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一木一按高野健的猜测一致认为这支与其唱对台戏的部队是“抗联残部”。
因当年东北南部的抗联为打开西北根据地间的通道而西征过。
不过,他自己又因爱冒险而带着其随从到离高野健围捕三个“抗联”现场不远的地方“视察”。
结果呢?正当他饶有兴致地带着随员与久岛川谷、小田实进等下属举着望远镜欣赏高野健的杰作时,却意外落入了正赶来救援山丹他们的李云龙的望远镜里。
若不是高野健事先预感并让他们迅速撤离的话,他在这次估计很难逃过被李云龙狙宰的厄运。
为此,他也是很感激高野健的。
不过,正当高野健按他的要求全力捕捉山丹这三人时,他因爱冒险而惹出麻烦,虽因高野健而化险为夷,但自己却被李云龙盯上了。
这样,李云龙也就悄悄跟踪他,凭着李向东在林海雪原练出的足迹辨别绝招,在沙漠中找出了其蛛丝马迹。
结果,战火也就烧到了其刚转到的新驻地。
那他为什么不住进麦拉苏悄悄建造地形复杂,构造坚固的哈拉盖据点呢?
麦拉苏那个据点,其实是高野健按久岛川谷的要求,通过久岛川谷帮助找来的军用地貌图搜索到的。
这个沟壑交错的地方,其实也不属卓斯朗所在的淖门德尔浩署(浩署,相当于县)范畴。
哈拉盖这地方,地属淖门塔拉草原南部的一个叫胡木尔格图浩署的南部丘陵地带。
这个地方地形非常险恶,夏季一旦下起暴雨,山洪就沿着千沟万壑顺势而下,大地上就响起惊心动魄的轰鸣声。
为此,后来当地有一名诗人写下一首诗叫《沟壑》的七律,形容当地气候与地理的特殊:
高原黄土涧沟明,常伴群山暴雨鸣。
九曲洪峰犁旷野。连环激濑逐山倾。
天降帘幌悬云雾,地动千沟锁猛鲸。
神境奇雕江月美,黄尘绿荫尽凝精。
在这个地方,至今还遗留着多处当年的痕迹,向人们诉说着它的昔日的风貌。
为此,该诗人又赋一首七律:《石桥》
城中河上有门桥,风雨兼程百岁遥。
街道古馗今已变,旧梁原样独难凋。
人生五十扶栏久,彼岸孤灯几度挑。
物越千年形若在,即成遗迹孰能料。
从诗中,也不难看出当地的地形的复杂与险恶。
这样的环境,自然也牵引出在沙场苦战的军人的不尽的遐想。
白力嘎当年也是在三江平原北部随其东北骑兵血战鬼子骑兵,留下可歌可泣的爱国篇章。
现在又以其军人的锐利的目光,盯上了鬼子骑兵在此地建造的这一据点,以其为目标,想出一条围点打援的妙计。
李云龙考虑到如果自己摆出派一支部队攻打麦拉苏的那个据点的架势的话,山本会立即派出一支部队增援。
问题是,因卓斯朗与哈拉盖间相隔一百二十余里,在当时的条件下,靠步行是很难做到紧急增援的。
因他已弄清山本北上攻打在卓斯朗附近活动的“抗联”时也命令哈拉盖的麦拉苏派一部分兵力增援高野健的久岛特训队及关外鬼子驻白音海宪兵大队派出的那支小分队。结果眼下哈拉盖伪军据点只有一个营的兵力留守。
说到一个营,也只不过是那个营的营长一起留下守据点一个排而已,也不过是三十来人的伪军。
李云龙估计自己如果摆出攻打麦拉苏的这个据点的架势的话,山本第一个反应就是急调一部分兵力紧急增援哈拉盖伪军。
但派步兵显然做不到紧急增援,而派骑兵,特训队与麦拉苏的伪军显然难以满足这一条件。
毕竟他们都不是骑兵,未接受正规的骑兵训练,就是有马,会骑马也不等于能进行骑兵对骑兵的作战。
而高野健又告诉他,自己面对的这些人,多为当地蒙古人,善于骑射。
因为高野健刚到此地不久,就发现并追捕过一名骑马的女人,后来也搞清楚了这个女子也是当地蒙古族。
面对一群善骑能射的蒙古人,派步兵显然意义不大,因而派骑兵才能达到快速增援的目的。
“幸好巴图仓还未立即到山本一木的驻地。”李云龙听白力嘎的话,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是啊,如他当天就找山本一木,让高野健急调那支宪兵骑兵小队的话,现在可能已出来了,我们拿什么去阻击?”山丹点点头。
“我得马上和山丹队长一起带一批蒙古族青年到各村活动,召一批能骑善射的青年组建一支骑兵,再次迎战日寇。”白力嘎急不可待地抓起他的刀枪,站起来整了整他在当东北骑兵时的军装,说。
“现在着军服不太安全,我看你还是着当地牧民装去吧。”李云龙看着白力嘎的灰色军服,说。
“没事,我着这身军装,他们会更相信我说的话。”白力嘎笑了笑,说。
“那行,现在时间紧,我们也得做好巴图仓的工作,让他先回据点,应付他的营长,等两天,你们做好准备后才让他去向山本一木报信。”
“行。”白力嘎说得很干脆:“我这两天就拉出一支过硬的骑兵,把山本的那支宪兵宰个精光。”
“好!”李云龙高兴地说。
“老团长,”白力嘎又调皮地开起玩笑来:“你可别忘了我答应巴图仓的事,等打完这场战争后,即演一场逮捕并处决巴图仓的假戏让高野健与麦拉苏看,省的日后我们把他送到西部后他们又找他麻烦。”
“这个你放心,我们怎能忘掉曾经帮助我们的群众呢?”李云龙笑着说。
白力嘎这才和山丹一起带着几名蒙古族战士准备出去,他们要到附近各村紧急招收一批年轻人,组建并训练一支骑兵。
“如果你招不到太多的人的话,也可考虑把我带来的抗联老兵加入你们组建的骑兵阻击日本骑兵。”李向东说。
“招不太会骑马的人恐怕不行,关键是骑术高的人。得找那些善于骑马的蒙古族小伙。他们从小就会骑马。只要骑术高超,其余都好办。”白力嘎笑着对李向东的好意表示感谢。
“明白了。”李向东会意地笑笑,说:“有时间也教我带来的那些队员学骑术,以便提高他们的作战能力。”
“行,”白力嘎爽快地答应下来:“我保证把他们教成个个善骑能射,用更高超的本领去歼灭更多的日寇。”
说着,他就和山丹一起匆匆地出去了。
经过两天的探听与寻访,山丹与白力嘎倒也召集出一支六十余人的骑兵队伍。
他们虽说着装不一,有的还身着破旧的蒙古袍,但骑起马来,个个弓马娴熟,尽显飒爽英姿。
“若有军装该多好呀。”白力嘎看着自己好不容易召集的人马,无不感慨地叹着气。
而他们所骑的马,也是他们自己准备并带来的。
这一带虽然已成沦陷区,但群众的抗日热情很高。特别是白音海驻军与日寇和伪军激战后,在淖门塔拉草原多地爆发群众性自发的武装反抗。
关外鬼子也许是考虑这一带的风土人情及地理特色,特地把其战斗力极强的骑兵第四旅第26联队部署在乌兰乌拉、白音海地区。而鬼子的白音海宪兵大队派到卓斯朗的这个宪兵小分队就是这骑兵26联队的一支宪兵部队,是清一色骑兵。
这支骑兵联队,也就是《亮剑》所提到的山崎大队。
考虑这一情况,李云龙也进行了相应的对策。
所以,白力嘎他们很快就召集一批善骑能射蒙古族青年。
可眼下想让这六十余名小伙换装,倒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让我想办法。”李向东对李云龙说:“找广平镇上的卖布料的商人看看,说不定他们有青灰色布料。”
“这不好吧?”李云龙面露难色:“为一场小规模战斗,还费这么多心思干什么?”
“这可不是小事。”李向东摇摇头,说:“这涉及我们的军威与士气。同时,也给敌人制造错觉,让他们误以为这一带来了我军大部队。”
“倒也是呀。”李云龙一怔,忙点头随和道。但其脸上的笑容很快又被愁容代替:“话可说回来,买布的钱可不那么好解决的。”
“这个嘛,”李向东笑了:“请首长放心,我倒是带来了些钱。主要是组织上很重视你的事,让我出来前多带了些钱,以便应急。”
“那就好。”李云龙笑了:“山队长与白队副这两天就抓紧训练这支新组建的骑兵,李队长马上去一趟广平镇和冈嘎图镇,找布料商与裁缝店,赶紧缝制六十多套我军军装。”
说着,老李倒是感慨千万,自己在太行山区因犯战地纪律而遭处分,从正规部队的团级干部,被贬到一个军服厂当厂长。
可现在新建骑兵想换装,自己却变得如此无能为力。他也只能把自己从军服厂带来的一块土灰色布料交给李向东。让他找相似的布料定制军装。
反正李向东也去过太行山区,见过我军正规部队,知道正规我军的服装样式。
“还是多做点吧。”李向东笑着说:“我们倒不如全换成我军军装。”
“不,”李云龙说:“我们暂不考虑这些事。还是着便装行动更有利。全换装易引起敌人的注意,有可能调大部队来扫荡我们,那样对我们不利。”
“哦。”白力嘎似乎明白了什么,突然转身向李云龙说:“我看最好暂时不要做成我们军队的军服。只做成东北军军服。”
“这样不好吧?我们可是人民军队,怎能着旧军队服装打仗呢?”李向东似乎不怎么认同白力嘎的意见。
“不是好不好的问题。”白力嘎若有所思地说:“如我们亮出我军军服,有可能引起关外鬼子的注意,会调来大批鬼子扫荡,这对我们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对,对,对。”李云龙猛醒,立即扭过头对李向东说:“白队副说得很有道理,如换成东北军军服,定制风险也相对小。”
“也是啊。”李向东也开始觉得自己考虑得不周到。这一带毕竟是沦陷区,人心不一。万一遇到日寇顺民,被告密,就别说定罪,甚至连自己都有可能身陷囤囵:“那好,我就按白队副的意思,订制东北军军服吧。”
反正现在投靠鬼子的部分东北军仍在穿着他们原来的军装,我们打着他们的旗号去订制,也不引起裁缝店老板与伙计注意,相对安全些。
“就这么定了。”李云龙最终满意地点点头对李向东说:“你尽量把军装做得大体点,让日寇再认识‘东北军’的厉害。”
“好!”李向东激动地说:“我们一定要打出我们的军威来提升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