海的尸体飘到了空中,天山派至宝玉玲珑更是从李沧海的尸体中飞出,一时间,众人纷纷上前争夺,最终却便宜了阿紫。】
【见此情景,众人只能作罢!巫行云随后使出绝招控制住了丁春秋,想让阿紫配合虚竹,一起打出气功弹杀死这个祸害。】
【可惜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丁春秋死了,却又复活了,而且还返老还童,练成了北冥重生法,从此拥有了复活重生之能。】
【好在,在众人一脸懵圈时,巫行云发现,刚刚重生的丁春秋,元神还没有彻底成型,与肉体融合为一,便命令阿紫攻击丁春秋影子中的元神。】
【阿紫身上有天山至宝玉玲珑加持,功力大增,实力不可小觑,全力施为下,攻击力极为强横。果然,阿紫全力出手,成功消灭了丁春,解了众人的生死危机,也替武林消灭了一大魔头。】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人生得意须尽欢,笑看苍生红尘事。可怜如雾亦如梦,情如朝露去匆匆。】
【经此一役,李秋水和巫行云大彻大悟,一个遁入空门,一个一夜白发,先后退隐江湖,不再过问俗世。而阿紫则成了灵鹫宫的新主人。】
【至此,天山鸟飞绝,故人两相忘。】
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一晃而过,随着最后一抹画面逐渐淡化,整个新时空的影像彻底消失。
所有人都不知道,这次呈现出来的画面,虽说只是某个平行时空的部分信息,但依旧看得大家感慨万千,久久不能释怀。
但唯有叶秋几人,感悟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