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051章 这才是箪食壶浆!

    “当时,陛下听闻孙传庭于潼关全军覆没后,便已料到,北境难保,也就立即召宁武伯周遇吉带兵进京,然后力排众议,确定南迁事宜,以李某与宁武伯周公、当今元辅蒋公、大司马张公、锦衣卫右都督吴公、内相王公公为筹备大臣,筹备南迁事宜,于十二月中旬离京,不过离京之日,陛下险些遇刺。”

    回淮安的路上,李国祯向李岩说起这几月皇帝朱由检的事来。

    李岩听到朱由检遇刺事时不禁揪住了心,忙惊讶地道:“竟有此事,想必是建奴所为?”

    “都堂果然睿智!后来,锦衣卫的人说,确系建奴细作所为,意在谋害陛下,使我大明处于群龙无首之态。”

    李国祯笑着说了一句,又道:“好在,陛下英明,早已料到出京时必有波折,也就于离京前一晚借着慰劳宁武伯所带来的官军为由,借机换了甲胄,假扮出城传递诏书的锦衣卫带着数十精骑提前离开了京城,所以让建奴细作扑了个空,他们所打死的不过是一个死士宦官!而那些建奴细作自然也因此败露,被锦衣卫追杀。”

    李岩松了一口气,笑道:“幸而陛下英明,否则若真有不测,后果难以想象,只怕真为我华夏之灾也!”

    “都堂此言甚是,虽然如今大明丢了半壁江山,甚至南迁至淮安时还遭到当地豪绅权贵责难,但因为有陛下在,大伙都有信心,在陛下的带领下,我们自己开荒种田,造屋修路,募民练兵,如今已安顿数万流民,练出精兵数万。”

    李国祯笑着说了起来。

    李岩点了点头:“大顺军正月离开潼关,三月便陷落京师,陛下提前离京是对的,不然若陛下死于京城,朝廷与大顺之间的结更难解也,到时候只怕会便宜了建奴。”

    李岩说着就又笑了起来:“陛下能在十一月便料到三月之事,果然非同常人也,非是李某在襄城伯面前诳语,大明有此圣君,国家有望中兴也!因为在正月,大顺出兵山西时,即便是在下和大顺皇帝都没有料到会在三月进入京师。”

    “你们甚至连吴三桂会投清都没料到,我们陛下早已料到吴三桂很大可能投清,所以就把他吴三桂最喜欢的爱妾提前带走了,还下旨让吴三桂别投清,现在吴三桂不知被陛下戴了多少次绿帽子,如今陈圆圆在后宫只怕天天被陛下前进后出呢,哈哈哈!”

    襄城伯李国祯很是开心地笑了起来,似乎睡了陈圆圆的是他自己一样。

    李岩见此颇为尴尬地笑了笑,点了点头:“诚如襄城伯所言,在下只是料到吴三桂可能投清,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而陛下能提前预判到,提前下谕旨阻止吴三桂投清,使得吴三桂难以再撒谎是奉旨借清兵入关,如此一来,天下有志之士,也就不会误会陛下不容流贼也!李岩愿意归附朝廷,便也是因为陛下此举,陛下之胸襟,足堪比唐宗宋祖也!”

    “前面就到武家墩了,是陛下在这里设的第一个皇庄屯堡,都堂可以在此登岸随李某去看看!

    这里以前被李自成张献忠那伙流贼祸害的不浅,当然,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左良玉这狗娘养的也没少祸害这里的百姓,都说匪过如梳,兵过如篦,胡过如屠,如我大明的百姓这几年苦啊,既被流贼劫,也被官兵抢,更被鞑子杀!

    好在我大明皇帝直属的近卫军不一样,这里的老百姓都很拥戴他们,而且虽然近卫军不多,但在李某看来,精气神不逊历史上提过的岳家军,甚至更厉害,因为他们是天子亲军,李都堂若不信,一会儿亲眼看看就知道了,这里有一支近卫军兵马在这里驻扎训练。”

    李国祯说着就先登了岸。

    李岩倒也好奇地跟了来,很快他就听见了岸边不远处的军营里传来的歌声。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建奴不顾身!

    忍情轻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

    昂然含笑赴沙场,大旗招展日无光。

    气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长矢射天狼。”

    ……

    李岩听后不禁眼眶湿润,盈盈落泪,连声赞叹道:“好歌,好歌!李某恨没有早日来投靠,也定要与他们一起为大明为汉家存亡而战!”

    李岩只觉内心心潮澎湃起来,捏紧了拳头,认真地看向了四周。

    只见稻谷绵延似海,四处屋舍俨然。

    而在一农舍前,李岩发现竟有身着鸳鸯战袍的官军在为百姓推磨,而一老妪却正往另一官军怀里硬塞鸡蛋,而那官军竟硬是不要。

    “老人家,这个我们不能要,帮你们是我们增进军民关系的任务,你们不用给东西,我们是有纪律的,不能拿人民群众的一针一线!”

    李岩看着这场景,听着这些话,十分震惊,不禁看向李国祯,十分激动地说道:“箪食壶浆!真的是箪食壶浆!李某今日居然真的能见到如古人口中所称颂的王师!此乃真正的王师也!难得如此,难得如此啊!有此受百姓爱戴之军队,有如此爱民守纪之官兵,建奴必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