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九十三章 想法

    罗阳大模大样点上烟,直接就对易育良问道:“老易,今天来就是上回电话和你说的那事,都过去好几天了,你这边安排的怎么样了?”

    “呵呵,罗科瞧您说的,您都提了我能不上心么?”易育良笑着说道:“沪海几大食品店,百货公司还有各区的烟糖、粮油、果品这些渠道全都打好招呼了,您只要到货前告诉我时间就行,我通知他们下面安排,到时候直接把货送过去找对接人收货就成了。”

    易育良早有准备,顺手把刚才去拿烟时候从抽屉取出一张纸递了过去,上面写着密密麻麻一排排单位名字和联系人名、电话什么的。

    罗阳接过扫了一眼就递给了一旁的宋援朝,宋援朝取过细看,表面平静,心里却暗暗高兴。

    罗阳还真是找对人了,易育良给出的这份单位名单非常齐全,几乎把沪海主要市场一网打尽。

    作为沪海人宋援朝非常清楚沪海的市场结构,这个沪海商品市场主要由几块组成,一块是各大百货公司,比如第一百货、第二百货直到十二百货。

    这十二家百货公司遍布沪海各区,是沪海百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第一百货最有名气,全国都知道它的名头。

    但在食品类产品上,各百货公司虽然有一定的实力,可并不占据市场份额的大部,实际上从食品类产品方面来看,真正占据份额的是沪海各大食品店(公司)。

    和百货公司一样,食品公司也分为一二三四五,其中名气最大的是大马路上的第一食品和霞飞路上的第二食品,此外还有一些老字号的食品店,都坐落在沪海商业最繁华的区域。

    除去百货公司和食品公司,各区的烟糖(烟酒)公司、果品公司、粮油公司也有各自的渠道,这些渠道覆盖了整个沪海的商业圈,易育良拿出来的这份清单里全有。

    当然了,沪海还有大大小小的烟纸店,这和金陵是一样的,而且从数量来说远超金陵地区。不过宋援朝并没有采用当初在金陵的直供销售模式,当时在金陵用这种销售模式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金陵同类饮料厂家并非只有一分厂一家,市场有相当竞争,而且一分厂因为之前厂长贾凡不作为的原因仅仅只维持一个供销社的渠道。

    二来,金陵是一分厂的所在地,天然就有地利之便,直供销售模式在本地很容易展开。

    用这种模式迅速打开市场是最合适的手段,可这种手段在新品销售方面就不适用了。

    如果在新品销售方面也采用这种模式的话,宋援朝必须在各地进行大量的投入,这个投入不仅需要足够满足和辐射地区的仓储,还有配送等等。这样的做法有些不合时宜,再加上新品刚准备上市,产品在全国市场是独一无二的,用最小的代价打开市场采取现在的方式是最合适的。

    当宋援朝在看这份名单的时候,易育良马上就明白了罗阳说的这件事正主就在自己面前,能让罗阳这么上心,还亲自带人登门,这个宋援朝可不简单啊。

    看完名单,宋援朝微微点头,询问易育良一些细节,比如后续的账款结算,货物摆放位置,单次送货量等等各方面。

    易育良边听边从口袋里掏出个本子记下,能回答的当即就给了宋援朝答桉,暂时吃不准的他也坦然和宋援朝说自己会去和下面沟通,以他的看法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除非产品实在是不好卖,摆在店里一个月都卖不出去几件,一般来说他都能做主。

    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等把事全部落实完后,时间也近十点了。

    “易处,那么这件事就麻烦您了。”站起身,宋援朝笑容满面地向易育良伸出手。

    紧紧握住宋援朝的手,易育良非常热情道:“不麻烦不麻烦,都是为了工作嘛,这是我应该做的。”

    “还是得感谢您,这一下可帮了我不少忙。”

    “呵呵,您实在是太客气了。”易育良说道:“宋科,您看这都马上到饭点了,还是一起吃个饭吧?我现在就给打电话,楼下有家粤菜馆不错?”

    “不用了,我这次回来呆不了多久,还有许多事要办,下次吧,等产品上市我来请您。”上午十点吃什么午饭?亏他想得出来,宋援朝来沪海还有许多事呢,当即婉拒道。

    “您是……?”易育良似乎听出了宋援朝话外的意思,微微一挑眉头。

    “呵呵,我是沪海人,不过之前一直住在燕京,现在在金陵工作。”宋援朝笑着解释了一句。

    “哎幼,闹了半天居然是老乡啊!”易育良顿时就笑了起来:“我是燕京人,现在在沪海工作,这不是老乡是什么?哈哈哈,宋科,我们这可是真有缘分呢。”

    这个老乡关系也不知道易育良是怎么整出来的,也亏得他脑子转的快,宋援朝听了哑然失笑,顺着他的话也乐了起来。

    “行了老易,虚头就不用搞了,我可和你说呀,老宋这次来沪海办事可是连燕京家都没回,他家老爷子刚从上面下来现在去了金陵工作,对于这个产品可是非常上心的,沪海这边你可得帮忙关照好,要是出点纰漏我可饶不了你!”一旁的罗阳插口说了一句,易育良连连点头,拍着胸脯保证,让宋援朝和罗阳绝对放心,他这边绝不掉链子。

    易育良亲自送他们下去,到了外面又是一番握手道别,等到罗阳开着车和宋援朝离开的时候,易育良还依旧站在路边冲他们挥手呢。

    “这个老易功利心比较重,有点看人下菜的味道,不过办事能力是不差的,这个事交给他你就放心吧。”开着车,罗阳对宋援朝说道。

    宋援朝点点头,同时也笑问了一句:“你小子今天架子不小呀,罗科,您故意的吧?”

    “哈哈哈,这都给你看出来了?看来我表演的不过关呀。”罗阳当即大笑:“没办法,和人打交道也得看人,像老易这种人就吃这一套,你要真是对他普普通通客客气气,弄不好他心里反而七上八下瞎琢磨了。现在不是蛮好么?人也认识了,事也办成了,他心里反而还高兴的很,哎,他这个人就爱吃这一套,烦!”

    宋援朝点点头表示理解,罗阳今天一改平时的性格,在易育良面前就是一副高高在上纨绔子弟的形象,从身份角度来说倒也符合罗阳。

    但罗阳是什么人宋援朝非常清楚,所以当罗阳故意装出这副姿态的时候宋援朝就有些明白了他的用意,而且也做了一些配合。

    正如罗阳说的那样,有些事有些人,你真要客客气气平常对待对方或许有什么想法,又或者轻视你,所以在一些场合下要装还是得装,在这点上罗阳可比宋援朝有心得多了,也许和他本身的出身背景离不开。

    离开第二商业局,罗阳问宋援朝现在去哪里。

    宋援朝反问罗阳他不需要去上班?今天可是周五不是礼拜天。

    听到这个问题罗阳笑了,他告诉宋援朝自己早就给单位请过假了,宋援朝难得回沪海一趟,他怎么说都要好好陪着。

    既然如此,宋援朝让罗阳先回弄堂,他得去看看张家阿娘她们,可有些日子没见着了,虽然平时通过电话,可电话和当面见是完全不同的,何况宋援朝刚有了儿子,不久前把这个事告诉张家阿娘的时候,阿娘在电话里可是高兴坏了,一个劲地说等孩子大了些带回沪海让她看看,虽然没见到人,可从电话里传来的笑声让宋援朝感受到阿娘无比的喜悦。

    回到弄堂,下车后宋援朝就和罗阳去了张家阿娘家。

    罗阳到沪海后一直住在三层阁,现在和阿娘一家的关系也非常近,甚至每天的晚饭都在张家吃。

    这倒和宋援朝在金陵孙婆婆家搭伙没什么区别,双方的关系处的非常好,张家阿娘本就是喜欢热闹的人,平时罗阳有时候因为应酬没回去又没提前说,事后还会给张家阿娘埋怨几句呢。

    张建国也买了一套房子,就在离宋援朝的洋房不远的地方,房子相比宋援朝的要小些,也没有那么大的花园,而且不是独门独幢的,用后世的话来说算是“连墅”。

    这套房子位于一个有历史的小区里,这个小区大多都是这样的小洋楼,由于之前这里住的都是外国人居多,49年后这些外国人都陆续离开了,房子也换了新的主人。

    不过因为外国人居住的这个原因这个地方被周边居民戏称为“外国弄堂”,这个名字从当年就一直延续了下来,沪海文艺界中有不少人都住那边,九十年代那位非常出名的“老娘舅”也住那边。

    房子已经买下了,也重新做了装修,原本张建国是打算把一家从弄堂这边搬过去的,毕竟那边的环境要更好,家里地方也更大。

    但张家阿娘说什么都不肯搬,她说自己在这边住了一辈子了,周边都是老邻居老朋友,几十年交往的感情很深,哪怕平时有磕磕碰碰吵吵闹闹,但这些不就是生活么?

    去了新地方,那边人都是陌生的,平时说话都找不到了,就算再好也没这里好,这里住的小点又怎么了?晚上睡觉不就是一张床的事么?要那么大的地方干嘛?地方大了人住着未必舒服,还是老弄堂这边好,要去你们自己带着孩子去,她可不去,反正她时绝对不走。

    张家阿娘都这么说了,张建国夫妻总不能把老娘丢在这边搬去新地方吧?无奈之下只能继续住在老弄堂里,装修好的小洋楼只能平时空关着,等到休息天去住一两天。