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汉中再往南的道路就更加的难走了,一路上都是群山。
在这样的地方要是自立为王的话是不容易被剿灭的。
幸亏在隋末乱世之中,蜀地并没有被某个军阀给统一,要不然这南征可就不容了。
不过就算是没有强敌阻挡,光是这些群山也是够令人难受的。
尤其是这些道路,很多都是栈道,有的地方仅仅能够令两人并行。
剑阁守将见李智云大军到来直接开门归附,他又没有割据自立的野心,更没有这个实力。
李智云代表的是朝廷,他没有理由阻挡李智云。
旋即,大军在剑阁进行了修整,准备继续南征。
准确来说是南下收降这些地盘。
站在剑阁的城楼上,李智云远远望去只能是看见群山连绵。
“天下已定蜀未定,天下已平蜀难平!”李智云感慨的说了一句。
在旁边的薛收听闻此言却是眼前一亮。
李智云这话说得恰恰非常符合蜀地的特点。
蜀地的位置得天独厚,四面环山,中间却有着肥沃的平原地带,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是出了名的易守难攻,所以每一次经历王朝更迭的时候,这里总是是闻风先动,造成了率先割据的地步。
因为蜀地土地肥沃,但是交通出入却比较凶险,这样就形成了外界相对隔离的局势,蜀地也可以自给自足,只要这里的统治者不是过于残暴,政权反倒是能够很稳定。
“公子刚才说的两句诗真是完美的贴合蜀地,不知又没有完整的诗句?”
薛收之父乃是诗人薛道衡,自幼对诗歌也是颇有研究,听到李智云说了这么两句也想知道这是不是有完整的诗。
不光是薛收,杜如晦、房玄龄这些人也是一样。
至于段志玄、李道宗、李孝恭这些人对诗歌倒是没有什么喜好。
相比较这些诗歌,他们更喜欢打仗。
可惜这一次南下能够打的仗不会太多,只有零星的一点战斗,还是跟土匪流寇之间的战斗。
“这不过是我看到蜀道的艰险有感而发,随口说出来罢了。不过要说诗句吗,我心中倒是略有腹稿了。”
李智云突然想到了什么。
原本听到前半句话之后,薛收已经不抱希望了,可是李智云的后半句话却引起了他的兴趣。
“拿纸笔来!”
李智云对沈复说道。
闻言,沈复立刻去拿纸笔,很快就来到了城楼之上。
看到李智云这样,其他人也是纷纷聚集了过来。
李智云也没有多说什么,拿起笔就开始写了起来。
最前面的三个大字《蜀道难》最为醒目。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薛收读了起来,一开篇就立马令人感到耳目一新。
别说像薛收、杜如晦、房玄龄这样的文士,就是段志玄、李孝恭这些武将在听到这些诗句的时候也能够感受到这种蜀道的艰险。
李智云的手还在快速的写着,论及书法,李智云也是当世顶尖,而且还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笔走龙蛇、龙飞凤舞就是现在李智云的写照。
而且写的越来越快。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
最后一个字落下,薛收的声音也随之停了下来。
安静!
当李智云停下笔的时候,有的只是安静,没有任何的动静。
所有人的时间就像是静止了一样。
片刻,众人这才纷纷缓了过来。
尤其是薛收这些文士,看向李智云更是多了份尊崇。
薛收激动的说道:“公子的《蜀道难》一出世,再看其他的诗歌就索然无味了,公子之才冠绝天下文坛!”
“好一篇《蜀道难》,仅此一篇诗歌便足以傲视文坛!”
其他人也是被李智云的这份才情所钦佩。
之前李智云展现的是军略,现在李智云展现的是诗词歌赋的能力,看书法的话李智云也是当世顶尖。
“不知公子可否将此送给属下。”
薛收向李智云问道。
相比于其他人,他更加的喜欢这首诗。
“伯褒要是喜欢就拿去吧。”
李智云自然是答应了。
薛收谢过,将其小心翼翼的收起来。
房玄龄等人后面也是将这首诗誊抄了下来,反复的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自己确实写不出来。
《蜀道难》这首诗用律体与散文间杂,笔意纵横,豪放洒脱,感情强烈,一唱三叹。
诗中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读了这首诗之后就会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绝壁之险,亦或者是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皆有逼人之势,气象宏伟,境界阔大。
总之在众人看来,这首诗绝对是千古名篇,想必用不了多久这首诗就能够传遍天下了。
而李智云在文坛上的名望也将会更高。
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休整之后,李智云又率领着大军南下,再往南走道路就相对好一些了。
进军的速度也更快了。
(求鲜花、求月票、求评价票、求打赏!求鲜花、求月票、求评价票、求打赏!求鲜花、求月票、求评价票、求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