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二章 报社记者到来。

    “石油!”

    因为前世李子轩是学习应用化学专业的,所以他对这个东西了解远比许多人要多很多。

    它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而这种液体,后世称为“工业的血液”

    它不但在未来给与了汽车运输业提供了动力,也为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研发提供化学原料。

    当然,在汽车工业还未展开了鹰酱国来说,石油主要是用于生产照明的煤油。

    其价值还比不上未来。

    当然,即便这样也不等于说,石油就不值钱。

    实际上,鹰酱国第一个托拉斯集团,就是垄断了全鹰酱国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

    鹰酱国首位亿万富翁,约翰·洛克菲勒就是站在石油上的巨人。

    而李子轩现在所在的1882年,也正是其正式成为托拉斯集团的年份。

    因为现在还不知道系统给与的石油坐标储存量,所以暂时李子轩还无法给与估值。

    但是随着石油坐标的出现,他相信李家财富可以尽快成长。

    要知道现在李家不过才是一级家族,而升级二级家族需要十万美元,三级家族则是一百万美元。

    在这个时代来说,一百万美元已经相当于天文数字了。

    稍加思索,李子轩决定暂时不管石油坐标的事情,等到过一段时间剃须刀厂生产稳定了以后在说服老爹和老史密斯一起

    前往坐标处实地考察一下,反正坐标也是在加州,离旧金山并不远。

    不过,在这之前他会让人调查一下,那块土地是否已经有主了。

    烤肉party的第二天,

    加州的德杨兄弟《每日要闻纪事报》一名记者来到了李——史密斯剃须刀厂,

    按照后世的说法,这家伙就是广告导演,但是在这个年代,他不过是拿着一个牛皮箱就走进了工厂。‘

    作为工厂的最大股东,李石接待了这位名叫克里斯托弗·布莱克的记者。

    “早上好,布莱克先生,我是这家工厂的主人,你可以叫我李!”

    专门换上一身得体红色条纹西装的李石以英文流利的说道。

    虽然对于这家工厂的主人是夏国人感到惊奇,

    不过,作为报社记者的克里斯托弗·布莱克还是表现出相当涵养和李石握了握手

    “你好,李先生!”

    因为昨天的party,老史密斯喝了不少酒,所以今天并未出席。

    所以,克里斯托弗·布莱克说道:

    “我这次前来主要是报社和史密斯先生谈妥了,专门为了你们工厂生产的剃须刀写一篇报告和拍一些照片!”

    闻言,李石点了点头,实际上老史密斯两天前就去了《每日要闻纪事报》旧金山总部,

    花了整整一千美元拿下了未来三个月,《每日要闻纪事报》的一个广告版面。

    不过,像老史密斯这种西部牛仔,只要碰上酒,什么事情都会忘在脑后。

    要不然小胖子哈维的母亲,施罗德夫人也不会前往洛杉矶参加什么妇女禁酒联盟,整整两个月都没有回来了。

    李石将克里斯托弗·布莱克引入了办公室。

    期间这位记者看着工厂内的工人熟练的使用机器,将一块块的铁皮制作成剃须刀的把子,然后无数被打磨的刀片哗啦啦的落下。

    在煤炭与蒸汽中,工厂一副热火朝天的样子,他笑着说道

    “李先生的工厂看起来效益很好!”

    老爹也知道鹰酱国的人并不喜欢谦虚,所以就点了点头

    “恩,的确还好,所以我们才想增加一些知名度,将产品卖到整个加州!”

    “哈哈,那你们选择我们《每日要闻纪事报》绝对没有错,要知道我们报纸可是整个加州最大的报纸,每一期都能卖出几十万份!”

    闻言,李石也故意的太高一下对方

    “当然,也只有像贵报这样有实力的报纸,才值得我们这样的投入,要知道像《旧金山晚报》一个三个月的广告版面可是只需要五百美元!”

    “哼,那家报纸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就像他们弄出那位可笑的皇帝!”

    克里斯托弗·布莱克带着一抹讥讽的嘲笑

    跟在老爹身后的李子轩自然知道这位记者说的是谁,

    1859年9月17日,一名衣着破烂的男子走进《旧金山晚报》报社的办公室,

    向编辑递交了他起草的一份诏书并署名“鹰酱国皇帝诺顿一世”

    令人吃惊的是,报社的编辑并没有把这张荒唐的字条扔进废纸篓,而是在第二天以《美国皇帝在我们中间》为题在头版刊登了这份诏书。

    至此,《旧金山晚报》轰动一时。

    不过那位以小丑形象被捧起来的鹰酱国皇帝诺顿一世却并没有沦为小丑。

    他维护治安,督促市政设施,在报纸上颁布过许多诏书,针砭时弊,言辞犀利的深受旧金山人民的喜爱。

    虽然两年前这位皇帝离世了,不过,一般的旧金山人都很尊敬这位皇帝。

    连李子轩脑海中都有着这位皇帝的记忆,牵着两条狗拄着一条文明仗巡视着街道,检查公共设施建设、警察出勤。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眼前的这位记者一定不是生活在这里许久的旧金山人。

    虽然李石对于对方的观点有些不喜,但是广告的钱已经付过了,所以他也没有说什么。

    在拿出一把精心制作的剃须刀和刀片后,这位布莱克记者就从随身携带的牛皮箱中,

    拿出一架比起一本书略大的黑色机器。

    看到机器的瞬间李子轩眼睛一亮,前世他在某个芒果台看的一个综艺活动中,见到过这架机器。

    1880年柯林相机,在胶卷还未发明前的时代,这种相机是以溴化银感光材料涂制的玻璃作为干版,然后制作胶片。

    随着,这位记者换了好几块玻璃板拍了照片后,又拿出小本子采访了李家父子。

    特别听说,连他都在使用的安全李式剃须刀是只有十岁多的李子轩设计发明的后,他顿时十分兴趣的对李子轩问了许多问题。

    比如为什么要设计剃须刀,作为小孩子的他还没有这种需要吧。

    “因为看到父亲刮胡子时会伤到他自己,所以就想设计一款更加安全的剃须刀!”

    “那设计灵感呢?”布莱克记者拿着笔一边写,一边问道。

    “在旧金山街上看到过一些汉斯裔制作的一种叫汉堡的食物,灵感就是那种东西!”

    “汉堡?!以汉斯的城市命名的食物吗?”这位记者决定回到市内就去见识一下这种叫做汉堡的东西。

    接着,他又问了一些问题。

    李子轩对答如流,丝毫没有一点十岁小孩子的紧张和胆怯。

    给这位记者的感觉就像是在采访一名成功人士,那眼神中透出的浓浓自信,没有一点这个时代夏国人的自卑。

    “我突然觉得这次前来,最大收获并不是剃须刀,而是这个叫做布鲁斯李的孩子,噢,上帝啊,他太优秀了,实在难以想象他竟然是一名归化的夏国人!”

    布莱克记者在登上回到市区的马车时感叹道。

    在离开前,他说广告会在三天后报纸的一版进行刊登。

    李石塞给对方五美元作为劳务费,让对方满脸笑容座上马车回到了市区。

    (PS:新书求收藏,鲜花,票票,新书就像是幼苗一样,希望得到各位看官的呵护,谢谢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