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7章 捷报入宫,这难道真是蜀王做的?!!

    大明宫。

    紫宸殿。

    满朝文武百官皆位列于朝班之上。

    前些时日,因太子李承乾失职之故,使得秦琼兵败失二城。

    前线兵士对敌的士气亦遭到了一定的重创。

    眼下,只得在城池中据守,重拾士气。

    “报!”

    突然间。

    一阵郎呼声响起在殿宇之外。

    “百里捷报入京。”

    “蜀王殿下率军大胜高句丽,拿下平穰城!”

    徐徐之声渐入每一人的耳中。

    原本低沉的大殿,亦因为这番话而焕发了别样的光彩。

    “胜了!前线大胜了!”

    李世民豁然起身,朗声道:“快宣。”

    兵士匆匆入朝,手握捷报,献于朝堂之上。

    “陛下。”

    “快诵读于朝堂之上。”

    李世民急切说道。

    “遵旨。”

    “臣奉旨征讨高句丽,程处默三招破敌,将敌斩于马下,大长我大唐声威!”

    “另,臣以蜀王之策,歼敌数万之余,并顺势拿下平穰城!”

    “……”

    捷报之中,将每一人的战功都一一点出。

    此次平定高句丽,可谓皆是少年英雄们的功绩。

    程咬金、尉迟恭等人闻言,脸色亦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毕竟将门虎子,能有此功绩,亦算是为他们长了脸面。

    但最为令人心惊的,还是李靖在捷报之中点到的蜀王。

    可以说,捷报之中,将蜀王的指挥能力称赞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若是此次没有蜀王的统率和指挥,此次平定高句丽绝对不会有如此顺利。

    当李世民听闻此事的同时,惊喜之余更多的还是震撼。

    难道朕,真的看错了?

    李世民一时间左右不定。

    不良帅袁天罡所报,蜀王终日懒散,无所事事。

    绝对不会有错。

    李靖乃大唐忠心之人,更是大唐战神!

    有此评价,亦绝对不会有任何私心。

    亦或者说,他们二人说的都没有错!

    李恪平日里固然散漫,可并不代表着他没有任何头脑。

    一个懂得隐忍和善于观察的人,才是一个成为帝王的合格标准。

    李世民心想这般,亦忍不住有了将李恪立即召回的打算。

    他想要亲眼看一看,李恪是否真如同杜如晦及李靖所言。

    “传朕旨意,命李恪、李靖等即刻班师回朝。”

    “归朝之日,朕定要好好封赏他们!”

    “遵旨。”

    紫宸殿内。

    李世民手握捷报,面露喜色。

    先前阴霾,更是一扫而空。

    朝班之中,事先支持着太子李承乾的一些臣子们脸色复杂万分。

    加上李承乾此次押送粮草失误,贻误军机,又被禁足于东宫。

    二者皆对比下,哪怕蜀王没有任何战功,亦足以超过当今失宠的太子。

    权衡利弊下,已有不少臣子们心中已暗暗偏向于蜀王。

    ……

    退朝后。

    李世民将不良帅袁天罡宣至殿内。

    “今日朝上之事,你如何看待?”

    袁天罡心头一震,拱手拜道:“陛下恕罪,但臣所查……”

    “请陛下降罪。”

    李世民摆了摆手道:“罢了,届时等恪儿回来后,朕定会细细观察一番。”

    “但眼下,朕最为关心的,反倒是阴山粮草失火一事!”

    “关于此事,可查到什么消息?”

    袁天罡声音低沉道:“回禀陛下,自事情发生后,臣便已派不良人暗中调查这件事。”

    “此次失火,的确事出有因,乃是有人刻意嫁祸于太子!”

    李世民闻言,阴冷的面色中亦夹杂着一丝担忧。

    玄武门之变,绝不能再次重演。

    “彻查此事!”

    “类似玄武门之变一事,绝对不能再次重演!”

    “遵旨。”

    待袁天罡退出于殿宇中后,李世民亦略显无力的坐在龙椅上。

    阴山粮草失火一事的背后,竟然引出了如此大的问题。

    到底是何人想要嫁祸于太子?

    “最好不要是你们兄弟之中的人!”

    李世民沉声一句,心情万般沉重。

    ……

    平穰城。

    李靖将收缴上来的账目等皆呈于李恪面前。

    李恪看着桌案上堆积的满满一桌,诧异的说道:“李将军,你这是……?”

    “殿下,您所说的赋税账目及人丁等全部都在这里了。”

    “请殿下过目。”

    李恪一脸无语道:“李将军,你安排就行,或者到时候直接呈给父皇。”

    “这要是看下去,怕是一晚上都睡不了了。”

    “啊?!这……”

    李靖错愕的望着半倚在长座上的蜀王,一时间有些哭笑不得。

    合着蜀王殿下还是没有变啊!

    不过想想也是,下面的人足以解决清楚,又何须事事皆要劳烦于蜀王。

    “臣遵旨。”

    “那臣这就去安排。”

    正当李靖准备退下之际,李恪却是开口道:“李将军倒也不必如此着急。”

    “眼下战事初定,当好好歇息歇息才是。”

    李靖略显尴尬的笑了笑道:“臣还不累,有些事情也需要好好安顿。”

    “那臣就先不打扰殿下歇息了。”

    “嗯。”

    李靖退出宫殿后,长长呼出一口气,看着一旁堆积成小山的账目,无奈一笑。

    蜀王殿下固然聪慧,但有些事情上还是太过年幼了些。

    虽战况已定,可仍要防备乱贼袭扰。

    更何况,蜀王殿下长年久居深宫,长时间的舟车劳顿,身子不免也有些吃不消。

    “来啊!”

    左右执戟兵士走上前来道:“在!”

    “殿下在宫中歇息,严格把守四周,以防乱贼袭扰。”

    “遵命。”

    话罢,李靖径直的朝着中军大营走去。

    宫阁内。

    李恪双眼微闭,看似轻睡,实则却是在脑海中过着这些时日来发生的事情。

    陡然间,李恪睁开双目,犹如两道利剑迸发而出。

    “惊鲵!”

    话落。

    一道魅惑的黑色身影徐徐从宫阁之上飘落。

    “惊鲵拜见主人!”

    “可有奕剑阁余孽的下落?”

    “回禀主人,奕剑阁余孽皆在罗网掌控之中,现已逃至百里之外,欲等待时机,潜伏至大唐再寻机会。”

    “哼!还真是贼心不死!”

    “速度将奕剑阁余孽解决后,顺便去打探一些宇文成都成长到了何等地步。”

    “遵命。”

    ……

    魏王府。

    砰!

    李泰手掌重重落于茶桌上,冷声道:“今日,你是没有看到文武百官听到父皇称赞蜀王时的神情!”

    “此次征讨突厥,本王无论如何都要拿下!”

    “否则,朝中大臣之心将有半数倾向于其貌不扬的蜀王!”

    李剑松缓缓走上前来,拱手道:“魏王殿下倒也不必如此气恼。”

    “将死之人,让他出出风头又如何?”

    “最终,这一切不也还是魏王殿下的?”

    李泰忽闻此言,目光惊诧的看向李剑松道:“听先生之言,似乎已安排妥当?”

    李剑松嘴角微微上扬,微微颔首道:“一切尽在我的掌握之中。”

    “蜀王殿下归朝之时,便是他命丧之日!”

    “好!”

    李泰高呼一声,豁然起身道:“此事就多多仰仗先生了!”

    “若是你帮我除掉李恪,便是为我立下大功!”

    “以后登基之日,自然少不了陇西李氏的好处!”

    李剑松黔首恭拜道:“那在下先行谢过殿下。”

    李泰微微颔首,仍有一丝不忿道:“也不知道这李恪给李靖灌了什么迷魂汤。”

    “竟然得到了李靖的支持,将如此大的军功全部都推给了李恪!”

    “但!若仅仅只是凭借这些,便想跟我正太子储君之位,还远远不够!”

    话说这般,李泰目光骤然看向李剑松道:“记住!能成大事者,绝对不能有妇人之仁!”

    “这句话是你教给本王的,但现在本王同样说给你!”

    “本王不希望有任何线索查到本王或者陇西李氏的身上。”

    “而只有死人,也才不会开口说话!”

    李剑松微微颔首道:“请魏王殿下放心,在下知晓该如何去做。”

    “嗯!”

    “如此,就放手去做吧!”

    “本王等你的好消息。”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