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1章 今人胜古人!震动天下人心

    石破天惊!

    新华夏的第三期报,真正意义上震动大明。

    一篇张五的新闻,压得大明喘不过气。

    无数人,对着报纸默然。

    他们抬起头,看见天是黑色的,风吹过来,是腐臭的气味。

    无数文人士子,翻遍了圣贤书,找不到一句有用的话。

    原来圣人没教他们,怎么解决土地兼并。

    朝堂百官们,尽皆茫然,为官者为民请命。

    可是,这天下万民的命,该如何去请?

    万千学子们,胸有难平之气,却不知道该如何发泄。

    最后只能愤愤的质问上天,这黑暗世道,究竟如何改变!

    哪怕是之前极尽诋毁许北的顽固儒生们,在这一天,也集体失语了。

    在这样冰冷残酷的世道之下,什么学术争论都变得可笑起来。

    这一天,整个大明都为张五沉默了。

    一个普通的农民,他的名字却让每个人铭记于心,可以说是他一生最高光的时刻了。

    地主乡绅们看到这期报纸,都惶惶不可终日,后面的内容根本不敢继续看下去。

    不知道有多少人悄悄把报纸烧掉。

    似乎这样,可以欺骗自己,让自己心安一点。

    他们对报社咬牙切齿,进行无比恶毒的诅咒。

    而农民.....

    哪里有农民的事情。

    农民们还忙着伺候田地,还满怀期待的想着来年的收成。

    似乎外界的争论风波,都与他们无关。

    可悲的是,他们偏偏就是这场风波的中心。

    什么报纸,也不认字。

    书房里,任亨泰静坐了大半天,他盯着报纸已经许久了。

    一动不动,成为雕塑。

    他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岁。

    本就年龄很大的他,好像一下子就丢失了全部的精气神。

    朱标的新闻,每一个字,都像一柄尖刀刺进了他的心口。

    根本不需要提任亨泰的名字。

    也不需要提出观点。

    只需要把这样血淋淋的现实摆在所有人面前。

    天下人就自然明白过来。

    任亨泰错了,错的离谱。

    道德论已经不攻自破了,现实证明了,道德约束不了兼并行为。

    无数人醒悟过来

    原来在儒家的道德粉饰之下,土地兼并是如此的黑暗残酷。

    原来,历史周期律每时每刻都在支配着所有人,谁也逃脱不了这个宿命。

    所有人都走在一个圆里,明明知道会走到原点,但谁也不能停下来,谁也找不到第二条路。

    只能永远这么走下去,没有尽头。

    这是何等的绝望和无力啊。

    当这篇新闻现世的时候,同时意味着任亨泰的身败名裂。

    输的太彻底了。

    思想的斗争就是这么残酷,前一刻还在享受万人拥戴,下一秒就跌入了万丈深渊。

    任亨泰长叹一声,提起毛笔,写下一封奏疏。

    而这封奏疏,是辞呈。

    一个六部尚书,就这样黯然落幕了。

    他无法再任职了。

    朱元璋不会允许,他也无法坚持。

    因为他的信念动摇了。

    虽然他的文章,是被朱元璋逼着写出来的,但何尝不是自己的真实理念。

    儒家一直以来就是奉行这样的原则的啊。

    为什么会错呢?

    这个问题任亨泰不知道答案。

    但是许北却告诉了天下人。

    在《小安村农村现状调研》的最后,许北终于在报纸上,向天下人发出了第一声呐喊。

    孔子之儒学,起于先秦之时,彼时之社会形制,大异于今时。

    先秦行奴隶制,今时行封建制。

    先秦人少地多,今时人多地少。

    先秦之思想,乃先秦之解,岂能做今时之解?

    是以,以先秦之儒学,指导今时之社会,无异于刻舟求剑!

    欲解今时之矛盾,当靠今时诸君,非靠古人之言。

    社会之进步,岂能无思想之进步?

    许北有言,今人胜古人。

    今人之思想,胜古人之思想。

    望天下诸君,与许北同行,求今日之思,求今日之解!

    这一声呐喊,把大明沉闷古老的思想,撕开了一一角。

    当许北奋力疾呼,开创新思维,开创新华夏。

    震惊者有之,佩服者有之,辱骂者有之,惊恐者有之。

    但整个大明的文人士子,都清楚认识到一件事。

    大明的暴雨就快要来了,谁也不知道它会走向何方。

    许北的宣言,也是对儒学的战书。

    不知道多少大儒,在看到这这些话后,提笔大骂,骂许北乃当世之妖人!

    不知道多少儒学官员,往皇宫上奏,请斩许北!

    他们无法接受,也不能容许任何人挑战圣人的权威,他们是儒学最忠实的信徒。

    但除了这些人,也有一个又一个的士子,开始认真思考起来。

    一千多年前的学问,真的救得了大明百姓吗?

    如果儒学不行,那么前路会在何方呢?

    第三期报纸。

    大明震动,无数暗流涌动。

    聪明的人,已经能预感到,一个大世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