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章 不及时纳贡,斩其首级,悬于国门

    山海关外。

    朝鲜国派出重兵,奇袭瓦剌等部落后方,断掉他们退路。

    王骥和徐坤率领三大营深入山岭,纵深三百里打击瓦剌外族部落。

    这一战,打出大明帝国威风。

    不但威震草原部落。

    更是令大明附属十三国,都看到大明帝国的强大。

    三日内。

    大明附属十三国便凑足先前两倍之余的岁贡,星夜赶往大明帝国纳贡。

    紫禁城!

    皇宫宣政殿!

    朱见深坐在龙椅上,翻阅着附属国使臣呈来的岁贡礼单。

    两侧朝班,满朝文武喜极而泣。

    大明雄主,虽为少年,却已大鹏展翅。

    凭此一役,便打出大明帝国威严。

    内阁首辅李贤走出朝班:“陛下,此次纳贡附属国,共有十二位。除却朝鲜国每年纳贡外,其余附属国均补足先前缺少的岁贡。”

    “并且提升两倍有余。”

    朱见深微微颔首,不怒自威道:“说几个来听听?”

    “回陛下,有安南、硫球、婆罗、真腊、苏禄、美洛居、日罗夏治等国。”

    李贤纵然老迈,可是声音却很洪亮。

    每当他喊出一国的名字,在朝使臣均是心中一颤。

    他们奉国王之命,前来宗主国纳贡。

    可是他们心里都清楚,这些年他们是如何对待宗主国的。

    十二位外臣战战兢兢地站在朝堂上,一个个低眉垂目,余光都不敢瞥向龙椅上的皇帝。

    朱见深扫了这些外臣一眼,随手将礼单放置龙书案上,鼻中发出一声冷哼。

    “一群见风使舵之辈!以为缴纳两倍的岁贡,就能让朕原谅你们吗?”

    外臣们吓了一跳,连忙惶恐跪拜在大殿上,颤声道:“陛下恕罪,我等也有迫不得已的苦衷。”

    “这些年来天灾严重,再加上匪患盛行,赋税少得可怜,还望陛下恕罪。”

    “从今以后,我等绝对不敢拖欠!”

    龙椅上,朱见深目光微凝,匪患一事,他倒有所耳闻。

    然而,这一切不过是他们的借口。

    对于这些附属国,朱见深倒没有诛灭的打算。

    “念在你们知错的份上,朕再给你们一次机会。”

    “回去告诉你们的国王,以后的每一年,若岁贡不及时纳来,朕的大军必定亲至,斩其首级悬于国门之上!”

    “此次剿灭瓦剌部落,你等回去以后,随同朝鲜国灭其后方,一个不留!”

    “遵命!”

    外朝使臣回应一声,躬身从金銮殿内退了出去。

    大明天子的威严实在太可怕了。

    就如万丈山恋压在心头,让他们透不过气来。

    他们越是呆下去,越觉得心头压抑。

    等到外臣退下以后。

    内阁次辅陈文走出朝班,拱手道:“吾皇圣明!”

    朝中文武百官,都诧异地看着陈文。

    陈文朗声道:“陛下天威,震慑周邦邻国。绝妙之计,令我大明将士伤亡降到最低。属实圣明。”

    “吾皇圣明!”

    文武群臣恍然大悟,纷纷地点头赞许。

    朱见深脸上露出一抹令人捉摸不透的笑容,目光看到陈文的身上。

    “阁老盛赞。依朕看来,阁老倒是精明能干!”

    陈文有些发懵。

    自己未曾出言献策,何来精明能干之说?

    朱见深脸上的笑容消失不见,转而化为威严。

    他冷峻的目光环视着朝中群臣,肃然道:“今日,朕要再告诉你们一件事。”

    “朕要做治世明君,要的是治世能臣,非溜须拍马之辈!”

    朱见深豁然起身,径直离去。

    陈文愣在场上,只觉无比尴尬。

    天子之言,自然是在训斥陈文。

    同样是在告诫文武百官。

    他是圣君,不需要溜须拍马之人!

    李贤和陈文两人同为阁老,但暗中却是争夺不休。

    虽然李贤已是内阁首辅,可陈文一直没有放弃。

    总想着把李贤给挤下去。

    眼下朱见深此言,就是给他们敲响警钟。

    争权夺利,请往他处!

    ……

    养心殿。

    朱见深将十二国的岁贡礼单放在桌案上。

    此次这些国共计缴纳岁贡达五百万两之多。

    再加上大明国库中原有的银两,目前已近八百万两。

    目前,锦衣卫和东西两厂,都在重建扩招中。

    对曹正淳等人的能力,朱见深颇为放心。

    可在火器方面,却一直延用着永乐年间的火器。

    自当年永乐一朝后,郑和下西洋的盛景,便再也没有出现过。

    不是历代皇帝不想重现往日恢弘,实在是大明国库空虚,根本拿不出足够的银两。

    时隔数代,当年郑和下西洋的战舰能否使用,都在未知之数。

    朱见深看着面前的礼单,手指轻轻地敲击着桌案,眉目间陷入深思。

    半刻过后。

    朱见深面目威严地道:“传旨,即刻宣召神机营副将魏升、工部尚书王复入宫见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