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野健是刚从关内鬼子驻关耳庄的一支骑兵部队调来。
具体执行什么任务,其上司也未告诉。
只说关外鬼子司令部从各部队选一批有作战经验的士兵去某地集训。
那高野健为什么一到此地就到一个蒙古人家做客呢?
原来这次关外鬼子挑选士兵时表格上加了几条栏目。
也就是“有何当地熟人,在何地,会当地语言吗”之类栏目。
高野健无意间填了一条在科尔沁草原南端有蒙古族留日同学的信息。
有一个ri本早dao田大学的同学的这条信息,成了他被选中的契机。
就这样,他到了上边交代的目的地后才发现这地方正是其同学的家乡。
这个地方属傀儡府丘陵西城。
这地方叫卓斯朗,属丘陵西城淖门道尔浩署,是草原深处的一个小村。
此村坐落在南北宽十余里,东西长八十余里的一条东西走向的草原上。
南北两边都是白茫茫的沙坨子,坨子上长着片片细柳丛。
“这鬼地方,有什么好吃的?”
石健一郎望着眼前的花草丛生的草地及白茫茫的沙坨子直摇头。
“你可别小看此地呀。”高野健咧开镶有两颗金门牙的嘴笑了。
“可是当地风水宝地呢,牛羊猪狗都有,可以随便吃。”
其实呢?这个关东鬼子伍长高野健也是初来乍到,并不懂本地风土人情。
他只不过凭其早dao田大学的同窗麦拉苏介绍的情况来装熟悉罢了。
石健一郎没再说什么。
他与高野健不是同一个联队。
他们在ri本也不是生活在同一个县里,而是刚认识不久的两个RB兵。
石健一郎来自ri本熊本县,是一座位于九州岛中部地区的市府所在地。
其父亲是一个县府小官员,是位狂热的好战分子。
高野健是从ri本ben州秋tian县过来的,在ri本他只是一名中学生。
他也是九一八事变后才应征来到东北。
只因关外鬼子中表现积极而荣幸被选入这支刚组建的特训队里。
这样才使他与石健一郎在东北的这座小县城相逢。
他们新组建的这支特训小组的人数并不多,总共不过二十六人而已。
不过,这次关外鬼子选择的士兵,全从战斗力较强的基层部队里选出。
也都是有多次参战经验的士兵,不少也曾参与围剿东北抗联战斗。
这支二十六人的部队,分为二个小分队,在鬼子编制内不足一个小队。
但关外鬼子仍按一个小队的编制分配了一名叫久島川谷的中尉,担任小队长。
按照惯例,这支小队被关外鬼子总部定名为久島特训队。
“久島队长怎么一来就让你带我来这找你的同学呢?”
石健一郎见分队长脸色转暖,又控制不住好奇心。
他急步上前,凑近高野健的面,小声问道。
他说的久島队长,前天刚带三个士兵从旗府所在地冈嘎图骑马过来。
高野健带笑的脸色立即转阴,狠狠地瞪了眼前这刚认识不久的上等兵。
刚刚提醒的事,这家伙怎么一转眼就忘了呢?
“这类事,不是你问的事吧?”他说着,脸色倒缓和了许多。
“队长让我去找我的同学,主要是让我多了解些当地人的风俗习惯。”
“久島君是从哪里来的呢?”石健一郎又低声问。
“不太清楚”,高野健摇摇头。
“他是中尉,当然不像我们一样。”
他估计久島可能是二十多年前随军来这里,后来加入关外鬼子部队的军官后代。
“你是怎么知道的?”石健一郎又好奇地问。
“他汉语说得很好,”高野健点着头,若有所思地说。
“而且他好像也会蒙语。”
“关外鬼子把我们带来这个地方集训后去执行什么任务呢?”
这是石健一郎最关心的事,对此他一直忐忑不安。
虽然他一时冲昏头而应征来这儿打仗,但作为一个人,他也是怕死的。
毕竟来这打仗是涉及生死的事,谁不感到有点不安呢?
“这我也不太清楚。”高野健摇摇头说,这倒是真的。
作为参加过多次战斗的伍长,高野健对此也很关心。
同样担心集训结束后被送到敌后执行危险的任务。
为此,他也费了不小心机,想方设法打听集训目的。
他通过县城里的wei满邮政局打电话,悄悄问过其在原部队的一个上司。
那是关外鬼子里的一个神通广大的低级军官,他倒也打听到了。
这样,他也就好不容易地搞清楚了,但不敢告诉别的同伴。
他们是为了给huabei方面军培训的专门搞渗透破坏的人员。
训练结束后他们将被派到关内从事对敌的侦察与攻击活动。
这么说,高野健应已搞清了自己被选入这一特训队的目的。
那他为什么不告诉石健一郎呢?
因为关外鬼子的规矩不允许泄露这类消息。
若因告诉别的士兵引发闹事或逃跑事件,他就被宪兵队抓去处理。
所以,他明知也不敢告诉其他士兵。
现在被石健一郎问住,差点脱口而出,但又立即收住了嘴。
“那你那同学是怎么认识的呢?”
石健一郎见高野健欲言又止的样子。好像明白了什么。
他知趣地没再深问,而是改口把话题转向另一问题上。
“那个蒙古人,是个留日学生,在早dao田大学读书时与我住同一间宿舍。”
高野健松了一口气,他也不知为什么挑选人员都选中会说蒙语的。
这支小队,毕竟是为huabei方面军而准备,以后去太行山一带作战。
为适应训练的环境而选择懂汉、蒙二种语言的士兵,值得么?
他是担心石健一郎看出自己明明知道却不说,错怪自己。
他们这样边走边谈,不知不觉中走到了村头。
他们进村的这条土路,是一条东西走向的,沿村北边通过的简易车道。
高野健老远就看到麦拉苏带着其妻子与两个小儿子正在路边等他呢。
可见这个蒙古人对他的感情也很深。
毕竟在同一个宿舍里住过三四年。同学情谊,还是难忘的。
当然,他并未把自己在关外鬼子服役的事告诉他的这位昔日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