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007:春闱考核,为何只是南方人?

    天色渐暗。

    熟悉的铜锣声再次响起。

    马车驶过,收走了试卷。

    马威脸上浮现了些许疲惫之色。

    今日的考试,总算是结束了。

    考生可离开考房,在四周活动,但不能离开考院。

    这是为了避免考生回去之后,临时抱佛脚,或是杜绝一切舞弊行为。

    他活动了一下酸麻的四肢,在周遭转悠起来。

    走至一偏僻处。

    却看见一中年妇女,昏迷在角落处的一草木边,脸色非常苍白,生死不知!

    马威心中一动,加快脚步走了过去。

    ……

    深夜。

    考院内部。

    朱元璋高坐主位,下方是闻讯赶来的文武百官。

    首次恩科考试,大明王朝上下都无比重视。

    绝大部分考生多数都是文武百官、或是世家族第的门人。

    像马威这种毫无背景的人寥寥无几。

    就连寒门都算不上。

    所谓的寒门,可不是大家刻板印象中的平民百姓,只是寒微的门第,专指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也叫庶族。

    都说寒门难处贵子。

    实际上这些寒门中也有不少人当朝做官,祖上也有人当过宰相或是一些机要大臣,这仅仅只是以帝王的视角来看,又或是寒门中人自己的谦虚。

    此刻。

    寂静的文院大厅里鸦雀无声。

    文武百官低头不语。

    朱元璋双手放在膝盖上,扫视着群臣。

    片刻后。

    他终于打破了宁静。

    “此番恩科考试,考生情况如何?”

    朱元璋富有磁性的声音响起,在空旷的大厅中回荡在人们耳畔,久久不散。

    一名身穿蟒袍的官员走了出来,他正是此次恩科会试的钦差大臣主考官——崔亮。

    “禀陛下,微臣发现一人,此人名叫吴伯宗,金溪新田人。”

    “吴伯宗从小聪敏,10岁即通举子学业,洪武三年乡试中举,名列第一,为解元。”

    “此番春闱会试,榜首会元,应该是他!”

    崔亮鞠躬道。

    “吴伯宗?”

    朱元璋眼皮一抬,“此人是南方人吧?”

    崔亮额头上渗透出了些许冷汗,轻声道:“是,陛下。”

    与朱元璋对话,等同于贯彻了伴君如伴虎这一俗话。

    朱元璋堪称杀星转世,从崛起到现在,杀的人数不胜数,之前几次恩科考试,之所以一直没有到殿试,没有完全成功,就是因为各种原因,杀了太多的人。

    主考官如韭菜般,杀了一个又一个。

    每一位主考官,就如同脑袋悬在裤腰带上,压力巨大。

    “除了吴伯宗,还有什么人?”

    “试卷批阅完毕了没有?”

    朱元璋眉头微蹙,“为何时间如此漫长?”

    “禀陛下,还有钟昌正,此人来自于金陵本地,学富五车,自小便会作诗,也是附近的著名才子。”

    又有一名大臣走出来说道。

    此人正是他的得意门生。

    “还有高句丽人金涛,此人虽是外邦,但颇有才华。”

    “郭翀(chong),壶关人士,此人博学有文才,亦是大热门人选。”

    “吴公达,此人不光才华出众,还相貌堂堂,是为探花候选。”

    ……

    大臣们一一回答。

    文武百官、或是坊间谈论有名有才的人也统统说了出来。

    至于马威,因为毫无名气,加上又没有任何背景,所以没有任何官员提到过他。

    朱元璋面无表情,眼睛半睁,似乎正在认真听。

    片刻后。

    朱元璋忽然睁眼,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这些人,大多都是南方人吧?为何听不到北方人?”

    他又看了眼殿外的夜幕,眉头紧皱。

    “时间过了那么久,还没批阅完毕吗?”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脸色大变。

    朱元璋的声音不大,却如雷霆般在人们耳边炸开。

    所有人都有种毛骨悚然,头皮发麻的感觉。

    问题来了!

    所有监督考试的官员们,个个满头大汗,如坐针毡。

    之前如割韭菜般杀了一批又一批,这一次如果不解决好,杀头的铡刀,指不定就落到他们脖子处。

    所有人都焦躁起来。

    “禀陛下,此番春闱,将接续首次殿试,五湖四海来了不少英才,考生人数是往年十倍以上,工作繁重,所以速度才慢了一些。”

    见状,崔亮不得不硬着头皮站出来解释。

    “呵呵~”

    朱元璋笑了笑,“五湖四海来了不少英才,为何都是南方人?”

    而在这时。

    一名考官似乎想到了什么,突然激动的站出来,说道:

    “禀陛下,有北方人,此人名叫马威,来自归德府宿州,乃归德府知府举荐,此人八岁中秀才,十一岁参与乡试,都名列榜首,曾被誉为神童,风头无两,甚至知府还将其千金与之结姻,只是不知为何,再也没有考试,隐匿于人海。”

    “此人与马皇后同乡,午时我看了他试卷,此人虽书写笔迹一般,但学识丰富,才华横溢,见解独到清奇,想来此番春闱会试,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那官员用飞快的语速说道。

    “哦?”

    “妹子的同乡?”

    “妹子若是知道,应该会很高兴吧!”

    “宿州啊,算是北方人!”

    朱元璋眉宇伸展,声音变得轻缓了许多。

    在场人们不禁松了一大口气。

    而在这时。

    几名官员,捧着厚厚的试卷,匆匆走进大殿之内。

    “今日春闱试卷已批阅完毕,请皇上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